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固原市涇源縣:豐收碩果香氣飄

2020年09月21日08:03  來源:寧夏日報
 

   秋風如同神奇的畫筆,拂過山川大地,剎那間將綠意盎然的涇源染成了五顏六色。

   走在鄉間小路上,天高、雲淡、風輕,空氣中彌漫著豐收的氣息,讓人聞之不忘,回味無窮。

   香甜百花蜜

   順著蜿蜒山路進入六盤山鎮東山坡村,一個頗具桃源氣息的農家小院出現在眼前。古朴干淨的磚瓦房,木頭搭建的小亭子,挂了果的山楂樹,競相開放的月季和菊花,成群結隊的小蜜蜂……彰顯著小院主人王丁向和妻子怡然自得的田園生活。

   東山坡村是生態移民遷出村,王丁向一家原本也搬了出去,后來因為滿山的林木需要看護,他便主動請纓成為一名護林員。每天巡山、種樹,日子雖然過得安逸,卻也難免因為人少而感到孤獨。“我就想著搞點副業分分心,父親曾經教過我養蜂的手藝,再加上蜜蜂授粉能夠幫助植物順利繁育,增加種籽數量和活力,能修復植被、改善生態環境,還能使糧食增產,所以我便跟政府申請,買了50箱中華蜂,在老院子的土蜂窩裡嘗試養殖。”王丁向笑著說。

   有父輩經驗加持,王丁向本人也勤奮好學,經常參加縣裡組織的中華蜂養殖培訓課,他的養蜂事業發展很快,第三年便達到了330箱的規模,院子裡的土蜂窩不夠用,王丁向就買木蜂箱,整齊地排列在院子裡,讓小蜜蜂盡享日月精華。

   由於靠近六盤山,再加上生態修復成果顯著,東山坡村周邊樹木茂盛,春有桃杏、夏有香槐,各種野花更是名目繁多、數不勝數。蜜源多,蜂蜜的產量就高,品質也好。“我每年搖兩茬蜜,每茬產量都能超過1000公斤,每次都賣得干干淨淨,去年純收入達到30多萬元。”王丁向自豪地說。

   半個月前,王丁向收獲了今年的第二茬蜜,很多老主顧上門買蜜,不幾天就賣掉一半。“剩下的一半,估計國慶節前后就能賣完。”明年,王丁向還想繼續擴大養殖規模。“最好能建一個包裝廠,現在包裝全靠我和老伴手工操作,麻煩而且效率低。”

   王丁向理想中的包裝車間,是以縣城天沐中蜂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為參考標准,“要能檢測、能過濾、能包裝”。

   2019年,涇源縣與中國農科院蜜蜂研究所、福建農林科技大學等院所合作,投資400余萬元建成了涇源縣蜂蜜檢測中心和涇源縣產業技術研究院,配備高效液相色譜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冷凍離心機等先進儀器設備,採取“政府建設、企業運營、蜂農受益”的運營模式,由天沐蜂業有限公司檢測中心承擔日常運營工作。

   “我們承擔著全縣及周邊市縣的蜂蜜質量檢測工作,可檢測蜂蜜水分、糖分、微生物、農殘等內容,並依據相關標准,出具蜂蜜質量檢測報告,為全縣中蜂產業持續健康高效發展和確保蜂蜜質量提供科學依據,為我們‘涇源蜂蜜’地理標志和‘六盤山土蜂蜜’地理商標產品提供強大科技支撐,形成品牌效應,確保蜂蜜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進一步打造天然、綠色、有機蜂產品品牌。”天沐蜂業有限公司辦公室負責人馬薇薇介紹。

   除了檢測,天沐蜂業也收購縣裡合作社或養殖戶的蜂蜜,檢測合格后,經過過濾、融蜜等工序,包裝出售。“大部分產品靠電商平台銷售,銷量也不錯,最主要是能帶動周邊養殖戶增收,也能提供一些就業崗位給不方便外出打工的農戶。”馬薇薇說。

   近年來,涇源縣依托充足的蜜源資源和傳統的養殖經驗,通過選好知蜂人、進強蜂群、技術傳幫帶、閉合產業鏈等方式,將中華蜜蜂養殖作為脫貧富民的主導產業來抓,大力推行“1+10”“大手連骨干拉小手”養殖模式,推動中蜂產業不斷發展壯大,為群眾釀出“甜蜜事業”。

   鮮嫩黃牛肉

   涇源的黃牛肉因肉質鮮嫩、口感爽滑、營養豐富而遠近聞名。到了涇源,必吃的美食是黃牛肉火鍋,必買的特產是黃牛肉,生的、醬的、風干的。“聽說來涇源一定要買黃牛肉。”9月19日,銀川市民段先生專程來到位於香水鎮輕工產業園區的寧夏六盤山涇河食品有限公司購買鮮牛肉和醬牛肉。

   “我們公司集屠宰加工、分割包裝、熟食品生產、牛副產品深加工等為一體,生產的熟食有8個品種,一年能加工銷售3000多頭牛。其中最受歡迎的就是風干牛肉,前兩天有位福建顧客通過電商平台下了1萬多元的訂單,還有很多顧客慕名到廠裡來買。”六盤山涇河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於霞說,為了保証肉的品質,公司選用的肉牛都是年齡在1歲半左右、體重250公斤上下的本地黃牛。“這樣的牛肉不肥不瘦,口感最好。我們根據訂單生產生鮮,將牛宰殺后,先在0至4℃的溫度環境下進行排酸,最后分割包裝的時候還會把多余的油脂和筋去掉,保証讓顧客吃到最新鮮的牛肉。”

   六盤山涇河食品有限公司的牛肉全部取材於當地,所以很多養殖戶的牛都出售給該企業,大灣鄉楊嶺村村民翟旭東就是其中一員。“家裡就我和老伴兩個人,所以養的牛也不多,常年保持在兩三頭,有時候交給外地的牛販子,有時候交給本地的肉牛加工廠。今年雨水多飼料足,牛長得膘肥體壯,賣的價錢也高。”

   “今年是個豐收年,我種的8畝青貯玉米長勢良好,我把家裡牛的口糧留足,其余的都賣給養牛場,又是一筆不小的收入。”說著,翟旭東露出了質朴的笑容,他身后的粉草機轟鳴,加足馬力為牲畜儲備過冬的食物。

   今年,涇源縣肉牛產業按照“優結構、夯基礎、擴集群、延鏈條、提品質、強品牌”的思路,大力實施保量從快闖大眾市場、提質增效從精闖高端市場的“雙闖”工程,全面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

   全縣共種植優質牧草12.5萬畝,其中優質高產飼料玉米8萬畝、紫花苜蓿2萬畝。全縣冷配改良肉牛1.3萬頭,引進育肥牛1.2萬頭,國外引進純種安格斯基礎母牛2520頭﹔完成“出村入場”示范場7個,培育肉牛養殖示范村51個,規范專業合作社45家。截至7月底,涇源縣肉牛飼養量達到12.8萬頭,其中存欄8.6萬頭(安格斯肉牛存欄2.8萬頭)、出欄4.2萬頭,肉牛產業保持了良好發展勢頭。

   下一步,涇源縣還計劃完成飼草加工調制15萬噸,積極支持開展飼草配送,推進秸稈資源化利用率達到97%以上。持續培育規范化合作社,鼓勵養殖專業合作社建立“連龍頭、帶農戶”的利益連接機制。發展適度規模養殖,加大“家庭牧場”建設,繼續扶持龍頭企業發展,並轉變畜牧業發展方式,為明年的豐收做准備。

   營養黑果花楸

   9月,涇源縣種植的1萬畝黑果花楸迎來了採摘期。飽滿的紫黑色果實挂滿樹枝,工人正在全力採摘。“黑果花楸的果實是漿果,果皮紫黑色,果肉是暗紫紅色,吃起來酸酸甜甜的,還帶些澀味。”涇源縣黑果花楸種植基地負責人於文學介紹,因為黑果花楸花青素、多酚等營養成分含量較高,適宜藥用及加工為保健品,而且耐寒,適宜在北方地區生長。從2017年起,涇源縣試驗引種了黑果花楸,如今已逐步成為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產業。

   “國內最大的黑果花楸種植基地和原料供應基地在東北,遼寧富康源黑果花楸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自2008年開始種植黑果花楸,有豐富的田間管理經驗,且服務好,技術全面、指導到位,因此我們通過該企業引進黑果花楸富康源1號試種,性狀表現非常好,2年生的已經挂果,果漿含有大量的花青素、黃酮和多酚,含量和抗氧化能力遠遠高於藍莓和葡萄。”於文學說。

   黑果花楸是集食用、藥用、園林和生態等價值於一身的珍貴樹種,既有良好的生態效益,又有較高的經濟效益。果實可用於加工果汁、果酒、果醬、香皂、面膜等多種產品,日益受到國內外市場的認可與歡迎。目前黑果花楸的採摘即將結束,涇源縣從事黑果花楸深加工的廠房也即將建成,到時將形成從種植到果實加工及銷售的全產業鏈。

   “項目建成后,農戶在退耕地裡、房前屋后都可栽植,我們已經同企業簽訂了訂單回收合同。3年挂果、4年盛果,每棵樹產果2.5公斤左右,合同價每公斤2元,每畝栽種400至600棵果樹,可收入2000元以上。”於文學說,基地還提供崗位,讓更多的村民在家門口務工就業,一舉多得。

   據介紹,涇源縣發展黑果花楸產業採用政府主導、企業引領、農戶參與的模式,全流域全產業鏈推進。育苗中心為農戶供苗,農戶栽植管理,企業提供技術指導並訂單回購,最終讓農戶收益。

   “我們還有另外一個酸味資源就是沙棘,沙棘果每百克含維生素C達1001.98毫克,目前全縣有10萬畝的資源,今年新栽植1萬畝、改造提升2萬畝,與國內加工沙棘量比較大的內蒙古一家企業達成合作意向,2018年收購沙棘果50噸。我們還在尋找合作企業,一方面實行訂單回收,老百姓誰退耕地誰受益﹔另一方面引進企業深加工,提高附加值。”於文學介紹說。

   酸甜的黑果花楸和沙棘,為涇源縣帶來了健康養生的致富路。

<p>    <p  align=

  涇河源鎮美麗的梯田風光。

 

<p>    <p  align=

  村民加工青貯玉米。

<p>    <p  align=

  營養豐富的黑果花楸。

 

(責編:趙茉鈺、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