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美酒秀出“国际范”

——解码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缘何香飘世界①

2020年11月02日08:11  来源:宁夏日报
 

没有一颗葡萄被辜负,没有一瓶美酒不被寄予厚望。

在瓶塞开启的那一刻,在紫色琼浆滑入高脚杯的那一刻,在众人目光下静静醒酒的那一刻,在酒杯碰触发出清脆祝福的那一刻——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美酒,正在完成着她的使命。

经过种植、采摘、酿造、发酵,和晶莹的葡萄一起融为美酒的,是贺兰山下的风土、味道、民俗、文化,层层滋味,蕴在酒中。

因为地处业界公认的“黄金纬度”,拥有地势均衡的“黄金海拔”,加之黄河水的哺育、贺兰山的呵护、光热风的塑造,“在宁夏可以酿造出中国最好的葡萄酒”,贺兰山东麓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年轻的葡萄酒明星产区”。

近年来,宁夏党委、政府立足贺兰山东麓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大力推进葡萄酒产业发展,现已形成49.2万亩种植面积、1.3亿瓶葡萄酒年产量、261亿元综合产值的优质产业。10月22日,宁夏贺兰山东麓获评世界十大最具潜力葡萄酒旅游产区,与智利上麦坡、法国卢瓦尔蒙路易、新西兰怀拉拉帕等世界名酒产区比肩而坐。

一杯葡萄酒,让宁夏站在了世界葡萄酒舞台的中心;一杯葡萄酒,秀出了“国际范”。

宁夏的紫色梦想正在绽放,贺兰山东麓,正向着闻名遐迩的“葡萄酒之都”稳步迈进,这个散发着馥郁芬芳的名字,假以时日,当惊世界殊!

犁之辛

【犁,耕也。在宁夏,一批批“垦荒牛”深耕葡萄酒产业,将打上贺兰山东麓印记的葡萄美酒托到世界舞台中央。】

都道“三十而立”,而刘忠敏着手种植葡萄时,已年过半百。如今,第一批葡萄藤也近“而立”,它们知道扎根于此的所有不易,却跟那位倔强的老人一样,任凭沙打风吹,辛苦从不言说。

20多年前,刘忠敏和妻子在贺兰山下种起了葡萄。遍地砂砾,风吹石跑,容不下一棵草的生长。刘忠敏不信邪,带领家人推着小车捡石头,用锹铲、用手抠,“犁”地整平了百亩荒滩。当黄河水通过滴灌润泽了喊渴的葡萄秧苗,硬汉的眼眶噙满了泪。

贺兰山下的葡萄苗,哪一株没经历过汗水的浇灌?那种咸得发涩的独特味道,通过藤蔓传达给葡萄,让它们多了坚毅,少了娇气。

葡萄苗扎根生长,叶枯叶落,一晃三年,终结果实。金秋的收获不但没给刘忠敏带来喜悦,反而让一家人陷入两难。葡萄的收购价格并不理想,算笔细账,一车酿酒葡萄竟卖不过一车粮食的价。种?不种?刘家老少有了分歧。还是刘忠敏拍了板:“接着种!不仅要种,还要种得讲究!受点挫折就打退堂鼓,虎头蛇尾哪能干成事?”

风土的性格影响着这里的人,人的性格影响着杯中的酒。

在刘忠敏的坚持下,有性格的“刘家葡萄”打出了名气,山脚下逐渐兴起的多家酒庄前来订货,经常会遭遇“售罄”。

2011年9月7日,世界葡萄酒大赛颁奖典礼上,当所有人的目光聚焦在获得唯一金奖的“加贝兰”干红葡萄酒时,万里之外的刘忠敏也被荣誉包围——那款为国争光的葡萄酒,所用的正是“刘家葡萄”。

又是10月,万亩葡萄醉染贺兰山。73岁的郑永金站在自家葡萄园内,时光倏尔,青丝成雪。

18年前,郑永金从广东潮汕来到吴忠市红寺堡区,群山脚下,一片荒芜,“狂风刮起漫天黄沙,白天瞬间变黑夜,比我们那边的台风还要厉害。”恶劣的自然环境不但没能逼退老人,反而激发了他的倔劲,他带队推沙丘、修水渠、改良土壤,用了两年多时间,将2万多亩荒沙地变成良田。2007年,第一茬葡萄挂果收获。2009年,凯仕丽酒庄的第一杯葡萄酒芳香四溢。

时至今日,郑永金仍旧不习惯宁夏的饮食,可这十多年间,他只有过年几天才能回老家改善伙食:“葡萄园就像我的孩子,只有在这里,才能结最好的果,酿最醇的酒。”

躬身犁田,甘苦自知。

世界葡萄酒大师杰西斯·罗宾逊在品鉴了贺兰山东麓产区葡萄酒后说:“毋庸置疑,中国葡萄酒的未来在宁夏。”

这句赞誉的背后,是刘忠敏、是郑永金、是无数宁夏葡萄酒人不退缩、不放弃,在狂风砂砾中播种希望的耕牛精神。

礼之幸

【礼,以事神致福也。中国人懂礼、习礼、守礼、重礼,产自贺兰山东麓的葡萄酒,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礼赠友人。】

10月22日,第九届宁夏贺兰山东麓国际葡萄酒博览会在银川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葡萄酒爱好者到访这座“葡萄酒之都”品酒会友,北京世纪国际康帝文化股份有限公司金蓉女士考察了多家酒庄,一路行一路拍照:“来之前我还在犹豫,带什么伴手礼给家人?现在决定了,就带葡萄酒!”

宁夏扶贫书画院负责人李晓红女士却在走访了多家酒庄后犹豫起来:“各家有各家的特色,甚至不分伯仲。之前我一直在代理澳洲葡萄酒,现在可以肯定的是,我会很快将代理产品换成宁夏本土葡萄酒,不过有一事为难:到底选哪家的葡萄酒?”

长城天赋葡萄酒即便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销量不降反升,月销600万元以上;览翠酒庄的明星产品“览翠”酒价格不菲,却依然持续热销;银色高地“阙歌”酒两次登上国宴餐桌;宴请德国总理默克尔的张裕摩塞尔十五世酒庄酒,也出自贺兰山脚下……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将葡萄酒作为馈赠亲友的伴手礼;产自贺兰山东麓的葡萄美酒在国际各类重要赛事上斩获大奖1000多项。

没有哪个酒庄能说得清,自家的酒最远销到了哪里,法国、德国、比利时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人在细品来自贺兰山东麓的这一杯佳酿。

其实,早在36年前,宁夏人的生活中就已“礼遇”葡萄酒,一杯“西夏王”用其浪漫的气质,填补了改革开放初期身处内陆的宁夏人对葡萄酒文化的缺失。那时,有多少人能够正确地举起葡萄酒杯?更别提品味其中的单宁、酸度、酒体和结构。

大自然赠给宁夏的“厚礼”,被岁月的艰涩磨去了光彩。

时光荏苒,贺兰山脚下的酒庄早已鳞次栉比。2009年,贺兰晴雪酒庄酿酒师张静诞下女儿,次年3月,她调配了一款混酿葡萄酒,在橡木桶上刻上了女儿的名字、生日和出生时的脚印,并给这款酒取名“小脚丫”。这款送给女儿的礼物,受到国际著名酒评家的高度赞赏,并被收录在《世界葡萄酒地图》中。

不到30年,宁夏葡萄酒已完全褪去了年少的青涩,呈现出站在山顶的自信与洒脱。

很多人误认为维加妮酒庄起了“洋名”,庄主张毅表示不止一次地解释,“维”在英文中是“我们”的意思,一瓶好酒,“我们加你”,是自然馈赠人类的礼物,是宁夏奉献给世界的礼物。

立之行

【立,建立、树立。《说文》有曰:君子以立不易方,即树立德业的信念不会轻易改变。】

北京时间2月10日,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上,纪录片《美国工厂》获得了最佳纪录长片奖,该片讲述了中国企业福耀玻璃在美建厂经历,其中一个镜头里出现了宁夏葡萄酒的身影。

“这并不是摆拍和广告植入。”宁夏梦沙泉葡萄酒庄庄主卢大晶说,梦沙泉葡萄酒是福耀集团的指定用酒,顺理成章出现在了影片中的宴会上。

这部纪录片的背后有很多故事,所有故事的起点源于闽宁合作。福耀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曹德旺是福建人,闽宁合作开始后,先生非常关注宁夏,也因此接触到宁夏的葡萄酒,并对酒的品质十分认可,在这样的机缘下,他将宁夏的葡萄酒用作集团的指定用酒,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宁夏葡萄酒出现在了奥斯卡获奖纪录片中。

一个产业的正向发展,除了良好的产业基础,还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支持。自治区党委、政府对葡萄酒产业的高度重视、积极推进,订“立”目标,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高速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新近制定的《中国(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0-2030年)》,明确了今后5年到10年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统揽,将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打造成为中国葡萄酒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区、“葡萄酒+”融合发展的创新区、生态治理的示范区和“一带一路”合作交流及宁夏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成为闻名世界的“葡萄酒之都”,让宁夏葡萄酒“当惊世界殊”。规划到2025年,酿酒葡萄基地规模达100万亩,年产优质葡萄酒25万吨(3亿瓶)以上,实现综合产值1000亿元。到2030年,酿酒葡萄基地规模达150万亩,年产优质葡萄酒45万吨(6亿瓶),实现综合产值2000亿元。“届时,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地理标志品牌价值超过1000亿元。”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葡萄酒产业关系发展、关乎生态、关联文化,是典型的‘第六产业’。”中国葡萄酒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李华教授说,要想使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就一定要突出风格,提高质量,降低成本,节能减排,“其中,突出风格是第一位的,一定要做出具有贺兰山东麓特色的葡萄酒”。

根据《规划》要求,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将进一步推进跨界深度融合,以葡萄酒产业为核心,拓展葡萄酒+教育、文旅、体育、康养、休闲、生态等新业态新模式,将葡萄酒产业打造成多产业融合、高综合产值的复合产业。

北纬38度,一条世界公认的葡萄美酒黄金线,在这里,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带正在蓬勃发展,与一二三产优势叠加,加之政策红利发酵,美酒芬芳,香飘世界。(记者 秦磊 王婧雅 王莹)

<p>    第九届宁夏贺兰山东麓国际葡萄酒博览会引得众多葡萄酒爱好者到访这座“葡萄酒之都”品酒会友。</p>

第九届宁夏贺兰山东麓国际葡萄酒博览会引得众多葡萄酒爱好者到访这座“葡萄酒之都”品酒会友。

(责编:高嘉蔚、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