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囑托勇擔當 逐浪前行展作為

寧夏大力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

2020年09月03日07:44  來源:寧夏日報
 

風吹稻浪,綠載山川﹔逐夢小康,情燃大地。當前寧夏,“火力”全開。

6月8日至10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寧夏視察並發表重要講話,要求“繼續建設經濟繁榮、民族團結、環境優美、人民富裕的美麗新寧夏”,並賦予寧夏努力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時代重任。

這對於正處在轉型關鍵期、動能換擋期、爬坡追趕期的寧夏而言,無疑具有“裡程碑意義”——總書記著眼國家戰略和大局、立足寧夏當前和長遠、緊貼百姓期望和夢想,親自擘畫“美麗新寧夏”的宏偉藍圖,標定方位、明確定位、圈出點位﹔賦予建設先行區的時代使命,使寧夏發展融入國家戰略、聯動全局全盤,“美麗新寧夏”不僅是寧夏的,也將是全國乃至世界的﹔總書記的信任和囑托,對於全區干部群眾,是一次理念的再啟迪、思想的再解放、信心的再堅定、力量的再凝聚,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自治區黨委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重要講話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重大政治責任,及時安排部署,迅速掀起熱潮。總書記寧夏之行后,自治區黨委先后召開領導干部專題學習班,深學細學、入腦入心﹔召開十二屆十一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關於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重要講話精神,繼續建設經濟繁榮民族團結環境優美人民富裕的美麗新寧夏的決定》《關於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實施意見》,吹響了貫徹落實“集結號”,按下了先行區建設“啟動鍵”﹔對沿黃各市縣(區)重點項目進行現場集中觀摩並召開總結大會,掀起項目建設比學趕超熱潮,推動高質量發展“甩開膀子”迎難而上……全區上下把巨大鼓舞轉化為實干動力,建設熱情潮涌黃河兩岸、發展足音澎湃“三山”腳下、奮斗之志激越塞上江南,美麗新寧夏的新畫卷徐徐展開。

方位重新審視 謀定而后動

黨的十八大以來,伴隨著改革開放與經濟全球化的浪奔浪涌,伴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等重大國家戰略的實施,依托區域、流域成長的城市群、經濟體快速崛起,“頂級平台”的龍頭作用日益凸顯。

發展,千帆競發、百舸爭流,一日千裡﹔發展,囿於一隅、坐等觀望,不進則退。同樣,發展中的困難、前進中的問題、成長中的煩惱,都需要通過發展來解決。

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鄭州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著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著眼經濟社會發展大局,著眼黃河流域歲歲安瀾,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為中西部的協同發展、長遠發展、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一攬子”的解決方案。

對於沿黃九省區而言,“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不僅是必須擔負起的使命責任,更是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

作為唯一全境屬於黃河流域的省區,寧夏能否抓住機遇奮身一躍,至關重要。

一方面,寧夏因黃河而興、因黃河而富、因黃河而美,得黃河之利而久享盛名,黃河安瀾則寧夏安康。

一方面,寧夏三面環沙、生態脆弱“先天不足”,加之長期過度依賴資源、不計環境代價的粗放發展,致使積累於臟腑的“慢性病”開始在肌體顯現,輾轉騰挪的空間越來越小,“寧夏號”逐漸行至“水窮處”,再不抓緊“拐彎”“轉舵”,再不跳出舒適區奮起直追、換道前行,與東部、中部地區的差距會越拉越大,高質量發展的時代機遇可能會在等待和觀望中歷史性地錯過。

登上時代大船,需要一張新船票﹔逐浪時代航程,需要一個新引擎!

黃河,是寧夏的母親河、生命河、幸福河。而今邁步從頭越,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仍然在黃河!

入井觀天,不過圓蓋﹔登峰眺目,極於煙際。

突圍,必須站位全國、胸懷全局、放眼流域,把握關鍵點、抓住著力點、找准起跳點﹔必須換一個角度、謀一個“長度”、變一種力度,做強長板、補齊短板、筑牢底板。

謀劃,始於2019年冬天——是年12月,自治區黨委一個月內接連召開八次、九次全體會議,重溫深學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視察寧夏和2019年在鄭州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深刻領會總書記對寧夏“生態安全屏障”的定位、“加強黃河保護”“承擔起維護西北乃至全國生態安全的重要使命”的要求,科學審視寧夏生態實際、發展現狀,作出了守好改善生態環境生命線、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新路子的部署。

“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的鮮明導向和“生態優先”的戰略抉擇,完全符合寧夏發展現狀、發展實際,高度契合百姓從“盼溫飽”到“盼環保”的追求變化,全區上下從思想到行動迅速“合拍共振”。

戰略落地,“抓手”為重。今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稍有好轉,自治區黨委書記、人大常委會主任陳潤兒便深入沿黃市縣及賀蘭山、六盤山區域實地調研,多次主持召開黨委常委會會議、廳局部門專題會、相關專家論証會,廣泛聽取意見,反復論証求証,深入思考謀劃。

“塞上江南因黃河而聞名,神奇寧夏因黃河而美麗,寧夏人在保護黃河上有特殊使命、特殊責任、特殊職責,要以感恩之心盡好保護之責。”

“我們身在上游,當思全域。如果源頭污染了,下游就難逃被污染的命運。”

……

胸懷、責任、擔當被反復提及、著重強調。

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主席咸輝主持召開相關會議,聚焦重點、分析難點、疏解堵點,親自指導規劃編制、方案細節。

為求精准,自治區黨委政研室、自治區政府相關部門抽調精兵強將,聯合組成十多支調研隊伍,蹲點縣市區,調集50年以來的氣象資料,深挖局地局部生態變化,採集數據萬余個,追蹤風雲軌跡、尋找實例典型、覓求科學支撐,形成了多篇含金量高、參考性強的調研報告。

6月3日至5日,全國兩會剛結束,自治區黨委舉辦領導干部守好改善生態環境生命線專題研討班。陳潤兒深入分析寧夏的生態方位、生態地位、生態定位,提出寧夏是全國重要生態節點、聯動著全國的氣候格局,是全國重要生態屏障、關乎著全國的生態安全,是全國重要生態通道、調節著水汽交換,進一步作出了“守好改善生態環境生命線、努力把寧夏建設成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部署。

“守好生命線、建設先行區”,一子落定,漣漪千層。現任省級領導、離退休老同志、民主黨派人士紛紛感慨:站位全國審視寧夏生態、這是第一次,以生態布局謀劃長遠發展、也是第一次﹔這是一篇以山河為筆的大文章,起筆落子貫穿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體現了抓黃河就是抓發展、保黃河就是保生態的思維,抓住了要害、抓住了關鍵。

站在新時代的新方位,換個角度看寧夏,寧夏不小﹔找准站位謀發展,寧夏大有可為。

定位精准聚焦 扛起新使命

隻有把山川江河裝進胸懷,才能設身處地為其謀劃未來﹔隻有把百姓利益置於最高,才能躬身實踐給其最好。

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關心黃河流域的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多次到河南、甘肅等地實地考察。

6月8日下午,總書記專程考察了黃河吳忠市濱河大道古城灣砌護段。總書記在寧夏指出,寧夏要有大局觀念和責任擔當,更加珍惜黃河,精心呵護黃河。要努力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

總書記對自治區黨委貫徹“對國之大者要心中有數”的做法給予充分肯定,總書記的深情囑托和殷切期望讓寧夏干部群眾有了等不起、慢不得的迫切,有了跳起來、跑起來的熱切。但建設先行區是“從零開始”的全新試點,怎樣建、建成什麼樣,全區上下翹首以待。

觀念優先比資源優先更重要。

既然是黃河流域的先行區、通向“美麗新寧夏”的先行區、擔當時代使命的先行區,必須高起點、高標准、高水平謀劃推進,必須思想更解放、認識更到位、舉措更務實。

陳潤兒在不同場合強調,學習貫徹總書記視察寧夏重要講話精神,不僅要深刻領會字裡行間“人民至上”的情懷、把各項任務要求落到實處,還要用總書記重要講話中蘊含的認識論、方法論、辯証法去分析問題、認識問題、把握問題、解決問題。

《實施意見》是建設先行區牽頭管總的“第一步”。征求意見稿形成后,經自治區黨委常委會會議、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多輪討論審議修改后,陳潤兒又密集主持召開自治區人大常委會領導班子、自治區政協領導班子、省級離退休老干部、黨外人士、專家學者等座談會,集思廣益、匯聚眾智,重視程度之高、聽取意見范圍之廣,前所未有。

一個共識匯聚形成:“服務”本身就是機遇,隻有更好服務國家戰略,才能更快融入到波瀾壯闊的全國發展大潮中,在“水大魚大”的江河湖海中打通循環、舒展筋骨、強健自身,在“服務”能力和層級的提升中形成區域競爭力﹔站位全國看寧夏、立足流域看寧夏、跳出寧夏看寧夏,既是應當肩負的職責使命,也是行之有效的發展之道。

一種認知逐漸明晰:建設先行區,承載著國家戰略、凝聚著國家意志,事關沿岸人民福祉、事關生態文明建設、事關歷史文化傳承、事關區域經濟發展、事關綜合國力提升,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建設先行區,是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核重塑寧夏發展空間、產業格局、區域環境的重大機遇和重要舉措,必將引領寧夏未來發展走向。

自治區黨委謀劃“第一步”的全局站位和精准定位、推動“第一步”的鮮明態度和工作方法,為先行區建設奠定了堅實的第一步。

“切口”的精准,往往決定全局。

寧夏的發展,有了水、一切都好辦,沒有水、一切都無從談起﹔有了水、就有了源頭,沒有水、就走到了盡頭。

解決水問題,寧夏努力了半個多世紀——縱觀自治區成立以來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圍繞解決水問題的脫貧史、奮斗史,尤其是被冠以“苦瘠甲天下”之名的西海固地區,苦在缺水、窮在缺水,曾經百姓拉一方水要走過山路“十八彎”,對水的企盼貫穿了幾代人的生命軌跡。

缺水,地域上也明顯分布不均——南部以彭陽、涇源、隆德為代表的六盤山地區,封山禁牧、流域治理,汗水換雨水,近些年年均降水700多毫米﹔中部干旱帶的同心、紅寺堡等地,老天不垂憐、風雨少光顧,一度“種棵樹比養個娃娃還困難”﹔北部以賀蘭山為分界線的區域,恰好處於200毫米等雨線,得益於屏障護佑,降水穩定。

用水,“粗”與“精”的矛盾始終未解——一方面水資源匱乏,資源性、工程性、水質性缺水問題突出﹔一方面粗放式用水普遍,農業用水量佔總用水量九成以上,有限的資源沒有用在發展的刀刃上。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關心關懷下,在自治區黨委政府和廣大干部群眾的不懈奮斗下,寧夏南部山區、中部干旱帶的水之難、水之困已經得到根本解決,與“苦瘠甲天下”的歷史一起翻篇、成為過往。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人心、根深大地,水有了新的使命,也面臨新的矛盾——用水、興水、護水,讓每一滴水綠色健康、物盡其用,成為寧夏高質量發展中亟待破解的課題。

大自然是一個生命系統,從根本上解決水問題,須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根源調養、循環改善、全域聯動。在反復調研的基礎上,陳潤兒提出:通過10到20年的努力,力爭前10年全區年均降水量增加20%,后10年再增加20%,使全區年均降水量增加到400毫米左右,形成局部生態小氣候。

年均降水400毫米,意味著寧夏將徹底改變缺水現狀,全境都是“塞上江南”!

愚公可移山,但能不能讓風雲改道?

答案是肯定的。

有這樣兩組對比鮮明的照片:

上世紀80年代末,六盤山光禿禿的崖壁上,當地干部群眾背著樹苗、踩著人工石梯躬身攀爬,剖土植綠﹔2020年夏天的同一個地方,攝入鏡頭的是一片恣意濃稠的綠色,鬆濤澎湃、詩意滿懷﹔

1992年,彭陽縣王窪鎮孫陽村的一處丘陵山地,造林隊隊員肩上扛著樹苗鐵鍬、腰帶上系著干糧水壺,揮洒汗水治山理水,黑白的照片裡盡是荒山禿嶺。如今的彭陽,梯田花海、淡妝濃抹,攜一身五彩斑斕自信地立於山川大地。近20年來,彭陽縣降雨量從300多毫米攀升到700多毫米,小流域治理的“彭陽經驗”享譽全國。

從窮山瘦水到青山綠水,從為生存而生態到為發展而生態、以綠為“開路先鋒”執甲“四個一”林草產業,實現翠色成峰、山綠民富、產業興旺,固原的發展實踐証明: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坐等風調雨順天公賞飯,不如以夢為馬主動出擊。

通過項目建設、工程措施、保護治理,讓等雨線“北拓南移”,不是挑戰規律、叫板自然,而是順應自然、順勢而為。

以解決水問題為主線、以生態建設為生命線,統籌推進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水災害治理,打通南北、融合東西、發力全域——以黃河、六盤山、羅山、賀蘭山“一河三山”為坐標,構建黃河生態經濟帶和北部綠洲生態區、中部防沙治沙區、南部水源涵養區“一帶三區”,以“一帶”輻射帶動“三區”高質量發展,以“三區”護衛支撐“一帶”生態保護建設,形成互促聯動、相得益彰、良性循環的發展局面﹔黃河干流寧夏斷面水質II類進、II類出,環境空氣質量穩定達到國家II級標准,讓山修養生息、讓水柔美潔淨、讓林枝繁葉茂、讓田沃野千裡、讓湖清澈見底、讓草集中連片、讓沙創造價值……

一個生態“扇面”就是一個賞心悅目的大景區、一個高質量發展的聚力區。

把自然還給自然,把美好留給百姓,這樣的先行區,讓人如何不向往!

自治區黨委十二屆十一次全體會議上,陳潤兒代表自治區黨委常委會表態:保持歷史耐心、扛起時代使命、拿出實干行動,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負重前行、干在實處、走在前列,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作出示范、創造經驗、打造樣板。

細品余韻深味,有“六盤山”的精神傳承,有“彭陽縣”的奮斗之志,有“綠意盎然”的沖勁干勁,是擼起袖子干大事的姿態,是以“我輩中人”的不懈奮斗為子孫后代留下一個“美麗新寧夏”的歷史擔當。

點位競相發力 處處霽顏開

接踵而至的幾場秋雨,渴了一夏的旱塬被滋潤得亮眼迷人,山峁上、溝梁間、塬野裡,鋪陳上了一層細密錦簇的茸毯,芳草接天、綠意繚繞。

同心縣城到下馬關鎮的公路兩側,曾經移民遷出后留下的殘垣斷壁和赤土焦黃已不復存在,有些年頭的白楊、柳樹、榆樹像老兵一樣立在塬上,護著腳下的土地﹔新栽種的草灌木、文冠果借著秋雨躥出地面一截,奔騰著、歡鬧著涌向山的盡頭。

翻過“山頭”,滿目蒼翠一直蔓延到田間地頭、老百姓的心頭。

下馬關鎮是同心縣乃至全區“十一五”期間最大的縣內生態移民鄉鎮,全鎮4.5萬多名移民的后續發展和8萬畝土地的高效利用,讓當地領導干部輾轉求索了近10年。

窖坑子村2000多畝蘆筍地裡,一排排滴灌噴頭緊挨蘆筍根莖,一人多高的筍枝隨風搖曳成一片深綠色的海洋。戴著粉色頭巾的瞿雪正埋頭鋤草,今年3月以來,她從這片蘆筍地裡掙回了近2萬元工資,成了家裡的頂梁柱。不到半年,這塊蘆筍地和村頭的扶貧車間僅務工收入“產出”170多萬元。

南安村由閩商曾仲明等3人投資建設的閩寧綠豐香菇基地裡,百余座現代化智能菌菇大棚拔地而起。村頭的冷藏包裝車間裡,穿著棉服的小媳婦們正嫻熟地分揀著菌菇。在技術和市場的雙重催化下,這裡不僅種出了菇傘上能開出花的“香菇皇后”,還催生了馬忠梅等一批想要跟隨香菇產業干一番事業的新生代移民。今年27歲的馬忠梅走路帶風、說話就像制成干片的香菇一樣嘎嘣脆,姐妹們稱她是“乘風破浪的姐姐”——春節前還是花100元錢都要伸手向丈夫要、整天圍著仨娃和伙房打轉轉的家庭婦女,如今是基地管理人員,月薪近5000元。“我的夢想是成為像曾總那樣的人,不僅自己富起來,還要帶領更多姐妹富起來。”蹬上勁的馬忠梅,每天工作10多個小時不嫌累。

“南安村的香菇產業從無到有,離不開當地政府和百姓的支持。下半年,我們將把體量擴大到現在的3倍,把基地建成孵化平台,不僅吸引村民參與種植、管理,還要引導他們承包大棚自己當老板。”8月20日下午,剛剛由同心返回廈門的曾仲明,在電話裡說起南安村鄉親們的變化,贊不絕口。此時,2000多公裡外的曾仲明,正在謀劃著一盤依托先行區建設、發展特色產業的“大棋”——借助企業的市場和技術優勢,以南安村為圓點整合拓展寧夏菌菇市場,做大規模、完善鏈條、做強產業、實現雙贏。

從一家一戶庭院裡蔥蘢的玉露香梨到菌菇、蘆筍、黃花菜、西葫蘆,如今的下馬關正換擋“綠”“富”駛入新賽道。“2010年剛搬下山時,移民年人均收入3000元,今年可突破1萬元﹔過去一畝地裡一年的收入現在一天就能收回來。”下馬關鎮黨委書記董佔平說,曾經“萬人愁”“愁萬人”的下馬關能甩掉窮帽子、走上新路子,最關鍵的是在精准脫貧政策指引下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增收致富產業。

氣象數據顯示,同心縣2008年降水量191.7毫米,2019年降水量291.4毫米,11年間增長了100毫米,生態建設見縫插綠、產業結構向綠調整“十年磨一劍”的堅持,正在逐步顯效、釋放紅利。

同心縣只是“一帶三區”布局上的一個點位。

乘勢而上、聚勢而強,各地各部門奮力推進先行區建設,在路徑選擇上堅持試點、試驗、示范,在目標定位上立足率先、排頭、先行,在工作重點上牢牢守住生態、開放、創新,謀項目、抓項目、建項目,“燃”勁十足。

自治區黨委帶頭樹榜樣,近幾個月來領導會見頻繁密集——蒙牛、伊利、新希望、光明來了,要在寧夏謀劃布局高端奶全產業鏈﹔中糧、雙匯、伊賽、隆基、商飛、正威、格力來了,要和寧夏攜手建鏈補鏈延鏈強鏈……透過這些領軍企業的寧夏選擇,一條條圍繞先行區建設、立足優勢再造新優勢、重塑寧夏產業格局的產業鏈清晰可見,謀的都是過去想也不敢想的“千億”,干的都是老百姓期盼已久的大事。

自治區政府使出“洪荒之力”貫徹落實政策、出台配套政策,全力護航市場主體成長壯大,旗幟鮮明與企業同甘共苦、共渡難關,推動紓困政策“可感直達”,推動金融活水“精准澆灌”,推動政企交往“親清”與共。

省級領導們也多了一個特殊而重要的“職務”——一個重點產業、特色產業組建一套專門班子,一名省級領導包抓一個重點企業,形成長效機制,久久為功、接續推進,不破樓蘭終不還。

全區上下集中精力謀、聚精會神抓、積聚力量干,重大項目引擎作用不斷凸顯:截至6月底,全區重大項目開復工1277個,完成投資635億元,佔上半年全區完成投資的86%,帶動全區投資增速較去年同期回升17.1個百分點,增速比全國平均水平高2.3個百分點,為近兩年來首次。

沿黃河由南向北,堤防達標、河道整治、環境治理、生態綠化、數字監管等工程相繼開工建設,遺留礦坑治理、葡萄長廊、河道水生態、灘涂濕地、堤路綠化、天然林保護等一系列“點位”項目多頭並進﹔黑山峽水利樞紐、銀川都市圈東線供水等“夢想型”工程成功進入國家總盤子,重點推進。

“我們在環境保護上有過深刻教訓,交過‘高昂’學費。”中衛市委書記何健表示,中衛是黃河進入寧夏的第一站,理應在先行區建設中當好“先行者”。治理黃河、保護黃河,中衛立志“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來”,改變過去跟著問題跑、追著問題改、零敲碎打被動圍堵的局面,實施19項工程,謀劃儲備中長期項目200多個,以生態環境建設為抓手推動高質量發展。

制氧項目從立項到投產僅156天、發電項目從立項到投產不到一年、重組中各種復雜問題處理政府從不缺位,寧夏建龍集團負責人感慨道,是寧夏環境、寧夏速度催生了企業的寧夏夢想——“我們將全力推動產品定制化、生產智能化、企業綠色化發展,以追求每一噸鋼的價值為鏈條,把寧夏建龍的產值做到300億元。”今年,石嘴山市圍繞先行區建設重點實施的115個項目中,“轉”字無處不在,從“建龍信心”便可窺見其揮別“煤海”駛向“藍海”的決心。

行走於銀川經開區智能終端小鎮,“大干30天、交付41萬平方米”的巨幅標語格外醒目,“當年開工、當年投產、當年見效”是這個新生代小鎮的最大特點,兩期75萬平方米廠房全部投用后可實現產值150億元。從智能終端小鎮到軸承小鎮,在吸引生產電子元件、智能穿戴、智慧醫療等企業棲息於此的同時,以他們為“點”吸引而來的前后項、上下游、相配套企業正一波一波在路上,鏈式承接、集群發展成為必然。而這,只是銀川經開區的“一翼”,隨著漢堯石墨烯、隆基單晶硅的千億級布局和全產業鏈發展,新材料新能源“柔性鏈”“創新鏈”“替代鏈”的加速形成,“高端”將真正成為銀川的內在氣質和產業魅力。

……

伴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的全面鋪開,一個全新的寧夏正款款走來——這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擘畫的美麗新寧夏,是一個破浪前行的美麗新寧夏、是一個令人無限期待的美麗新寧夏!(記者 馬曉芳)

(責編:趙茉鈺、賈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