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水有大用 北京去年再生水利用量達12億立方米

記者 賀 勇

2021年04月08日10:0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再生水 有大用(美麗中國·關注污水資源化利用②)

核心閱讀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實施國家節水行動,建立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強化農業節水增效、工業節水減排和城鎮節水降損,鼓勵再生水利用。

近年來,北京在加強污水處理、提升污水處理標准的同時,加快再生水利用,擴大其用途和用量。如今,再生水利用量佔北京年度水資源配置總量近三成,再生水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水源。

北京,南四環外,涼水河畔,坐落著一座現代化再生水廠——北京排水集團小紅門再生水廠。來自北京西部、南部城區的生活污水,在這裡經過生物處理、沉澱、過濾、脫色、消毒等12道工序,淨化為主要指標達到地表水Ⅳ類標准的再生水﹔隨后通過6台離心泵,進入全長33.4公裡的輸水管道,為北京的母親河——永定河進行生態補水。

在進入永定河前,再生水還要接受濕地淨化,進一步降解水中的氮、磷等物質。進入永定河時,再生水能達到地表水Ⅲ類標准。

這是北京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的一個典型場景。來自北京市水務局的數據顯示,2020年全市再生水利用量達到12億立方米,佔年度水資源配置總量近三成,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水源。

污水處理能力提檔升級,大大節約優質新水資源

流水潺潺,綠樹依依,北京廣渠路沿線呈現出一派濕地風光——這是利用再生水打造的濕地公園。按照規劃,每天將有50萬立方米再生水從高碑店再生水廠注入這片濕地,形成了首都核心區與城市副中心之間的一條生態景觀廊道。

高碑店再生水廠位於北京市朝陽區,除給華能電廠、西北熱電等提供冷卻水外,一部分再生水還被作為景觀環境用水,給涼水河、南護城河、郊野公園等地補充環境用水。它的前身曾經是北京市規模最大的污水處理廠——高碑店污水處理廠。

北京市多年平均降水量為585毫米,年均可利用水資源量37.4億立方米,年人均水資源量不足200立方米。曾經,由於持續干旱,北京隻能超採地下水維持水量供應。“十幾年來,北京地下水位平均每年下降1米左右,而每下降1米,儲量就會減少5億立方米。”北京市水務局水資源處處長廖平安介紹。

在這種情況下,開發利用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規水源,被提上了議事日程。

2013年,北京市政府印發《北京市加快污水處理和再生水利用設施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13—2015年)》,提出三年內全市新建再生水廠47座。在此背景下,曾經的高碑店污水處理廠被升級為高碑店再生水廠。目前,該再生水廠日處理規模達100萬噸,大大節約了優質新水資源。

北京市水務局污水處理與再生水管理處副處長付朝臣介紹,像高碑店再生水廠一樣,自2013年以來,北京所有新建再生水廠和升級改造污水處理廠都要求主要出水指標一次性達到地表水Ⅳ類標准。截至2020年底,北京現有大中型污水處理廠和再生水廠污水日處理能力達1萬噸以上的共67座,污水處理總能力達679.2萬立方米/日,污水處理率達到95%。

價格優勢日益明顯,再生水用途逐漸多元、用量逐年走高

2010年,一家企業的生產線打算落戶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但因為該項目設計用水量達每日3.8萬噸,相當於當時北京經開區總用水量的一半,審批事項懸而不決。

項目“卡殼”怎麼辦?北京經開區當時給出的解決方案是,生產不動新水,用再生水來支撐。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北京經開區建設了日產水量達4萬噸的再生水廠。經過10年運行,如今該企業的這條生產線已全部採用再生水。

如今,在北京經開區,越來越多的企業用上了高品質再生水。據統計,北京經開區萬元GDP水耗已連續7年保持在4立方米以內,用水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據測算,北京經開區每年高品質再生水利用量達到1200萬立方米以上,佔工業用水總量的40%以上。

“價格因素是推動再生水得到廣泛應用的重要原因。”北京市節約用水辦公室四級調研員劉鵬告訴記者,2003年以來,北京再生水價格一直維持在1元/立方米,再生水與自來水價格相差3—4元/立方米,大大推動了再生水利用。2014年以來,北京又進行多次水價調整,再生水價格調整到最高價格不超過3.5元/立方米,但與非居民自來水價格差距最高擴大到6元/立方米,價格優勢進一步加大,提高了再生水用戶的積極性。如今,北京再生水利用量由2013年的8億立方米增加到2020年的12億立方米,用水途徑也由綠化、洗車、沖廁等逐步推廣到工業、河湖環境及道路澆洒等方面。

有效改善區域水環境,接下來將進一步提升使用效益

春風送暖,逛家附近的畫眉山公園成了海澱區水岸家園小區居民張先生的一大樂事。畫眉山公園是南沙河上游大寨渠渠首新建成的濱水公園。“5年前剛搬到這兒時,小區邊上還只是條沒水的溝渠。”張先生回憶。

曾經,在北京的河流湖泊中,像大寨渠這樣沒水或水少的溝渠不少。海澱區水務局副局長宋強介紹,海澱雖然水系發達,但水資源比較匱乏,“我們一共有35條河道、63條溝渠,但很多溝渠都處在干涸或水少的狀態。”

河道沒水或水少,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水質變差。為改變這一局面,2020年,海澱區水務局決定實施“水清岸綠行動”。“根據目前海澱區的水資源現狀,我們採用再生水作為主要的補水水源,利用上庄再生水廠等為南沙河進行生態補水,再將南沙河的水調往上游,帶動北部12條支渠循環流動,既帶活了干涸的支渠,又改善了南沙河水質。”海澱區水務局局長馬光耀介紹。

“以前,我們小區雖然叫水岸家園小區,卻名不副實。現在,要是有朋友來家裡串門,我都要帶著他們逛一逛家門口新添的濱水公園,我們是當之無愧的水岸家園了。”張先生說。

海澱區改善區域水環境的做法,也是北京高效利用再生水的縮影。北京“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到2025年生產生活用水總量不超30億立方米,並實現零增長。“這意味著,在新水總量不增長的情況下,再生水的產出和利用量也不會有明顯增長。我們將著重在提升再生水的使用效益上下功夫。”付朝臣表示。

(責編:閻夢婕、賈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