隆德:集體經濟“破繭成蝶”強村富民

記者 剡文鑫

2021年04月16日08:38  來源:寧夏日報
 

“採取‘黨支部+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發展蘑菇種植,與大型蔬菜超市、餐廳、外地客商、電商平台建立合作關系,帶動產業發展、群眾增收。”4月12日,隆德縣城關鎮黨委書記劉勇介紹,楊店村通過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走上一條村集體、農戶和企業抱團取暖、共同增收致富的路子。“連續兩年注入村集體經濟資金120萬元,採取投資入股分紅,實現村集體收益10萬元,同時帶動本村40名村民就近到菌菇扶貧車間穩定就業,戶均收入達3萬元以上。龍頭企業為村集體和村民提供菌棒、免費技術培訓、按市場價回收產品,解決了銷售問題。”

隆德縣城關鎮楊店村堅持黨建引領、村企聯建、群眾參與、共同致富的發展思路,園區以龍頭企業加工、生產、銷售一體為依托,村集體自建菌菇大棚2棟,自主經營管理,預計年收入20萬元左右,帶動周邊10戶農戶在自家院內及房前屋后搭建小拱棚種植菌菇,戶均收入5萬元以上。

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是強農業、美農村、富農民的有效之舉。近年來,隆德縣把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一把手”工程,按照一個好班子為引領、一項好產業做支撐、一套好機制保運轉的總體思路,累計整合各類扶持資金2億多元,幫助105個村(社區)發展集體經濟。

“去年全村分紅70萬元,今年已收入23萬元,預計年底收入達100萬元以上。”沙塘鎮街道村黨支部書記許曉龍說:“集體經濟收益一部分用於村民股權分紅,另一部分給集體提取公積金、公益金,用來擴大生產、辦公益事業。”

2019年,街道村成立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全村482戶以土地入股,投資達370萬元,建成日光溫室、大拱棚88棟,又與地緣相近、產業相通的和平村聯合發展特色種植業。

“兩個村依托地域優勢,發展草莓採摘、農事體驗、休閑垂釣等鄉村旅游新業態,與浙江瓜農協會企業對接,種植西瓜、小番茄、辣椒等特色果蔬,實現產業深度融合發展。”沙塘鎮黨委書記張毓龍介紹,村集體經濟採取訂單種植、技術服務、委托銷售等方式,以擴大特色產業規模。

在發展壯大集體經濟過程中,隆德縣按照宜農則農、宜商則商、宜游則游的原則定產業,探索出自主經營、聯村經營、村企合作等運營模式,形成產業經營型、資產收益型、服務創收型、加工增值型、鄉村旅游型等經濟類型,使集體經濟發展呈現良好勢頭。

“全縣村集體經濟累計收入5300多萬元,村均達到50萬元以上,實現收益分紅275萬余元。”隆德縣通過產業帶動、務工就業、收益分紅和土地流轉等形式,使村集體經濟帶動全縣6753戶農戶增收1871萬余元,有效激活了農村發展的內生動力。

(責編:閻夢婕、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