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率先实施水权转换,开展水资源确权,到主动探索水权交易,15年来,宁夏已将2.02亿立方米黄河水量从农业转换或交易到工业,在用水总量不增加的情况下,既承托了自治区重大战略、重大决策、重大产业和重大项目的发展用水,又优化了用水结构,提高了水资源承载能力,促进了现代节水农业的发展。水权转换工业企业所实现的工业增加值占到了自治区工业增加值总量的60%以上。
记者3月24日从自治区水利厅了解到,全区正在推进水银行试点建设,拓展水权改革试点成效,让全区各行业更多享受水权改革的红利,以有限的水资源保障自治区高质量发展。
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是宁夏的基本区情和水情,各行业发展用水需求的刚性增长与水资源严重短缺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从2004年开始,宁夏把水权制度作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核心,建立了用水总量控制、水资源用途管制、水权收储、水权交易等7项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三级水权总量约束指标体系。累计批复了125项水权转换项目,转换交易2.02亿立方米黄河水量。先后开展了国家水权试点和水流产权确权试点改革,在优先保障生活用水和必要的生态环境补水前提下,将农业用水指标细化到灌区各支斗渠,明确到各乡镇、农民用水协会、工业企业等,对非农业用水和地下水,全部实行取水许可管理,共发取水许可证2039本、水权证471本,签订协议1904份。
在明晰水权的同时,公布了各级用水户的水权水量和相应的权责,使水权约束力进一步强化,全社会水权意识显著增强,实现了由"以需供水"向"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转变。
如今,宁夏水权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市场成为水资源配置的主导力量,多种形式的水权交易活跃起来。2015年以来,全区累计交易水量4376万立方米。自治区水利厅法规与水资源管理处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全社会已经意识到,向政府"要水"已经行不通,新增项目用水必须在市场中"找水",通过有偿交易获得水权。(记者 裴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