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活化利用工業遺存——

“工業鏽帶”巧變“生活秀帶”

記者 張濤 劉惠媛

2021年05月12日08:52  來源:寧夏日報
 

編者按

工業遺產是工業文明的見証、工業文化的載體,也是人類歷史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2020年,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務院國資委、國家文物局、國家開發銀行聯合印發《推動老工業城市工業遺產保護利用實施方案》,提出堅持把工業遺產保護利用作為推動老工業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加快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工業文化,推動工業遺產保護利用與文化保護傳承、產業創新發展、城市功能提升協同互進,打造一批集城市記憶、知識傳播、創意文化、休閑體驗於一體的“生活秀帶”。近年來,寧夏用心用情經營工業遺產,一批批沉睡的資源慢慢地蘇醒過來,煥發出新的動人光彩。

“徜徉在大武口洗煤廠工業遺址公園,仿佛穿行在時光隧道,經歷著相同的經歷,感受著不同的感受。獨具匠心的設計令人感嘆,為一座廢棄工廠賦予了新的生命。最靈動的風景當數綠皮小火車,作為曾經連接深山與城市的唯一交通工具,100多公裡的路程裝滿希冀和歡笑,運行47年的它,如今已成為工業遺址旅游專列。在公園打火車的,多麼浪漫的旅行……”這是游客金國新參觀完石嘴山市大武口洗煤廠工業遺址公園后在微信朋友圈寫下的感受。如今,到寧夏工業遺產網紅地“打卡”,已成了不少人休閑娛樂的新方式。

“工業遺產記錄了工業化的進程,承載了工業文明,是工業歷史文化和發展的重要載體,保護和利用好工業遺產既是傳承工業文明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動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途徑。”5月8日,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經濟合作處有關負責人說,寧夏工業的基礎以“三線建設”工業為主,現存的工業遺產也基本上都是“三線建設”時期的工業企業。2020年,自治區工信廳牽頭對寧夏“三線建設”工業遺產進行摸底調查,初步統計有26處,其中銀川市6處、石嘴山市14處、吳忠市2處、中衛市4處,採礦業、制造業等重工業比重較大,2018年開始組織申報國家第二、三、四批國家工業遺產。

目前,寧夏圍繞工業遺產保護和開發利用已初見成效:依托寧夏賀蘭山原磷礦廢舊工廠打造的賀蘭山·1958創意園被評為自治區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國家3A旅游景區和銀川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基地﹔石嘴山礦區以地表礦業遺跡、地下採空區、典型地質遺跡為主題進行保護性的開發利用,正在全力打造石炭井工業旅游特色小鎮項目,大武口洗煤廠工業遺址公園項目,將工業遺產從沉睡中喚醒﹔中衛市正依托原中衛縣農牧機械廠和鐵廠等工業遺跡打造沙坡頭·娛島藝術文旅小鎮和“寧鋼工業旅游”旅游文化景觀﹔青銅峽等地也已將一些工業遺產納入環線旅游帶。

守護珍貴的城市記憶

“我乘坐的那列火車一直是綠皮火車,是慢車,這列火車就是銀川-汝箕溝專線。所謂的慢車,其實是逢站必停。在短短的旅途中,要經過10余個小站。當廣播裡說‘銀川站到了’時,時間已過去了兩個小時,路程卻隻走了區區七八十公裡。”“綠色的車身成了它顯眼的標記,隨處可見的斑駁鏽跡訴說著它的歷史……”寧夏作家劉均的散文《綠皮火車經過的地方》寫下他對綠皮小火車的記憶。如今,綠皮小火車已經成為石嘴山市工業遺產的一部分。

一個城市的風貌、文脈、發展的動態,都承載著一段歷史,這是城市成長的印記。石嘴山市是“一五”“二五”和“三線建設”時期國家級老工業基地,是寧夏工業的搖籃。隨著經濟社會的轉型發展,遺留了洗煤廠、造紙廠、水泥廠、鋼廠、糖廠等多處具有時代和地域特征的工業遺產。

如何盤活並善加利用這些包括老廠房、老建筑在內的工業遺產“庫存”,守護珍貴的城市記憶,使其發揮新的價值。石嘴山市的轉型發展,讓這些工業遺址煥發了新的生機。

大武口洗煤廠始建於1960年,佔地面積428畝,是我國自行設計、建設的西北地區規模最大的焦精煤洗選加工基地,先后榮獲“全國十佳選煤廠”“煤炭工業質量標准化選煤廠”“全國煤炭工業50強選煤廠”等榮譽稱號,2016年全面停產。

近年來,石嘴山市致力於打造全區乃至全國獨具特色的工業旅游標志性目的地,2020年9月,大武口洗煤廠工業遺址公園開園。

“大武口洗煤廠工業遺址公園佔地28萬平方米,位於大武口區交通樞紐的輻射區、游客、市民的集散區,周邊商場、酒店林立,交通路網成熟,廠區空間廣闊,通過改造將成為寧夏最大的集吃、喝、游、購、娛為一體的旅游綜合體。按照規劃,工業遺址公園劃分為六大功能區:火車主題體驗區、競技體驗區、綜合服務區、休閑娛樂區、尋憶科普區、水上樂園區。今年開工建設大武口區游客集散中心服務項目、工業景觀小品展示項目、洗煤廠基礎設施改造項目、特色商業街改造項目、戶外攀岩體驗項目、真人電競體驗項目6個重點項目。”大武口區文旅局負責人介紹,大武口洗煤廠廠區特有的時代印記,透露出厚重的歷史感,遺址公園在保留歷史特質的同時,將工業遺產最小化更新,創造出更具意義的功能載體,新舊交融的獨特創意與空間體驗,讓舊廠房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2019年以來,石嘴山市對全市工業遺產保護進行統籌規劃設計,建立完善、科學的工業遺存保護管理體系,劃定工業遺存評估范圍,通過專家質詢、公眾參與等程序,對工業遺存進行考察評估、分類分級,實現工業遺存的科學化、精細化管護﹔吸引社會資本投入,探索工業遺存保護開發利用新模式,建立工業遺存保護開發利用的激勵機制,通過政策獎勵手段,鼓勵社會各界對工業遺存進行保護開發利用,進一步明確加強保護、梯次開發、突出重點、彰顯特色、打造品牌工業遺產保護發展方向。

目前,石嘴山市正在推進實施的工業遺產旅游項目有石炭井工業旅游特色小鎮、寧夏煤炭地質博物館等,其中,集礦山文化、科普體驗、觀光游覽為一體的惠農區國家級礦山公園,2010年5月被國土資源部授予石嘴山國家礦山公園稱號﹔集園林綠化、園林石、石文化展示為一體的4A級景區華夏奇石山文化旅游區,由原粉煤灰場改造建設而成。

寧夏工業發展的活標本

顎破車間、圓錐破碎機、磷礦浮選廠實驗室……走進賀蘭山·1958創意產業休閑區,我們依然能感受到1958年熱火朝天的那個年代。

賀蘭山·1958創意產業休閑區前身是賀蘭山原磷礦浮選廠遺址,始建於1958年,曾為寧夏乃至整個西北的農業生產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0世紀80年代廢棄,記錄和見証了寧夏“三線建設”的歷史,反映了寧夏工礦企業昔日的輝煌。

“這裡,是寧夏工業發展的活標本。”一位專家說。機車主題文化創意展示、自駕車休閑運動營地、工業化文明遺址展示、旅游文化集散地、文化藝術創意基地……如今,曾經臟亂不堪的廢棄工廠正煥發著勃勃生機。

賀蘭山·1958創意產業休閑區地處賀蘭山鎮蘇路9公裡處,該項目是銀川市和賀蘭縣2012年引資建設的文化旅游類重點項目,由寧夏璽月旅游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投資開發,對沉睡多年的賀蘭山原磷礦廢舊工廠進行開發再利用。項目集工業化文明遺址展示、文化藝術創意基地、生態文明展示、創意商品展示於一體,總規劃面積1500畝,規劃總投資5.9億元。

“在工業遺產的改造中,我們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基本方針,依托原有的工廠文化和賀蘭山周邊獨有的自然環境,將原磷礦廢舊工廠進行文化創意改造,進行文化旅游開發和再利用,打造集文化、旅游、休閑、度假、設計、創意為主的創意、休閑、度假園區。‘五一’假期,每天都有5000多人次來這裡體驗和參觀。”賀蘭山·1958創意產業休閑區負責人告訴記者,賀蘭山·1958創意產業休閑區已被列為國家旅游重點優選項目、寧夏重點文化旅游產業項目,被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評為自治區文化產業示范基地,2017年10月正式入選國家工業遺產旅游基地,曾接待了2016中美旅游高層對話活動的中美旅游高層領導及嘉賓,承辦了賀蘭山東麓葡萄酒推介會和中美西部鄉村音樂節活動、全國室外射箭邀請賽和全國彈弓錦標賽等活動,還被作為黎明、豐毅等大牌明星聯袂主演的“一帶一路”大型時代主題電視劇《莫語者》,以及《快手皇差》《百慕迷蹤》《大夏寶藏》《逆境游戲》《說走就走畢業旅行》等影視劇的拍攝場景地,逐漸成為寧夏文化、旅游及對外交流的一張新名片。

“賀蘭山·1958創意產業休閑區對工業遺產的改造和再利用,彌補了銀川周邊文化休閑服務功能的不足,推動了銀川市近郊文化休閑產業的快速發展,進一步豐富了寧夏賀蘭山東麓的文化產品結構,打造出休閑度假體驗與文化展示、生態建設相結合的特色文化品牌,為銀川市民提供一個體驗文化、了解歷史的好去處,還將吸引周邊地區乃至全國的工業遺址文化愛好者前來游玩,對促進寧夏對外開放、提升寧夏旅游國內及國際影響力將發揮重要作用。”採訪中,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賀蘭山·1958創意產業休閑區對廢舊廠房及周邊環境進行改造、治理,在項目區種草、種樹,讓廢舊多年、臟亂不堪的廢棄工廠穿上綠裝,既治理了生態環境,又讓游客有了一個環境優雅的觀光、休閑之地,真正實現了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相統一,是寧夏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生態環境治理保護示范項目。

重溫激情燃燒的歲月

“透過車窗看旋轉高爐、東方紅拖拉機,重溫那久遠激情的年代。機車隆隆、汽笛聲聲,歷史的記憶開始復活。”“五一”假期,銀川市民周昀在中衛市寧夏鋼鐵集團時代光耀基地領略到別具特色及難忘的旅游體驗。他告訴記者,自己和上萬人一起紅歌大聯唱、火車大游行,坐綠皮蒸汽火車,參觀雷鋒館、紅色記憶館、時代紀念館、寧鋼館、火車模型館、老照相機館,深入一線工人工作崗位,零距離感受了寧夏工業時代發展。據悉,從2018年創辦至今,時代光耀基地已經接待來自全國數百個學習參觀團,累計3萬人次。

寧夏鋼鐵集團的前身是成立於1958年的中衛縣鐵廠。在企業搬遷至新廠區同時,寧夏鋼鐵集團將鐵廠的老設備和機械搬遷至新廠區,在廠區大道、員工公寓等有序陳列,就像一座露天的寧夏工業奮斗史博物館,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打卡。

時代光耀基地,是寧夏鋼鐵集團在其廠區東側投資建設的一處以火車為主題的工業遺產旅游項目。這裡陳列著20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各式各樣的蒸汽火車,擁有全國規模最大的蒸汽機車集群。各個列車館中,收集陳列著數千件與紅色文化有關的老物件,都與老一輩革命家、國家工業農業、百姓文化生活息息相關。

“我們想用這樣的行動留住一個時代的歷史,用特殊的方式致敬一個時代的精神,這種精神就是自強不息,我們稱它為時代光耀。寧夏鋼鐵集團將利用這一項目基地,將寧夏的工業遺產盤活,打造特色工業研旅文化產業。”時代光耀基地負責人介紹,目前時代光耀基地以每列老火車為單位,已建成紅色教育館、時代印記館、雷鋒館、火車模型館、中衛鐵廠展示館等,還將建成黨建百年館、文化主題館等。前不久,由中國鐵路蘭州局授權,全國唯一的“雷鋒號”機車也進入了該基地。

記者手記

讓工業遺產不再“沉睡”

張 濤 劉惠媛

廢棄的工廠、關停的煤礦、古老的作坊……這些曾經的“工業引擎”承載著城市記憶,見証了歷史風貌,如今卻因各種原因“沉睡”,在城市快速發展的腳步中被遺忘。如果能保護和利用好這些工業遺產,讓其由“工業鏽帶”向“生活秀帶”轉變,不僅能傳承工業精神、滿足人們生活需要,還能喚醒沉睡的價值。

記者採訪中了解到,目前,列入《石嘴山市工業遺產名錄》的有27處工業遺址,大部分為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三線建設”時期布局建設的煤炭、電力、鋼鐵、煤炭機械、有色金屬等工業企業遺址,主要集中在大武口區和惠農區,主要工業遺存包括大武口造紙廠,中色(寧夏)東方有色金屬集團,原蘭州軍區石嘴山綜合倉庫(306)遺址,石嘴山老市委院落及建筑,大武口區農指居住區及灌溉大渠,原西北煤機一、二、三廠,惠農區北農場,神華寧煤白芨溝礦,石嘴山礦務局化工廠,石炭井礦務局總機修廠等。

2018年5月,自治區住建廳公布了全區29處歷史建筑。其中,建於1961年的銀新鐵路專用線、建於1965年銀川市長城機床廠廠房、建於1983年銀川滌綸廠、建於1979年銀川第二毛紡廠廠房位列其中。

“工業遺產是城市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是城市發展的歷史包袱,而是寶貴的財富。”長期從事搶救和口述寧夏歷史的研究者孫勁告訴記者,青銅峽鐵路支線是青銅峽水利樞紐建設期間的重要交通線路,現存青銅峽火車站至河西倉庫(唐徠渠與濱河大道交叉處)5.1公裡鐵路,遺留有橫跨秦渠、漢渠、西河口等處的混凝土鐵路橋墩,這條有著半個世紀歷史的鐵路,為寧夏黃河兩岸的物資運輸及工業發展起著重要作用。目前雖已停止運營多年,但與沿線分布的一批各具特色的老工廠遺存,構成了青銅峽鐵路支線工業遺產景觀帶,見証並記錄了寧夏工業的變革與發展。而像銀川市、青銅峽市的鐵路支線工業遺產帶,具有一定的歷史、社會、科技價值,是記錄寧夏半個世紀經濟社會、產業水平、工程技術等方面的文化載體,讓我們清晰地看到一個時代的印跡,是一段寧夏工業經濟發展簡明史,是寧夏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物証。

“寧夏的工業遺產有著特殊的歷史文化價值,不能因城市化的進程而壽終正寢,我們不能隻關心投入與產出,而把它當成一塊‘燙手的山藥’,更不能隻看到廠房下面土地的價值,而忽視它所承載的歷史內涵價值。如何將這些‘紅色記憶’‘鐵色記憶’永駐人心,希望通過對工業遺產的保護和開發,讓更多人了解寧夏工業遺產的物質價值和精神價值。”孫勁說,希望相關部門能夠進行更好引導,投入並吸引更多的資金來支持工業遺產保護利用,打造一批集城市記憶、知識傳播、創意文化、休閑體驗於一體的“生活秀帶”,延續城市歷史文脈,為寧夏旅游高質量發展增添新的動力。

(責編:閻夢婕、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