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烈士尋親|2位寧夏籍烈士親屬已全部找到

2021年04月07日16:50  來源:人民網-寧夏頻道
 

人民網銀川4月7日電 (趙茉鈺、高嘉蔚)近日,退役軍人事務部向社會公布100位烈士尋親信息,引發社會關注熱潮。其中有兩位籍貫為寧夏的烈士,分別是郭佔鰲烈士和孫壽名烈士。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經初核,截至目前,已找到兩位寧夏籍烈士親屬。對此,人民網採訪了兩位烈士后人,聽他們講述英雄鮮為人知的生平故事。

郭佔鰲烈士后人:

“爺爺是我心中永遠的豐碑”

“雖然我從未見過我的爺爺,但總能聽到奶奶和父親提起他。”抗美援朝烈士郭佔鰲的孫子郭軍說,“從父親口中的描述,我了解到爺爺為人忠厚,性格和藹,做事光明磊落,正直無私。”

受爺爺的影響,郭軍志願參軍入伍。“英烈骸骨無法重回故裡,家鄉親人也難知英烈魂在何方。”郭軍說,隨著時光飛逝,家人對爺爺的思念從未停歇,反而愈發強烈。退伍后,他便開始尋找關於爺爺的照片,通過翻閱大量歷史資料檢索出關於爺爺的信息。

功夫不負有心人。幾經波折后,爺爺的過往在郭軍的腦海裡日漸清晰。據郭軍介紹,1924年,郭佔鰲生於石嘴山市原惠農縣廟台鄉﹔1949年,郭佔鰲告別妻子和不滿三歲的兒子,選擇參軍離家﹔1950年,郭佔鰲所在的步兵第572團在山東南驛地區集結整編,隨后入朝作戰……

據郭軍講述,1951年11月,爺爺郭佔鰲所在部隊在朝鮮馬良山防御作戰堅守216.8高地,他一邊拖著被炸傷的腳,一邊端著機槍向敵人掃射。經過奮戰,敵軍被打退,年僅27歲的郭佔鰲卻壯烈犧牲,從此長眠異國他鄉。

一次偶然的機會,郭軍得知爺爺被埋葬在朝鮮開城志願軍烈士陵園6號墓。隨后,他還找到了郭佔鰲的戰友史進奎進一步了解情況。“2018年,我們一家曾前往朝鮮祭奠英雄爺爺。”郭軍至今也忘不了,當時已步入古稀之年的父親雙膝跪地扑倒在墓前忍不住嚎啕大哭的樣子。

揮淚繼承革命志,誓將遺願化宏圖。“我的爺爺是保家衛國的英雄。他用熱血鑄就的功勛,激發起我內心的無盡自豪,是我心中永遠的豐碑。”郭軍動情地說,“所有烈士的豐功偉績不應被忘卻﹔緬懷先烈的良好風尚更應傳承,要銘記這些烈士的英雄事跡,激勵后人不斷前行。”

“和平來之不易,它是無數先烈用流血犧牲換來的,我們一定要珍惜。”郭軍說。

孫壽名烈士后人:

“外公的事跡為我指明了人生航向”

“從小就聽到外公的事跡長大,他是我心中的大英雄。”於東虎激動地說。他口中的“外公”就是近日退役軍人事務部向社會公布100位烈士尋親的其中一位——孫壽名烈士。

孫壽名烈士,原名孫義德,是寧夏固原市原州區彭堡鎮人,祖籍陝西,在家中五子中排行老二。他聰慧好學,長相俊逸,從小立志參軍報國。孫壽名有一個女兒,現已過世,外孫於東虎是一名軍隊轉業干部。

1931年,九一八事變,日本出兵佔領我國東北,抗日救亡運動席卷全國。“同年冬天,我的外公孫壽名懷著抗日救國的願望,投奔到國民黨甘肅行署主任鄧寶珊新一軍第十旅從軍,與侵華日軍血戰華北地區,先后參加了中條山,太原等戰役,后任副團長。1937年7月,日本制造了盧溝橋事件,大舉進攻中國。國共第二次合作,在共同抗日新形勢下,地方軍鄧寶珊組織抗日先鋒隊,外公主動請纓,成為先遣隊的一員。”於東虎說。

據於東虎講述,1943年3月中旬,他的外公孫壽名聯絡進步青年在平涼成立“西北青年抗日民主促進會”,簡稱“西青會”,直屬中國民主同盟領導。會議結束后,孫壽名布置會員分散在各自工作單位或居住地進行秘密活動,聯絡收編軍人或進步青年,打入國民黨軍隊或地方政府中,進行抗日民主活動。1944年秋,受杜斌丞激勵,孫壽名由好友聯名推薦,到國民黨胡宗南三十八集團軍總司令部任少將高參。以此身份,在平涼把“西青會”會員集體轉入中國民主同盟,掩護共產黨地下人員,多次為地下組織籌購邊區所需槍支。

“1949年2月17日,外公在為迎接解放,在做敵地方武裝策反工作時,被國民黨反動派抓捕。在獄中,他嚴詞斥責敵匪誘騙,慘遭酷刑,四肢通電,指縫插針,被審五天,無有片言。后伺機越獄未成,為保同志,挺身而出,受折磨幾近脫形,仍以錚錚鐵骨,堅貞不屈。”於東虎說。

1949年8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進軍蘭州,國民黨特務瘋狂屠殺革命志士。21日夜,孫壽名同志壯烈犧牲,年僅三十二歲。現安葬於蘭州市烈士陵園。

“外公的事跡為我指明了人生航向,我從小立志參軍。”曾在軍隊服役多年的於東虎,時時刻刻以孫壽名為榜樣。“幸福的生活來之不易,作為后輩我們更要奮力前進,繼承先烈遺志,投身偉大時代。”  

(圖片來源於人民日報新媒體)

(責編:趙茉鈺、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