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銀川市永寧縣閩寧鎮地處賀蘭山東麓旅游觀光帶中心位置,是福建和寧夏對口協作的窗口,也是兩省區友誼的象征。25年來,當時的閩寧村已經發展成人口6.6萬的閩寧鎮,獲得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全國鄉村治理示范鄉鎮、全國脫貧攻堅楷模等榮譽稱號,2017年入選全國特色小鎮。
1997年4月,西海固地區部分貧困的群眾吊庄搬遷至河套平原待開發地區,閩寧村成立。2001年12月,閩寧鎮成立。多年來,在福建省傾情幫扶下,在銀川市委、市政府的帶動引領下,閩寧鎮聚焦“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標,發展壯大特色種植、特色養殖、勞務及商貿物流業、光伏產業、文化旅游五大產業,蹚出一條閩寧東西協作新路子。
聚焦產業興旺,重基礎促持續
在構建東西對口協作新格局中爭當引領
自閩寧對口扶貧協作開展以來,形成“產業對接、經濟共榮、互助共進、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全力走好產業支撐的致富之路 。
持續優化產業布局,加快推進五大產業轉型升級。閩寧鎮實現產業擴規提檔,全鎮釀酒葡萄種植近8萬畝,建成酒庄13家,年產葡萄酒2.6萬噸。建成設施溫棚園區5個、規模化養殖園區4個,養殖肉牛2.3萬頭、羊3.6萬隻、家禽67萬羽。加大群眾技術技能培訓,培育勞務派遣公司21家,年人均勞務收入達2萬元。全面整合特色葡萄酒庄、生態葡萄種植園、閩寧鎮鎮史館、明長城、虎克之路等資源,打造集自駕、觀光、探險、採摘、教育於一體的閩寧文旅精品線路。
聚焦生態宜居,補短板美環境
在打造賀蘭山東麓美麗鄉村中爭先奮起
閩寧鎮高標准修編完善6個行政村鄉村振興、富民產業規劃,形成從鎮到村、從基礎設施到產業發展、從公共服務到生態保護等全方位、全領域、全系統的規劃體系,引領閩寧鎮可持續發展。
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群眾獲得感。全面改善移民生產生活條件,提高群眾的生活水平和質量。農村實現村村通寬帶、硬化路、自來水,建成鎮內“四縱五橫”、外連省道高速的交通網絡。建成閩南風情商業街、賀蘭紅共享酒庄、茶文化博物館等一批標志性建筑。
推進鄉村綠化美化,打造宜居宜業美麗鄉村。全面推行高效節水農業,堅決整治非法採礦採砂行為,植樹造林超過1萬畝,實施鎮村基礎設施配套、“積分制”管理,村容村貌得到顯著改善。
聚焦鄉風文明,提內涵展風採
在繁榮和賡續優秀傳統文化中領先示范
提升精神文明建設水平,樹立農村文明新風尚。充分繼承發揚秦腔、書法等優秀傳統文化﹔舉辦文學、書法、美術、攝影培訓班﹔開展讀書會、“三下鄉”、農民歌手大賽等活動﹔承辦“青年紅色逐夢之旅”寧夏行等大型活動。村村制定村規民約,群眾自我約束、自我監督,遵規守約、崇德向善蔚然成風。
聚焦治理有效,打基礎建制度
在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體系中搶先作為
創新社會治理模式。堅持共建、共治、共享,實現網格化服務管理全覆蓋,夯實鄉村治理基礎,打造基層社區品牌,完善“雪亮工程”視頻監控與綜合治理中心的聯通,建立聯防聯動機制。
優化基層服務舉措,推進扁平化管理。推動鄉鎮政務服務事項一窗式辦理、部門信息系統一平台整合、社會服務管理大數據一口徑匯集,打造“一門式辦理”“一站式服務”綜合服務平台。推行村級民生服務代辦和網上服務站點全覆蓋,由鎮村干部、黨員志願者和網格員為轄區內群眾提供上門服務,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聚焦生活富裕,惠民生抓改善
在鄉村振興和實現共同富裕中優先到位
25年來,在閩寧兩省區的共同努力下,閩寧鎮發生了巨大變化,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到2020年的14961元,較1997年增長了29倍,群眾住上新居,孩子在家門口讀書,群眾在轄區企業內務工,“三下鄉”、農民歌手大賽等大型文藝演出舞台搭在家門口,一座功能完備、配套齊全的戈壁特色小城鎮逐漸崛起。
“十四五”開局之年,閩寧鎮將繼續發揚優良作風,在邁向鄉村振興的康庄大道上奮勇前行,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探索出一條可推廣、可復制、可借鑒的閩寧實踐經驗。
未來,閩寧鎮將在鄉村振興的康庄大道上越走越穩。
數據來源:中共銀川市委宣傳部、中共永寧縣委員會
《 人民日報 》( 2021年06月16日 第 08 版)
攜手打造面向新時代的中阿命運共同體 第五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博覽會8月19日至22日在寧夏銀川舉辦。本屆博覽會以“深化經貿合作,共建‘一帶一路’”為主題。據了解,本屆博覽會總計簽約成果277個,計劃投資和貿易總額1566.7億元。圖為第五屆中阿博覽會會場外景。記者 劉 峰攝…【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