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西海固”,苦瘠甲天下,这里曾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确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明确14个集中连片特困区,这里位列榜首。党的十八大以来,西海固地区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实施精准扶贫,坚持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昔日贫穷落后的西海固换了新颜。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近日,本网记者深入六盘山腹地,探寻那些脱贫攻坚工作中涌现的经验典型。
近年来,海原县充分发挥土壤、气候、光热等自然禀赋优势,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借力“科技支宁”东西部合作项目等,大力发展小杂粮产业,不断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积极打造小杂粮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以科技创新带动全县小杂粮产业提档升级,推进小杂粮、牛产业融合发展,为全县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海原县小杂粮示范基地。李甜甜摄。
海原县因地制宜,在推进小杂粮产业转型升级上,坚持“园区转化、示范引领、龙头带动、全产业链创新”,围绕贾塘乡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展示区、旱作区小杂粮高效优质栽培项目集成示范基地,重点引进晋谷40、张杂谷13、张杂谷19等谷子新品种,重点转化被科技部列入8大重点推广技术之一的“渗水地膜穴播”新技术成果,并与宁夏农科院建立产学研用合作基地,积极开展小杂粮品种、种植模式试验示范。目前,贾塘乡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展示区已完成谷子种植2100亩,杂豆种植1100亩;小杂粮高效优质栽培项目集成示范基地完成谷子种植10300亩。
围绕突出一体化发展,海原县积极推进集成技术一体化,全面提升小杂粮种管收机械化水平,综合运用谷子新品种和谷子渗水地膜精良穴播集成技术,引进小杂粮覆膜种植施肥一体化机械21台、小杂粮中耕培土机械6台、小杂粮植保机械2台、小杂粮收获一体化机械1台;推进智慧农业一体化,发展“互联网+”数字农业,运用北斗导航种植,立项小杂粮物联网、田间气象站等可视农业建设,建立小杂粮质量可追溯体系;推进种养循环一体化。建立“谷草换牛粪”的合作机制,引进谷草秸秆调制加工技术、牛粪有机肥生产技术,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形成谷草高效饲料、牛粪污资源化处理还田的循环模式,引领全县牛产业发展;推进功能农业一体化。发挥土壤富硒优势,大力发展富硒谷子,借助扶贫车间,引进富硒小杂粮精深加工企业,立项研发富硒小杂粮功能食品。
此外,海原县通过突出联农带农,科技扶贫效益初显成效。因势利导,建立了“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依托亘牛农牧专业合作社、憨农乐种养专业合作社等开展小杂粮产业代耕、代种、代管、代收、代加、代销服务。目前,全县依托自治区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展示区等小杂粮产业集成技术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示范推广小杂粮新品种、新技术高效种植技术5万亩,为打造“小杂粮优质高效种植示范县”打下坚实基础。(梁宏鑫、马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