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市红寺堡区是宁夏中部干旱带核心区之一,20多年前,依托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成为全国最大的生态扶贫移民集中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红寺堡区用水大幅攀升,出现了新老户争水现象,作物受旱现象时有发生,水资源成为制约当地发展的首要因素。2015年,红寺堡区启动水权交易试点工作。近6年来,鼓励灌区内原有用水户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艺措施等多种方式节水,并将节约水量进行市场化交易,为新增用水户提供水量,交易所得返还给原水权主体。此外,红寺堡还完成水资源使用权确权登记,确定灌溉面积53.65万亩、用水总量1.71亿立方米,通过分水到户打破用水“大锅饭”,从机制上消除水事纠纷。通过推行水权确权、水权交易,红寺堡水资源管理获得抓手,确保了23万移民安居乐业。
企业农户各用其水互不干扰
4月,红寺堡区进入春灌时节。作为吴忠市红寺堡区最大的枸杞种植企业,百瑞源拥有2800亩连片种植面积,年灌溉用水70多万立方米。
百瑞源在红寺堡区没有用水指标,然而百瑞源红寺堡有机枸杞种植基地总经理马涛却不慌:“红寺堡水量指标交易后,企业用水就有了保障。”就在马涛接受采访期间,他接到红寺堡区水务局水务服务中心电话,邀请他签订水量指标交易用水协议,确保百瑞源按时足量用上头茬春灌水。
2013年,百瑞源开始在红寺堡区大河乡的荒山上拓荒种植枸杞,那时常与附近群众因为用水发生纠纷。因为缺水,百瑞源红寺堡种植基地的枸杞抽条长度只能达到30厘米至40厘米,影响挂果。水权交易改革后,百瑞源按照0.409元/立方米的冬灌蓄水交易价购水,冬存春用,解决春季用水难题。“水价便宜,水量充足。”马涛介绍,基地在红寺堡区建有两个共计13万立方米的蓄水池,可以用来存储灌溉用水。
原来,红寺堡区每年冬灌指标为1000多万立方米,而近年实际冬灌用水不足500万立方米。于是,当地水务部门鼓励企业冬季购水储存待开春使用,并设计了只有原交易价格50%的冬灌优惠水价,春灌则按原交易价70%的0.573元/立方米计收,夏秋灌则按原交易0.818元/立方米计收。通过价格杠杆机制,红寺堡缓解了夏秋高峰时期企业与农民的用水矛盾。红寺堡区水务局水务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水权确权后,用水个人与企业有协议书、确权证做保证,明确了各自的水资源使用权,各用其水,互不干扰。就这样,在宁夏中部干旱带上,百瑞源等23家企业通过交易获得生产所需的水资源,在红寺堡区扎下根并一路做大做强,为当地创建全国易地搬迁移民致富提升示范区提供产业支持。
交易水费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红寺堡区大河乡龙兴村发展了4000亩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种植黄花菜和玉米。相对于大水漫灌,这片示范区每年节水50万立方米,所节约的水进入红寺堡区水量交易平台,为没有用水指标的企业解困,所得用于当地水利设施维护,以及支付灌溉电费。
2002年,移民搬迁到龙兴村时,眼前还是一片黄土地。靠着扬上来的黄河水,大伙儿得以在新家园开垦出一片片沃土,扎下根来。然而,每年有限的用水指标,制约着龙兴村农业的发展,发展高效节水农业迫在眉睫。利用项目资金支持,龙兴村挖了6万立方米的蓄水池,在田里铺设了滴灌带,打造出一片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龙兴村党支部副书记哈生吉说,村里采用高效节水灌溉,一亩地年用水240立方米,比大水漫灌少了120立方米。
近年来,龙兴村村民不再缴灌溉电费,一年合计有5.8万元;滴灌管以旧换新,1亩地200多元的成本价,村民只花67元……这些费用的减免及补助,均来自所节之水的交易费用,最后又反哺水资源出让方,可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近5年来,红寺堡区累计交易水量1792万立方米,涉及灌溉面积5.3万亩,交易金额达990万元,这部分资金用于填补高效节水项目建设资金缺口、维护水利工程设施、补助高效节水灌溉户等。在水权交易制度的奖励下,红寺堡区高效节水灌溉面积拓展迅速,目前达到20多万亩。
携手打造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 第五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8月19日至22日在宁夏银川举办。本届博览会以“深化经贸合作,共建‘一带一路’”为主题。据了解,本届博览会总计签约成果277个,计划投资和贸易总额1566.7亿元。图为第五届中阿博览会会场外景。记者 刘 峰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