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的明天更美好

2020年06月11日08:04  来源:宁夏日报
 

银川市贺兰县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浓缩呈现塞上江南美景:大地为卷、秧苗为笔,巨幅的稻田画呈现中国元素,微风拂动下,呼之欲出,夺人眼目。

这里的田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田:水稻种出了新花样,实施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用不同色泽的水稻种出绚丽“图画”;水稻、鱼、鸭、螃蟹、田螺等和谐共生,实现立体种养、一田多用,创新了宁夏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

6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看水稻长势,同农民亲切交谈,关切地询问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

6月10日,记者来到这个“以水破题”打造宁夏农业效发展新模式的园区采访时,看到大家沉浸在喜悦中,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奔跑在希望的田野上

在田畴似锦的园区里,记者见到园区负责人赵建文时,他正组织人员补植稻秧。

“总书记在园区展厅前下车,瞬间人群沸腾了。总书记对我们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打造现代农业园区的做法给予肯定。”回想起当时的情景,赵建文非常激动。

贺兰县地处宁夏北部引黄灌区核心地带,得黄河之利,98%的农田为自流灌溉。

生态优势如何变经济优势?

近年来,贺兰县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坚持生态立县,既算增收账,也算生态账、长远账,以发展现代农业为载体,让“生态+农业”落地生根,形成优质粮食、蔬菜、水产和草畜为主的“一优三特”农业主导产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

贺兰县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依托有机水稻立体生态种养和名特优新水产品养殖等特色优势产业,开展休闲农业示范创建,挖掘农业文化内涵,丰富农业产品、农事景观,使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餐饮、垂钓、休闲以及其他服务业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最终实现农业(渔业)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扩展和农民增加收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目前,园区每年产出优质大米的同时,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

赵建文认为,一产发展上去了,二三产才能做得更好。二三产充分融合了,才能最大限度体现农业的价值。赵建文牵头成立的“粮食银行”,每年可收购原粮4万吨,生产优质大米3万吨;成立的贺兰县有机水稻产业联合体,运用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为直接从事稻渔种养生产的新型经营主体和周边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通过联合体设立的担保基金发放贷款3500万元,受益企业及合作社达到20家。

“我们将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生态+特色种植’‘生态+特色养殖’‘生态+旅游’等生态产业,让群众共享绿水青山带来的红利。”赵建文说,奔跑在希望的田野上大有可为。

“总书记的关怀激励我们奔小康”

“正值放鱼时节,总书记舀起鱼苗、蟹苗,放进田边水渠。”看到这一场景,返乡大学生吕永杰和其他几名园区务工者自发聚拢到习近平总书记身边。

“总书记牵挂基层群众,详细询问土地流转、务工收入等情况……”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吕永杰激动不已。

“要注意解决好稻水矛盾,采用节水技术,积极发展节水型、高附加值的种养业,保护好黄河水资源。”总书记的话,让吕永杰感触颇深。

2012年园区建立之初,尝试稻蟹共作,一年下来尝到了甜头。吕永杰说:“以前,传统水稻一亩只能挣几百元钱,稻田养蟹后,不施化肥、不洒农药,每亩综合产值3000元。如今,水稻、鱼、鸭、螃蟹、田螺等和谐共生,实现立体种养,每亩综合产值突破1万元。”

田野上的“加减法”,换来产业布局一手好牌。稻渔空间辐射带动近500户农户增收致富。开办农民田间学校,以田间为课堂,多年来累计培训当地农民3860人次。吕永杰表示,将牢记总书记嘱托,发挥好农业科技人员的作用,走好乡村振兴之路。

“党的好政策让我们过上了幸福生活,我真不知说什么来感谢。”园区务工者刘金凤说,子女都在外地打工,她将自家20多亩农田流转给了园区,土地入股保底收益、分红以及在园区打工的收入,一年下来有4万多元。

“总书记的关怀激励我们奔小康。”在稻渔空间务工的贺兰县农民张永利说,现在村里打牌的少了,喝酒的少了,大家都想着怎么把日子过得更好、更美、更甜。

<p>    <p  align=

游客在稻渔空间享受田园风光。记者 王晓龙 白茹 王洋 摄

<p>    银川市贺兰县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占地2600余亩,对原有的稻田、鱼塘及田园景观重新规划设计,将自然生态和农业、渔业、休闲旅游结合,为游客带来“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的旅游体验。本报记者 王晓龙 白茹 王洋 摄  </p>

银川市贺兰县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占地2600余亩,对原有的稻田、鱼塘及田园景观重新规划设计,将自然生态和农业、渔业、休闲旅游结合,为游客带来“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的旅游体验。记者 王晓龙 白茹 王洋 摄

(责编:阎梦婕、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