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戈壁灘到新市鎮——

黃河水甜,澆灌移民新家園

人民日報記者 禹麗敏

2021年06月05日06:2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去年夏天,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紅寺堡鎮弘德村村民劉克瑞家中,總書記的關懷讓劉克瑞和鄉親們備受鼓舞:短短半年,弘德村入村的主路通了,村民們告別旱廁,建成了沖水式廁所,劉克瑞的兒媳有了新工作,成為村黨員教育基地的講解員,講述她的“移民幸福生活”。

劉克瑞一家2012年從固原市原州區張易鎮毛套村搬遷到了近300公裡外的弘德村,初來乍到,人均可支配收入隻有1000余元。弘德村是移民易地搬遷受益的一個縮影:全村6646畝土地全部流轉給企業發展農業,村民可以從中獲得穩定的收入﹔家門口就是扶貧工廠,人均可支配收入近萬元。

回溯歷史,寧夏先后實施6次大規模移民搬遷,累計搬遷123萬人,紅寺堡的群眾就是從西海固地區搬遷而來。解決西海固貧瘠難題,水的問題尤為關鍵。在紅寺堡行走,不時能看到“共產黨好,黃河水甜”這幾個字。這座荒原上崛起的新城,因黃河而興。干旱少雨的紅寺堡,卻有著與移民老家截然不同的水源條件,通過紅寺堡揚水工程,黃河水提升了300余米,甘甜的黃河水經過多級揚水,最終流入紅寺堡的土地裡。

作為寧夏扶貧揚黃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紅寺堡揚水工程承擔著70多萬畝農田、30萬人口的農業灌溉及生產生活用水以及環羅山地區生態用水的供水重任,被當地稱為“生命工程”,美了移民們火熱的好日子。截至目前,紅寺堡全區葡萄、枸杞、黃花菜種植面積分別達到10.8萬畝、5.6萬畝、8.02萬畝,肉牛飼養量11.2萬頭、肉羊飼養量90.5萬隻,實現了村有支柱產業、戶有增收項目,自來水入戶率100%。

 

 

《人民日報》( 2021年06月05日 第 06 版)

(責編:寬容、賈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