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寺堡水權交易啟示錄

記者 杜曉星

2021年05月18日08:26  來源:寧夏日報
 

吳忠市紅寺堡區是寧夏中部干旱帶核心區之一,20多年前,依托寧夏扶貧揚黃灌溉工程,成為全國最大的生態扶貧移民集中區。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紅寺堡區用水大幅攀升,出現了新老戶爭水現象,作物受旱現象時有發生,水資源成為制約當地發展的首要因素。2015年,紅寺堡區啟動水權交易試點工作。近6年來,鼓勵灌區內原有用水戶採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農藝措施等多種方式節水,並將節約水量進行市場化交易,為新增用水戶提供水量,交易所得返還給原水權主體。此外,紅寺堡還完成水資源使用權確權登記,確定灌溉面積53.65萬畝、用水總量1.71億立方米,通過分水到戶打破用水“大鍋飯”,從機制上消除水事糾紛。通過推行水權確權、水權交易,紅寺堡水資源管理獲得抓手,確保了23萬移民安居樂業。

企業農戶各用其水互不干擾

4月,紅寺堡區進入春灌時節。作為吳忠市紅寺堡區最大的枸杞種植企業,百瑞源擁有2800畝連片種植面積,年灌溉用水70多萬立方米。

百瑞源在紅寺堡區沒有用水指標,然而百瑞源紅寺堡有機枸杞種植基地總經理馬濤卻不慌:“紅寺堡水量指標交易后,企業用水就有了保障。”就在馬濤接受採訪期間,他接到紅寺堡區水務局水務服務中心電話,邀請他簽訂水量指標交易用水協議,確保百瑞源按時足量用上頭茬春灌水。

2013年,百瑞源開始在紅寺堡區大河鄉的荒山上拓荒種植枸杞,那時常與附近群眾因為用水發生糾紛。因為缺水,百瑞源紅寺堡種植基地的枸杞抽條長度隻能達到30厘米至40厘米,影響挂果。水權交易改革后,百瑞源按照0.409元/立方米的冬灌蓄水交易價購水,冬存春用,解決春季用水難題。“水價便宜,水量充足。”馬濤介紹,基地在紅寺堡區建有兩個共計13萬立方米的蓄水池,可以用來存儲灌溉用水。

原來,紅寺堡區每年冬灌指標為1000多萬立方米,而近年實際冬灌用水不足500萬立方米。於是,當地水務部門鼓勵企業冬季購水儲存待開春使用,並設計了隻有原交易價格50%的冬灌優惠水價,春灌則按原交易價70%的0.573元/立方米計收,夏秋灌則按原交易0.818元/立方米計收。通過價格杠杆機制,紅寺堡緩解了夏秋高峰時期企業與農民的用水矛盾。紅寺堡區水務局水務綜合服務中心負責人表示,水權確權后,用水個人與企業有協議書、確權証做保証,明確了各自的水資源使用權,各用其水,互不干擾。就這樣,在寧夏中部干旱帶上,百瑞源等23家企業通過交易獲得生產所需的水資源,在紅寺堡區扎下根並一路做大做強,為當地創建全國易地搬遷移民致富提升示范區提供產業支持。

交易水費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紅寺堡區大河鄉龍興村發展了4000畝高效節水灌溉示范區,種植黃花菜和玉米。相對於大水漫灌,這片示范區每年節水50萬立方米,所節約的水進入紅寺堡區水量交易平台,為沒有用水指標的企業解困,所得用於當地水利設施維護,以及支付灌溉電費。

2002年,移民搬遷到龍興村時,眼前還是一片黃土地。靠著揚上來的黃河水,大伙兒得以在新家園開墾出一片片沃土,扎下根來。然而,每年有限的用水指標,制約著龍興村農業的發展,發展高效節水農業迫在眉睫。利用項目資金支持,龍興村挖了6萬立方米的蓄水池,在田裡鋪設了滴灌帶,打造出一片高效節水灌溉示范區。龍興村黨支部副書記哈生吉說,村裡採用高效節水灌溉,一畝地年用水240立方米,比大水漫灌少了120立方米。

近年來,龍興村村民不再繳灌溉電費,一年合計有5.8萬元﹔滴灌管以舊換新,1畝地200多元的成本價,村民隻花67元……這些費用的減免及補助,均來自所節之水的交易費用,最后又反哺水資源出讓方,可謂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近5年來,紅寺堡區累計交易水量1792萬立方米,涉及灌溉面積5.3萬畝,交易金額達990萬元,這部分資金用於填補高效節水項目建設資金缺口、維護水利工程設施、補助高效節水灌溉戶等。在水權交易制度的獎勵下,紅寺堡區高效節水灌溉面積拓展迅速,目前達到20多萬畝。

(責編:閻夢婕、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