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成為“互聯網+醫療健康”示范區后——

看趟病再也不用“跑斷腿”

陸培法

2020年01月02日14:2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圖①:銀川市遠程影像診斷中心的大屏幕。

圖②:在中衛市沙坡頭區迎水橋鎮衛生院的一個遠程診療室,外地專家給患者問診。

圖③:中衛市的巡診服務車內部設備。

圖④:中衛市的巡診服務車。

(照片均為本報記者陸培法攝)

制圖:潘旭濤

王 鵬作(新華社發)

2018年3月的一場車禍,讓張潔的人生坍塌了。這個寧夏中衛市的姑娘,剛剛20歲出頭,腰部以下就此失去了知覺。

父母帶著她四處求醫,可治療效果不佳。張潔的家庭漸漸被一次次失望壓垮。

2018年8月,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為中國首個“互聯網+醫療健康”示范區。隨后,中衛市開通了市、縣、鄉、村四級互聯網門診。

從此,張潔開始嘗試互聯網求診,在“家門口”找到了醫生。

一年多過去了,張潔的治療效果如何?“互聯網+醫療健康”發揮了多大作用?2019年末,記者再次到寧夏採訪。

  待在村裡就能找大專家看病

2019年12月一個冬日下午,記者走進中衛市沙坡頭區迎水橋鎮衛生院一間遠程診療室。張潔就坐在診療室裡。

迎水橋鎮衛生院院長王志科正在給張潔看病,他面前牆上有一塊大屏幕,大屏幕裡的醫生遠在上海,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汪錫金。

屏幕裡,汪錫金把治療手段詳細道來,解答她各種問題。

半個多小時的問診結束后,張潔很高興。衛生院護士介紹說,張潔一周來三次,腰部以下已經有些知覺了,她重拾了對未來生活的信心。

張潔離開后,王志科將屏幕畫面切換到另一場遠程看診。畫面裡是迎水橋鎮一個村級遠程診療室。記者看到,醫生在詢問一位老年患者高血壓用藥問題。一些常用藥,村衛生室裡就有,患者用不著輾轉外地,看趟病再也不用“跑斷腿”了。

2018年以來,中衛市建成智能分組診療平台遠程系統,開通市、縣、鄉、村四級互聯網門診,促進優質資源下沉,確保百姓在村衛生室即可享受優質醫療服務。

給患者帶來方便的還有停在衛生院門口的巡診服務車。

這車要從2017年的一件事說起。那一年,沙坡頭區常樂鎮68歲老人狄舒梅早上沒吃飯,准備體檢。在等待時,由於血糖偏低,老人暈倒在地,后經搶救,脫險了。這事之后,市衛健委多次調研,想出了設置遠程巡診服務車的辦法。

進入巡診服務車,車內的設備令記者贊嘆:三分類血球儀、移動B超、12導心電圖機、眼底相機、胎心監護儀、電子血壓計、醫用離心機、氧氣瓶、折疊擔架……足足一家小醫院!

所有這些設備,包括車輛維護,都由第三方企業出資,醫院及衛生診所購買租賃服務。

在巡診服務車裡,工作人員可以為患者提供預約挂號、在線咨詢、遠程會診、電子處方、慢病管理、健康消費、全科專科診療等健康醫療服務。

  點點手機搞定就醫全流程

2018年,寧夏成功獲批全國首個“互聯網+醫療健康”示范區,努力創造可復制、可借鑒、可推廣的經驗,使優質公平便捷的醫療資源更好地惠及全區人民。截至目前,寧夏31家互聯網醫院網上接診量逾千萬人次。

寧夏銀川市衛健委主任馬曉飛,對寧夏互聯網醫院的建設研究多年。2018年記者到銀川採訪時,馬曉飛給記者整整講了4個小時的“互聯網+醫療健康”。“我們不斷挖掘互聯網與醫療健康融合的深度與廣度,打破信息壁壘,擴大醫療衛生資源的可及性。”馬曉飛說。

2019年,記者再次來到銀川市。走進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記者一眼就看到門診大廳東南角上方電子顯示屏上“銀川遠程影像診斷中心”10個大字。

該院信息科科長袁方介紹說,遠程診斷平台體系包括電生理、影像、超聲、胎心監測和睡眠監測等遠程診斷中心,通過人員雲化、平台虛擬化和機制市場化,實現24小時對地域和診療內容全覆蓋,將優質醫療資源高效下沉到基層,實現區域醫療標准化、同質化。

截至目前,該平台已為近300家基層醫療機構、民營醫院和區外醫院完成75萬份心電圖、15萬份影像的遠程診斷。遠程電生理診斷中心平均5分鐘內即可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發送診斷報告﹔遠程影像中心20分鐘內即可完成影像的上傳、診斷、發送報告的全過程,日上傳報告150份。多方專家的智慧在這個平台上得到了凝聚,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誤診、錯診等情況的發生。

目前,線上門診平台覆蓋全市3個層級的“互聯網+遠程門診”服務體系。平台通過組建“全國專家遠程門診”,將“北上廣”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到本地,實現疑難病不出自治區﹔建立“銀川市專家遠程門診”,將銀川本地三甲醫院的優質資源下沉到縣區,實現大病不出縣﹔通過組建“銀川在線互聯網門診”,將銀川各醫院的診療能力下沉到基層,實現百姓常見病不出遠門。

2018年,記者在銀川採訪時,看到各個醫療場所都有“銀川健康廣場”的電子大屏。如今,“銀川健康廣場”已經可以安裝到個人手機上了。

點開手機上的“銀川健康廣場”APP,記者看到,這個基於微信小程序的便民服務平台,將銀川市屬醫院的各類醫療資源及互聯網醫院的醫療服務資源進行共享。用戶通過居民電子健康碼,可實現各醫院門診、床位和大型設備檢查的共享和精准預約。同時,這個“廣場”具備優化就醫全流程、實現移動支付、床旁結算、一站式結算、處方流轉、出院隨診、120救護、健康宣教等功能。

在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二樓,有一個由眾多業內專家組成的處方審核流轉平台。袁方介紹,為了保障老百姓用藥方便,這裡將全市所有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社區和互聯網醫院的處方,通過大數據智能化手段統一審核,患者在線下醫療機構或線上互聯網醫院就診均可獲得電子處方,處方可打印或在手機APP上查看。這樣,患者可按照價格最低、距離最近、自助取藥或第三方配送等多種選擇模式,自主選擇藥店和購買方式。

“要實現高維度互通共贏,必須打‘組合拳’,也就是說要按照全區一盤棋思路,統籌推進多元信息平台,進而實現跨地區、跨部門、跨層級的協調應用和深度融合。”馬曉飛說。

  借助5G指導遠程實時手術

2019年8月7日上午,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醫技科副主任朱琳坐在遠程B超診斷中心,通過5G網絡的實時傳輸,遠程指導閩寧鎮衛生院的醫護人員為當地居民做B超檢查。她面前的電子大屏幕上清晰顯示著B超掃描下的宮腔畫面,與閩寧鎮衛生院的檢查畫面實時同步,畫面清晰而流暢。

與此同時,一牆之隔的遠程胎心監測中心正在進行5G網絡下的遠程手術指導,該院肝膽外科專家和麻醉科專家一起坐在大屏幕前,屏幕上顯示著永寧縣人民醫院正在實施的一例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

這是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首次正式上線5G“互聯網+醫療健康”應用,該院專家通過5G網絡對基層醫院開展實時遠程手術指導和遠程B超診斷指導,解決了4G時代的視頻傳輸速度慢、畫面不清晰、卡頓等問題,實現了“互聯網+醫療健康”應用的突破和升級。

馬曉飛介紹說,早在半年前,銀川市衛健委就與中國移動聯合籌建了5G“互聯網+醫療健康”應用實驗室,探索5G網絡在醫療領域的應用。經過前期大量摸索和試運行,這次正式上線了遠程實時B超診斷和遠程實時手術指導,走在全區乃至全國的前列。

在馬曉飛眼中,“互聯網+醫療健康”的目的,具體而言就是解決患者看病煩、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讓醫院與醫生看到對症的病人,讓醫保省錢,讓參與其中的第三方商業公司能夠獲得回報。

從2019年10月1日起,《銀川市醫療保險門診大病互聯網醫院管理服務辦法(試行)》開始實施,這意味著今后銀川市參保職工和城鄉居民隻要符合一定條件,即可在互聯網醫院實現大病門診就診。

據了解,寧夏遠程醫療服務平台已向上接通國家級醫療單位30家,向下接通自治區、市、縣、鄉醫療機構225家,初步實現了居民健康檔案、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健康扶貧“一站式”結算等信息互聯互通。

目前,寧夏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匯總電子病歷數據已經達到1000余萬條,對接醫保信息1.1億余條、公安戶籍信息570萬余條。實現疫苗流通全過程實時監控,血液採集、檢測、制備、供應和調配一體化管理,“120”醫療救援全區統一調度,公立中醫醫院和基層中醫館業務實現了互聯互通。

在構建診療服務新模式方面,寧夏為所有鄉鎮衛生院配備了DR或者是CR等影像設備和靜態心電、音視頻終端等遠程信息設備,全區所有鄉鎮及具備條件的社區服務中心和村衛生室全面推進會診、影像、心電、超聲、病理等遠程醫療服務,基本形成“基層檢查+上級診斷+區域互認”的診療機制。

不久前,銀川互聯網醫院監管平台宣布正式上線,實時監督和管控互聯網診療平台的運營合規性、醫院資質、醫生信息備案,診療行為中的在線問診、分診、開具處方、會診、病歷書寫、藥品配送等核心業務。監管通過“自動核查預警+人工干預方式”進行。

從銀川市行政中心向西走12公裡,記者來到“互聯網+醫療健康”新業態產業園區。

哪些企業進駐創新產業園?銀川中關村科技服務有限公司招商部負責人萬小立透露,除了好大夫在線,還有北京零氪科技、同仁堂、上海安瀚等31家企業落地,另有十幾家企業正在洽談中。

在談落戶原因時,許多企業除了提到寧夏投資軟環境好,還說到寧夏“互聯網+醫療健康”氛圍好。

來自福建廈門做心電圖設備的納龍公司,很快與寧夏社區門診、心電診斷中心、胸痛中心等簽訂了274個合作合同。目前深耕心電圖、影像、放射、呼吸睡眠等領域的七八家企業,與納龍公司一樣在銀川拿到了訂單。剛落地不久的北京零氪科技,短短一個月在銀川營業額已超300萬元。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0年01月02日 第 05 版)

(責編:趙茉鈺、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