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四權”改革:大勢所趨 發展所需 責任所在

記者 周一青 裴雲雲 李 錦 王 溦

2021年04月23日08:18  來源:寧夏日報
 
原標題:大勢所趨 發展所需 責任所在

推進“四權”改革,是大勢所趨、是發展所需、是責任所在。

4月22日,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召開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第四次推進會,研究部署用水權、土地權、排污權、山林權“四權”改革。

“推進‘四權’改革,就是要攻難點、破障礙、找出路,以改革開路、以創新開題、以‘四權’開局,下好改革先手棋、打好改革主動仗,推動先行區建設先行一步、走在前列、創造經驗。”

“‘四權’改革,改在當前、利在長遠,既是顯績、也是潛績,必須保持戰略定力和歷史耐力,重在建機制、立規矩,重在開新局、立長遠。”

……

在學習交流中,在互相討論中,與會代表對“四權”改革的認識更加到位了、思想更加統一了、信心更加堅定了、思路更加開闊了、路徑更加明晰了。大家一致表示,要堅決貫徹自治區黨委決策部署,拿起解放思想的銳利武器、拿出改革攻堅的責任擔當,針鋒相對,推進“四權”改革。

用水權改革:重在“節水增效”

用水權改革,是必行之舉。

寧夏是全國水資源最匱乏的地區之一。而推進先行區建設,核心在水、關鍵在水、難點在水。

“過去十幾年,在無前人經驗可考,更少有外國經驗可鑒的情況下,寧夏用水權改革見招拆招、破浪前行,為解決水問題提供了有效方案。”自治區水利廳黨委書記、廳長白耀華表示,當前,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亦無先例可循的情況下,用水權改革就要在用水權精准確權、用水量科學計量方式、水量收儲、水價改革等方面深入破題,促進寧夏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規模化、集約化的農業現代化生產方式,為水的精准確權提供了現實基礎。”白耀華說。所以,此次改革將會考慮各地實際用水量、用水效率、作物結構、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等因素,更加精細地核定用水權。農業用水權將逐級分解到鄉鎮、村組或支斗渠,確權到有效計量最小單元,工業用水權將確權到用水企業。

對於青銅峽市被確定為用水權改革重點縣(市、區),青銅峽市代市長文學智信心百倍:“我們將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做好水文章,盡快行動起來,立起標杆,作出示范。”

文學智說,青銅峽市將圍繞用水權改革,通過加快發展節水農業、調優種植結構、加大水資源的循環利用等措施,破解“利用好水”的難題﹔通過控制總量、精准確權有償使用、搭建平台等措施,破解“交易好水”的難題﹔通過全民節水、強化監測監管、政策激勵等措施,破解“管好水”的難題。組織實施好用水權改革的“最后一公裡”,為全區全面推進用水權改革創造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好做法。

土地權改革:重在“盤活增值”

土地權改革,是必為之策。

“實事求是地講,在土地利用、土地管理等方面,我們還有許多短板和弱項。”自治區自然資源廳黨組書記、廳長馬波介紹,一方面,我區國土空間面積小、閑置土地多、利用方式粗、畝均效益低,生態、農業、城鎮相互爭空間、搶地盤的問題比較突出﹔另一方面,我區工業企業獲得土地的渠道比較單一,農村集體和廣大農民難以從土地上獲得有效的財產性收入。

如何用活土地政策、激活土地要素、盤活土地資源?怎樣挖掘潛力、釋放紅利、物盡其用?

馬波告訴記者,這次土地權改革,我區聚焦先行區建設,堅持推動高質量發展主題,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堅持依法穩慎推進原則,統籌城鄉、工農區域土地資源,圍繞調查監測評價、確權登記頒証、價值評估核算、市場配置資源、政府依法監管“工作主線”,突出加強用地管控,構建統一市場,優化供地方式,提升用地效益,部署了7個方面、20項具體改革任務。

對賀蘭縣來說,在土地權改革上,具有敢為人先的歷史:1979年,賀蘭的通義公社在全區第一個實行“包干到戶”,成為寧夏家庭聯產責任制的先行者。

“賀蘭縣作為全區土地權改革的試點縣,要堅定信心、砥礪奮進,為全區探索和創造了具有‘賀蘭模式’的土地權改革鮮活經驗。”賀蘭縣縣長赫天江說。

近年來,賀蘭縣在土地權改革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目前確權面積達到43.6萬畝,為群眾發放確權証近4萬份,各項工作正在緊鑼密鼓推進。下一步,賀蘭縣將編好一個規劃,拓展高質量發展新空間﹔聚焦鄉村振興和改革發展目標,解決好“權利怎麼活”“錢從哪裡來”“人往哪裡去”三個問題﹔將持續深化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探索開展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盤活“三塊地”﹔推動城鄉建設用地市場互通互融,推進產業用地市場化配置,全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強土地權市場監管,確保土地權改革落地見效。

“我們要以一域改革,為全局添彩!”赫天江說。

排污權改革:重在“降污增益”

排污權改革,是必然之路。

去年年底,石嘴山市麗珠集團(寧夏)制藥有限公司拿到了當地生態環境部門新核發的排污許可証。這是該企業2021年至2025年大氣、水等污染物排放的依據。

“通過排污許可証將排放總量要求落實到每個企業、每個排放口,為建立企事業單位總量控制制度,切實減少污染物排放,有效實施排污權交易奠定了基礎。”自治區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張柏森表示,排污權改革,是加快建設環境污染防治率先區、推進先行區建設的有力抓手。

從寧夏發展來看,當前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以重化工為主的產業結構還沒有根本轉變,能源消耗量大、污染排放強度高,有限的環境容量已經難以滿足發展需要。我區亟需以市場化手段實施減污降碳,以創新性思維破解發展難題。而排污權改革本質就是通過有償使用和市場交易,使企業降污減排的責任轉化為減排增益的權利,自主自願推動排污減量化、生產清潔化、發展綠色化。

“開展排污權改革是生態環境領域的一項系統性、基礎性工程,在實施改革過程中,必須把握關鍵環節、抓住重點難點。”張柏森說。

“作為自治區排污權改革的試點城市,石嘴山市將以積極推進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改革,加快推進高質量發展,為寧夏全面做好排污權改革探索出好經驗、好做法。”石嘴山市市長張利告訴記者。

石嘴山市是老工業城市,經濟結構矛盾突出、資源環境約束趨緊、增長動力后勁不足、質量效益仍然偏低等問題比較典型。今后,石嘴山市將以排污權改革推動企業在清潔生產、源頭控排上下功夫,從“要我減排”向“我要減排”轉變,對污染大、排放高的項目一律不准落地。對現有高污染企業關停並轉,對高耗能高排放企業加大技改力度,加快行業節能改造,推廣綠色節能技術,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大力發展清潔能源,達到減排降碳效果。

“石嘴山市將把開展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改革作為城市轉型發展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機遇,以排污權改革倒逼經濟結構調整、發展方式轉變、新舊動能轉換,走出一條具有石嘴山特點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張利說。

山林權改革:重在“植綠增綠”

山林權改革,是必需之計。

寧夏缺林少綠,林業家底薄、經濟效益低、經濟活力弱。

“此次山林權改革,就是要以放開放活、增值增效、植綠增綠為核心,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明確所有權、穩定承包權、放活經營權、落實處置權、保障收益權,理順經營管理機制,盤活林地林木資源,實現林業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相統一。”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局長徐慶林說。

推進山林權改革,主要舉措包括推進山林地確權登記、放活山林地經營權、建立市場交易體系、探索市場化機制等方面。以確權登記來講,我區將厘清山林資源地類界線,明確移民遷出區山林地權屬,推進山林地不動產登記,補充完善矢量數據,實現林草資源應確盡確、應登盡登。

如何放活山林地經營權?

徐慶林介紹,我區將加快推進“三權分置”改革,鼓勵經營主體通過實物計租貨幣結算、經營權作價入股、保底分紅等利益分配方式參與山林權流轉,推行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探索開展林業資源價值評估,建立市場交易平台,將山林權交易納入自治區和五市公共資源交易平台、縣(市、區)農村產權交易中心統一開展交易。

從經濟角度講,寧夏缺林少綠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林不值錢”,投入大、產出低,企業和林農植樹造林的積極性不高。

彭陽縣委書記劉啟冬認為,隻要握緊山林權改革這把“金鑰匙”,尊重林業發展客觀規律,順應“集體所有、農民承包、放活經營”的制度特征要求,保障林業收益權,就能夠實現山林生態價值轉化增值、生態效益優化提升、生態環境持續好轉,達到植綠增綠的目標。

從2019年開始,彭陽縣嘗試開展集體林地“三權分置”改革試點,探索推出“一護三抓兩促”的林改思路,大力發展林下朝那雞、養蜂、中藥材種植等林下經濟,林下特色產品年產值9000余萬元,取得了農民穩定增收、林業經濟拓展升級、生態之美韻味疊加的良好效應。

“下一步,我們將通過抓好山林確權,放活經營權限,推動山林地流轉型、服務帶動型等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深入推進農村‘兩權’貸款抵押改革等措施,不折不扣實施好山林權改革。”劉啟冬說。

(責編:閻夢婕、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