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宁夏频道>>本网原创

“治水”变“智水” 专家学者“云端”共谋数字治水新路径

2021年08月20日17:10 | 来源:人民网-宁夏频道
小字号

作为第五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的“新成员”——水资源论坛,成为不少与会嘉宾关注的焦点,论坛以“数字赋能水资源节约集约安全利用”为主题,邀请国内外水资源专家学者通过“线上为主,线上+线下”的模式,围绕分享水治理数字化有益经验、“云上”共话水资源节约集约安全利用等话题进行交流研讨,思想碰撞。

论坛现场。詹思佳摄

中国大坝工程学会秘书长贾金生:“互联网+大坝工程医院”平台建设

为什么建平台?共享水库大坝领域的经验和成功案例,促进大坝领域国际交流合作,为服务“一带一路”水利建设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什么样的平台?基于互联网+,构建集国际专家智库、专业知识智库、专业在线诊断手段、专业解决方案为一体的专业化水利水电技术云平台(检测在现场、咨询在云端、专家在世界、服务在身边)。

“互联网+大坝工程医院”平台实现实现海量专业知识智库在线共享和国内国际专家在线互联互通,已整理上传水库大坝专业技术资料1.4万份,对国际免费共享了67项我国英文版水利水电标准,国内国际专家库包含了来自111个国家的20133名国内国际专家,近半年云平台访问数5.3万次,在平台上实现了互联互通和互动。平台推进在线诊断和咨询等工程医院功能开发,针对已建、在建工程关键技术难题,通过量化感知、汇聚传输和互联互通,构建工程-专家-技术智能匹配的工程技术支撑系统。对接工程医院总院原位试验场和实践教学平台资源,在线共享水利水电领域相关实验室平台资源和典型实验室试验、现场原位试验案例。

水利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交流中心主任金海:水利部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

2020年,水利部成立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组织开展政策、管理、技术培训,采取“政府+院校+企业”人才培养模式,统筹国内和国际资源,联合水领域知名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搭建中国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水利合作人才网络,推动实现国际水利人才互通和标准互认。

基地成立以来,制定了人才培训课程体系方案和课程大纲,建立了人才培养师资库,邀请来自政府、智库、企业、高校等单位具有政策研究制定、国际项目管理实施和水利技术研究利用丰富经验的官员和专家授课交流。中国水利部与埃及、摩洛哥、沙特阿拉伯、叙利亚等国水资源管理部门已签署了水利合作协议,在节水灌溉、饮水安全、水资源配置、水利人才培养与能力建设等领域开展务实友好合作。

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厅长白耀华:创新驱动、数字赋能、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推动水利现代化

“十三五”以来,宁夏遵循新发展理念,实现了数字治水推动水治理方式深刻转变,提高了水利社会服务、水利公共管理、推动水利“放管服”。在防汛抗旱、供水服务、水资源监管、河湖管理等重要领域建成一批数字典型,初步探索形成了系统治水新模式,有力带动水利迈向现代化。

宁夏通过“创新破题组合拳”,统一搭平台建系统,有效破解信息化建设“应用孤岛、数据烟囱、协同壁垒”的难题;大力配机制转方式,有效破解了信息化推进“统筹不力、动力不足、投入不够”的难题,实现数字治水推动水治理能力有效提升。如今,宁夏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通过确定发展方向、锁定发展目标、制定发展任务、创新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宁夏特色水利现代化之路。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光谦:“双碳”目标下的水资源途径

数据显示,我国水资源呈现南北分布不均匀,根据“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合理、两手发力”的新时代水利工作思路,目前农业节水效果显著。

在“双碳”目标下,我国水资源将立足世界发展趋势,预计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前,中国初步实现碳排放增长放缓,通过供给侧方程、消费侧方程、低碳源“三个方程式”及分析能源结构变化,积极应对全球全球气候变化。通过多途径调水,在荒漠和沙漠地带种植牧草、粮食或油料作物等,增加植被面积、增加全链条固碳量,从而提升碳汇能力。

未来发展中,水光碳协调的节水路径将基于有水-土-光-热资源平衡的固碳路径、农林牧草固碳减排途径、水面光伏节水减碳途径、光伏农业节水减碳途径,助力我国实现“双碳”目标。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建云:双碳目标——水利的担当和贡献

为了落实双碳目标,国家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提出:制定更加积极的新能源发展目标,加快发展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因地制宜开发水电,同时要加快推进抽水蓄能、新型储能等调节电源建设,增强电力系统灵活调节能力,大力提升新能源消纳水平。

双碳目标的实现,需要各行各业的共同努力,水电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水利可以从加快水电开发、发展抽水蓄能和绿色农村小水电、开发利用地下水地热资源等途径,为“双碳”目标的实现作出行业贡献。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李原园:黄河流域水资源超载与治理思路

根据黄河流域水资源条件,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建立水资源承载能力分区管控体系,全面提高水资源涵养保护能力,全面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全面提高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全面提高水资源综合管控能力。

通过推进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和修复、保障河流生态流量(水量)、加强水资源保护实现“涵养水”;以农业节水为重点,推进宁蒙灌区等大中型灌区加快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推广工业先进节水技术应用,推进城镇节水技术应用,加强再生水等非常规水源利用,研究灌区与区域经济社会生态融合发展的思路,提出适宜的三生格局、发展规模、灌溉技术、灌溉方式和灌溉制度,实现“节约水”;通过以水定绿、合理定水、以水定地、以水定产、以水定城实现“约束水”;通过增加外流域调水、优化水资源配置实现“增配水”。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建华:对宁夏引黄灌区节水的七点认识

引黄灌区支撑着宁夏90%的城镇人口、86%的GDP和92%的工业增加值,是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核心区。

因此,如何科学认识引黄水量的双重功能属性、如何科学评价引黄灌区的用水效率、如何科学认知引黄灌区水稻田功能及其规模、如何科学认知引黄灌区真实节水路径、如何科学计算引黄灌区以往节水量、如何科学认知评价灌区节水潜力、如何科学认识引黄灌区节水的取向和目的至关重要。

宁夏引黄灌区是一个独特的生态经济复合系统,要促进全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必须重视引黄水的双重功能属性,考虑区域降水条件和灌区规模等客观因素,用科学的方法减少耗水量,实现真正节水,让引黄灌溉区为生态保护发挥重要作用。 (詹思佳)

(责编:阎梦婕、宽容)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