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自治区科技厅派驻海原县方堡村的第一书记穆海彬。记得第一次来到方堡村,眼前的景象让我震惊。“春种秋不收,年尾两头空;地贫不养人,沟深多赤贫”是这里的真实写照。我从小在城市里长大,没有农村经历,刚进村就被村民“看扁”了:“你连炉子都不会架,还能带大家脱贫?!”但我坚信,只要把功夫下到,没有干不好的工作。我以身作责,抓班子、带队伍,坚持党建引领,提振“村两委”斗志,带着村干部用3个多月时间走访全村1200多户,找出了方堡村贫困产业基础薄弱、科技含量低的“根子”,制定出科技带动产业发展的新思路。
方堡村自古就有种植香水梨的传统,然而,这里的村民却没有种植技术,我们必须在扩大规模效益、提升果子质量和延长产业链条上下功夫。我决定先给全村果树“理发”。一听要剪树,村民们急了,哭着骂着不让剪,生怕影响产量。我挨家挨户做工作,并请来科技特派员协助,终于给所有果树修剪了枝条。随后,我还协调来免费的科技物资,给每棵树的树根注入营养,并在树“腰”缠上粘虫带,在树梢系上迷向器。村民问我啥叫迷向器?我笑着说:“就是让男虫晕头转向找不到女虫,他俩见不到面,就没办法繁殖啦。”
经过一系列改造,当年秋天,村民们惊讶地看到,从前只有鸡蛋大小的果子,长成了馒头大;原来8个梨还凑不够1斤,现在两三个就有一斤重,而且口感也比以前好了很多。当时阻拦我们最厉害的李老太太现在笑得合不拢嘴,当年她的一颗百年老树果子卖了4000多元,比之前收入翻了一番。
香水梨的产量、质量都上来了,保鲜、贮存、销售问题又摆在了眼前。过去乡亲们的梨总是存一半,烂一半,卖不上好价钱。我联系中科院果树研究所专家联合示范推广通风库、冷库、棚窖等贮藏技术,香水梨贮藏能力达到了2000吨,不仅如此,我们还成功研发出香水梨汁、香水梨酒,在梨花节上销售一空。短短两年时间,方堡村香水梨种植面积从2000亩发展到8000亩,全村香水梨销售额达到1000万元左右,香水梨从“懒汉树”变成了乡亲们的“摇钱树”。
干部脚上有土,群众心里不堵,干部重视民生,才能赢得掌声。作为第一书记,我把帮助村民脱贫致富当成首要任务,多方“化缘”争取社会捐款160余万元,在村里建起了爱心超市、便民服务中心,安装了太阳能路灯,照亮了村里孩子们的回家路。
说到孩子,我始终对自己的两个女儿心存愧疚。从担任第一书记起,与家人团聚就成了奢望。妻子读博也没时间照顾孩子,我只好把7岁的大女儿安排在方堡村小学借读,让她在我身边上学,把未断奶的小女儿一直放在父母那里,每次难得回去看一次,小女儿总是拉着我的手说:“爸爸,我想天天骑大马,你不要走,好吗!”我何尝不想留下来陪她们。我们小家4口人,方堡村却有5000多口父老乡亲在等着我回去。
作为第一书记,我对方堡村的付出是职责所在,可村民们对我的感情却每每让人动容。有一次我冒雨回村,车陷入泥中眼看就要翻进沟里,村民张志英踉踉跄跄边跑边喊人:“今天,就是抬,也要把书记的车抬出来!”,就这样村里十几个汉子硬是把车抬出了泥坑!在村里,乡亲们一见到我,总会把最好的果子擦得亮亮的塞进我手里;我宿舍的窗台上,经常会多出一盆鸡蛋或一把青菜。这样质朴的村民,让我怎么能不铁了心地把他们往致富路上带!
两年多来,我邀请了100余名科技专家,举办科技培训班60余期,2600多名村民接受了培训,其中44人成为了掌握种养技术的骨干,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科技队伍。
在驻村扶贫的路上,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的背后,是3000多名躬身在前的驻村工作队伍,我们把汗水滴在这片土地,收获着希望,我们一定会把我们的村庄建设得越来越美,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作者系海原县关桥乡方堡村第一书记穆海彬)
携手打造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 第五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8月19日至22日在宁夏银川举办。本届博览会以“深化经贸合作,共建‘一带一路’”为主题。据了解,本届博览会总计签约成果277个,计划投资和贸易总额1566.7亿元。图为第五届中阿博览会会场外景。记者 刘 峰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