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肉牛产业链 拓宽农民致富路

记者 杨超

2021年05月17日07:39  来源:宁夏日报
 

养肉牛入门,海原县西安镇胡湾村村民刘智用了4年。“饲料很关键。精饲料怎么配比、青贮饲料一天吃多少、秸秆怎么用?怎么吃,牛才能不生病、长膘快?养牛的这些事我现在才算明白。”刘智说,他以前并不会养牛,“但几十户贫困户的钱投进了肉牛养殖合作社,逼得我学会了。”

从源头上保证每一头牛的质量,饲料仅是产业链中的第一步,随之而来的重点是繁殖育肥。

“我们的牛睡的是牛床、听的是音乐、吃的是精配饲料、喝的是24小时恒温水,活动有运动场、采食有通道、防疫有专人。”5月7日,宁夏犇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牛场场长姜武说。据了解,该公司的牛主要以安格斯和西门塔尔品种为主,如今全部采用良种肉牛繁育、TMR全混合饲喂、全株玉米青贮、粪污无害化处理、畜牧物联网和信息化管理等先进技术,生产全过程质量监控。由于产品质量有安全保障,该牛场的肉品全部销往广东和深圳。

“如今,我们为所有的牛建立了档案,只要上网一查,每头牛的生长情况、特性体貌都一清二楚。”姜武说。短短数年,该公司已从300头牛的小养殖场发展到年存栏3600多头的现代化养殖场。“我们的牛纯度高,不仅皮毛光亮、体形健壮,且肉质鲜美,一头牛的售价比市场均价高出5000元至8000元。”姜武说。

位于泾源县的宁夏泾源县六盘山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则努力用足肉牛产业链中的每一份价值。

走进六盘山牧业公司,可发现这里已经形成集养殖、屠宰和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

“你们闻一闻,牛粪的臭味没有了,是不是有一股酵母味?”泾源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波随手抓起一把牛粪自豪地说,该公司的有机肥加工车间让曾经的“污染之源”变成“清洁之力”。

自古就有养牛习俗的泾源县,过去大量露天堆放的牛粪曾是“头疼事”。为此,泾源县费尽脑筋,冬季烧炕、牛棚内发酵再还田……近些年,泾源县在六盘山牧业率先建成有机肥加工车间。“今年我们已经生产了3000多吨有机肥,一吨能卖500多元,主要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机蔬菜基地等。”六盘山牧业公司负责人禹彩云说。

随着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如今人们不仅要吃上肉,更要吃好肉,更看重牛肉的品质。需求结构的变化,使肉牛产业不仅满足于“养活”,而且开始向“养好”转变,肉牛产业链不断延伸,精耕市场、提高附加值成为“刚需”。

“突破肉牛产业发展瓶颈,必须紧盯市场,着眼长远发展,踏准节奏,持续推进供给侧改革。”位于西吉县的宁夏存录四丰绿源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存录说,该公司购进牛后,会第一时间将体重、体长等数据输入电脑,分圈精准饲养。

“牛吃了多少饲料,成本是多少,打开电脑一目了然。”马存录介绍,“公司每天按照60%能量饲料、30%蛋白饲料、10%粗饲料进行配料,标准化育肥,确保每头牛每天增长1.5公斤。”

“由大公司统一管理,与市场有效对接,既解决了农户不敢多养及防疫不到位的问题,又提高了抵御风险能力,畅通了市场信息。”四丰绿源公司与8家养殖合作社联网,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年饲养肉牛3000多头,出栏2000多头。

泾源县大力提升牛肉加工水平,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形成了集泾源黄牛养殖、屠宰、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模式,大大提升了产品附加值。目前,已开发冷鲜半成品牛肉、熟食保健牛肉及牛副产品等3大类30多个品种,产品不仅供应本地市场,还销往甘肃、陕西等地。

为了解决母牛受胎率低、犊牛死亡率高、品种改良等技术难题,2019年,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润集团有限公司和海原县30余名农业科技专家组成的科研技术协作团队,提供关键技术研发、产品开发、新型农民培训、发展模式探索、成果转化示范、产业技术服务六大功能服务。

长期奋战在肉牛研究院科研一线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研究员王永军介绍,该院与海原县智通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展合作,提供新品种冻精、配种、母牛产中营养搭配、产后护理方案等全套技术,形成母牛“一年一胎”高效繁殖技术体系,母牛产犊间隔由原来的15个月缩短到12.5个月,其中约50%的母牛产犊间隔小于12个月。

海原县与华润五丰有限公司合作,投入6.5亿元,建设高端牛肉分割、休闲食品、熟食系列产品和皮革加工、牛血生物制药及医药中间体等全牛产业链精深加工项目,并配套建设冷链物流、国家肉类储备库。目前,一期项目已投产,项目全部建成后年屠宰量将达6万头。

彭阳县制定了肉牛产业13项普惠政策+1项特惠政策,对补栏扩群、饲草种植、种养机械、疫病防控、屠宰加工、粪污资源利用等全链条、全产业给予扶持奖补,并结合产业发展的实际逐年调整补贴标准和补贴方向,做到精准到环节、政策到农户。在畜禽粪污综合利用上,彭阳县创新机制模式,小户当日清理,田头堆肥发酵;大户集中收集,加工有机肥料。强化绿色发展理念,引导古城、长城、草庙3个有机肥生产厂家与210家50头以上肉牛养殖场(户)签订协议,开展“粪污收集—社会化服务—全量还田”和“粪换肥”、生物垫料等模式,实现肉牛养殖清洁生产、绿色发展。

宁夏上下正在以调长产业链条为路径,促进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推进宁夏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宁夏提升区域公用品牌核心竞争力,将培育知名品牌5个以上;培育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屠宰加工业产值180亿元,肉牛加工转化率达到50%以上,到2030年,全产业链实现产值1000亿元。

(责编:阎梦婕、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