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菜共生”打造生態循環農業

記者 張 瑛 實習生 馬 彥

2021年05月07日08:58  來源:寧夏日報
 

4月29日,記者走進固原市彭堡鎮姚磨村固原市豐和漁業科技有限公司設施溫棚內,隻見棚內一個大水池內魚翔淺底,成群的斑點叉尾鮰魚悠然嬉戲,不遠處是一排排立體栽培架,架上嫩綠的生菜、芹菜長勢喜人,一派生機盎然。

“這裡養魚不用換水,種菜不用土和肥,秘訣就在於‘魚菜共生’。魚池裡的水經水循環系統流進種植槽,魚的排泄物和餌料殘渣經微生物分解,轉化為蔬菜生長所需的營養成分﹔蔬菜將養分吸收完畢,淨化后的水再次回到魚池中,形成‘魚肥水—菜淨水—水養魚’的生態循環系統,既節約成本,又提高了效益。”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倪琦說,“魚菜共生”模式實現了動物、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間的生態平衡,不造成任何污染和排放,不添加任何化學藥劑,是真正的可持續、循環型、無污染、無公害、零排放。

“混搭”在時尚界算是一股潮流,如今,這樣的時尚在農業領域也開始流行起來。一棟大棚裡,魚和蔬菜相互配合唱起了“雙簧”——魚池中的水過濾后作為“營養液”提供給蔬菜,被蔬菜吸收過濾后的“清泉”又流回魚池供魚生長,實現了安全又健康的神奇效果。

隨后,記者走進另一棟溫棚,上面飛的熊峰、水裡游的鮰魚、地裡種的水果西紅柿以及土裡養的蚯蚓,成為棚內一道獨特而靚麗的風景。

“種菜不施肥、不打藥,斑點叉尾鮰魚拿生命來做我們的質檢員,我們隻生產真正的有機魚菜。”豐和漁業負責人王維軍指著眼前的溫棚向記者介紹,一棟棚長81米,寬10米,以前種植蔬菜,每年用水量約400立方米,如今加了養魚系統,用水量沒有變化,但增加了2噸魚的產量。

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過去種西紅柿,一棟棚西紅柿收入3萬元至4萬元,現在由於不用化肥和農藥,品質提升帶來價格提高,一棟棚西紅柿收入4萬元至5萬元。而目前斑點叉尾鮰魚的市場價每公斤30元左右,一年可養兩季魚,由此下來,一棟棚每年最少增收3萬元至4萬元,“目前,我們公司有8棟‘魚菜共生’的設施溫棚,計劃3年內擴大到100棟棚”。

寧夏農業農村廳漁業漁政管理局局長吳旭東向記者介紹,像固原這種比較缺水的地區一般不適合養魚,但通過“魚菜共生”種植養殖模式,讓不適合變成了適合,並給當地農民增加了一條致富路,“實驗成功后,希望該模式能在固原9000多棟蔬菜溫棚內,甚至全區推廣應用,助農增收的同時推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責編:閻夢婕、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