灘羊之鄉 扛硬鹽池 寧夏旅游快速崛起的“打卡”地

2021年06月07日10:22  來源:寧夏日報
 
原標題:灘羊之鄉 扛硬鹽池

2020年,在一場現象級的營銷盛典——寧夏“晒文旅·晒優品·促消費”大型文旅推介活動中,鹽池縣通過深挖歷史文化資源,展示鹽池自然風光和風土人情,吸引大量游客到鹽池“打卡”。

鹽池縣,寧夏東大門。近年來,在鹽池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下,鹽池縣文化旅游產業持續發力,全產業要素不斷豐富完善,寧夏東部旅游環線核心作用日益凸顯。依托“紅老區、古長城、綠鹽池”為主的優勢資源,一個寧夏東部旅游快速崛起的鹽池故事正在講述。

鹽池是個好地方!

“紅老區”:革命薪火代代相傳的精神

革命老區鹽池縣1936年解放,是寧夏經歷過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3個革命歷史階段的一個縣。13年的革命歷程中,鹽池縣為保衛陝甘寧邊區、支援邊區經濟建設、發展邊區民主政治,作出了巨大貢獻。毛澤東曾指出,鹽(池)定(邊)失,則邊區失去西北門戶,鹽(池)定(邊)是邊區的經濟中心。

李塬畔革命舊址是1947年至1949年鹽池縣委、縣政府機關所在地。遺址為坐北面南、依山傍溝的幾孔窯洞。正是這幾孔簡陋的窯洞,使鹽池的紅色歷程得以延續。

1947年,蔣介石發起對邊區的重點進攻,胡宗南派重兵佔領延安,馬鴻逵也調集兵力進犯三邊。鹽池縣城2次失守,鹽池紅色政權被迫轉移到李塬畔一帶開展游擊活動。

在艱苦卓絕的三年游擊戰爭中,中共鹽池縣委轉戰於麻黃山鄉李塬畔和唐平庄一帶,縣委和縣政府機關常駐李塬畔,與中共寧夏工委領導的回漢支隊密切配合,互相支援,英勇戰斗,紅色政權受到當地老百姓的熱烈擁護。

1949年8月6日,鹽池縣委、縣政府又回到縣城。

在鹽池縣,除了李塬畔鹽池縣委舊址以外,還有唐平庄寧夏工委舊址。1948年春,為迎接寧夏解放,西北局決定恢復寧夏工委工作。同年9月,寧夏工委在唐平庄召開第一次全委會議,對1944年以來寧夏建黨工作進行全面總結,並對今后的工作進行研究部署。

1949年9月,寧夏工委協助已解放的各縣開展工作,參與城市接管。同年9月23日銀川解放,寧夏工委隨三邊地委進駐銀川。10月18日,中共寧夏省委成立,寧夏工委完成其歷史使命,隨之撤銷。2018年8月,唐平庄寧夏工委舊址被公布為第五批自治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驚心動魄的歲月已經遠去,薪火相傳的革命精神仍然鼓舞著17萬老區兒女為美好生活而奮斗。

今年,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鹽池縣在革命歷史紀念園、李塬畔鹽池縣委舊址、唐平庄寧夏工委舊址等開展“紅色基地學黨史 憶苦思甜頌黨恩”主題紅色教育系列活動。廣大干部群眾通過“戶外黨課”、參觀革命舊址、吃憶苦思甜飯,感受那段血雨腥風的悲壯歷史,汲取奮進的力量。

“古長城”: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的底色

鹽池縣有“中國露天長城博物館”之美譽。境內隋、明長城4道共259公裡。史料記載,在全國萬裡長城眾多關隘中唯一以“長城”命名的關口即是明代修建於鹽池縣的“長城關”。

鹽池長城保存相對比較完整,雄渾的大漠、碧綠的草原、蜿蜒盤旋的古長城,每年都吸引眾多的攝影、徒步、自駕、研學等愛好者前來“打卡”體驗。

近年來,鹽池縣搶抓國家長城文化公園建設契機,把明長城保護和開發利用相結合,打造了集“休閑觀光、戶外運動、文化體驗、星空露營”為一體的長城文化旅游帶,修建了寧夏長城博物館,保護性修復了花馬池古城牆,鹽州古城歷史文化旅游區成功創建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游長城,領悟長城精神”成為吸引游客前來“打卡”的新興業態,增強了城市文化內涵和旅游吸引力。

為進一步推動文旅融合發展,發揮“旅游+”功能優勢,鹽池縣依托長城關、古長城、花馬古城等資源持續打造全國鄉村春晚、沿長城國際自行車邀請賽、長城徒步大賽、長城星宿大會、千人華服游古城等全國性和區域性重大賽事節會活動,全年不間斷推出豐富多彩的文化旅游體驗型產品,提升了“灘羊之鄉·激情鹽池”品牌影響力和知名度。

“綠鹽池”:寧夏東部生態保護的屏障

在鹽池有位家喻戶曉的婦女,名叫白春蘭。白春蘭是鹽池縣花馬池鎮沙邊子村農民。1980年,她和丈夫聯合本村10戶人家,進駐一個叫“一棵樹”的地方開始治沙育苗。之后那10戶人家陸陸續續走了,隻留下白春蘭一家人。30年來,她帶領全家累計種樹8萬多棵,封沙育苗900畝,治理沙漠3800畝。

1997年11月,和她相濡以沫的丈夫因過度勞累患肝硬化去世。2008年春節期間,和她一起治沙的大兒子也因病離她而去。遭遇如此厄運的白春蘭沒有被擊倒,繼續扛起治沙的大旗,在巨大的精神壓力下繼續拼搏,與沙魔抗爭。

1995年以來,白春蘭先后獲得自治區勞動模范、全國“三八”綠化標兵、全國環保百佳先進個人、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十大綠化女狀元”、全國防沙治沙十大標兵、全國綠化勞動模范、“三北防護林”體系先進工作者、環境保護杰出貢獻者等榮譽稱號。

一個個屬於白春蘭的殊榮,見証了鹽池縣在環保治沙領域取得的成就。這個曾經“一年隻刮一場風,從春刮到冬”的沙窩窩,如今已經變成寧夏東部一道生態保護的屏障。

受益於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優越的地理優勢,鹽池縣挖掘長城文化、紅色文化、邊塞文化、民俗文化,依托“中國灘羊之鄉”等品牌優勢,每年精心策劃“鹽州大集·民俗嘉年華”“航空嘉年華”“鹽池灘羊美食文化旅游節”等文化旅游系列活動,就連對環境質量要求極高的全國跳傘錦標賽都選擇在鹽池舉辦。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半個世紀以來,鹽池縣把生態環境建設作為立縣之本、發展之基,堅持走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的綠色發展道路,將劣勢轉變為優勢,先后榮獲國家綠化先進縣、國家防沙治沙先進縣、國家園林縣城、國家衛生縣城、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為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提供生存土壤,為鹽池縣拉動內需、帶動就業,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源泉和動力。

(責編:閻夢婕、賈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