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原:借专家的“智”学技术促产业

2020年07月16日07:49  来源:宁夏日报
 

  近年来,海原县积极推进人才制度和政策创新,加大柔性引进人才力度,紧盯特色产业,助推产业发展,力促脱贫攻坚。

   紫花苜蓿是养殖业的绝佳饲料,每年6月,海拔2100米的海原县曹洼乡硝沟村6000亩苜蓿便开花了。往年,当地群众都是等到茎粗壮、花脱落才收割。而今年,硝沟村村民在苜蓿一开花便收割了。原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饲草料专家王永军在硝沟村开展技术指导时,发现并扭转了养殖户一些养殖习惯。“苜蓿长到精壮后容易木质化,营养会散失,刚开花就收割的苜蓿,杆脆嫩,营养价值高,是饲喂牛羊的首选。”7月13日,王永军说。曹洼乡抓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帮扶机遇,充分发挥农业专家作用,定期开展种植技术、作物病虫害防治等知识培训,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实践指导。在硝沟村深耕撂荒土地3000亩,开展玉米、甜高粱、藜麦试种。借助宁夏西海固高端牛产业发展研究院平台,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宁夏大学2名知名教授深入乡村,对86户肉牛养殖户开展技术培训,2019年全乡基础母牛妊娠率提高了27%,产值增加了13.5万元。

   3年来,树台乡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2127人次,创业培训90人。组织实施“支部+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吸纳农户110户,流转土地7200亩,建设马铃薯种植示范区,增产10%至15%,劳动生产率提高3至5倍,有效促进全乡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海原县借助“科技支宁”东西部合作项目,集聚山西农科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宁夏大学、宁夏农林科学院相关专家、教授及本土人才,组建了8个特色优势产业专家服务团队,先后举办培训班26场次,培训农民1100人次。以实地演示和示范推广的方式送技术,为高端肉牛、草畜、马铃薯、瓜菜、小杂粮等产业发展补短板,助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记者 王文革)

(责编:赵茉钰、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