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原州区石羊村驻村书记和他的《扶贫印记》

2021年01月11日09:21  来源:宁夏日报
 

   1月4日,夜幕降临,气温接近零下20摄氏度,白军民结束一天的进户回访工作,带着一身疲惫回到村委会办公室。打开灯,室内瞬间亮堂起来,灯光透过窗户,在夜色里映出一方光明。

   白军民打开电暖器,翻开桌子上的《扶贫印记》,从制定扶贫工作方案到村庄脱贫出列,再到获得全国文明村镇,6年驻村扶贫的点点滴滴,如同电影画面般在脑海中一一闪现。

   白军民是固原市原州区畜牧中心副主任。2015年11月,他被派往原州区头营镇石羊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初来乍到,白军民凭借多年从事畜牧工作的经验,迅速进入角色,协同村“两委”逐户、逐人排查,开展建档立卡户核查工作,最终精准识别建档立卡户110户320人,做到了登记不漏一人。

   石羊村是一个传统养殖村,当地群众以养牛闻名。摸清底数后,白军民依托当地优势,培育脱贫富民产业,指导成立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建立“合作社+基地+社员”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带动当地群众发展养殖产业。

   “发展产业并非一帆风顺,村民传统养殖习惯根深蒂固,基地规模偏小、集约化水平不高、规避市场风险能力弱、品牌意识淡薄等因素,直接影响到产业健康发展。”白军民说。为改变为养而养的传统,他和村民一起商量,破旧立新,争取项目资金,抓数量促质量。

   借助金融贷款,白军民引导养殖户增加饲养量,培育养殖大户。同时,在科学养殖上下功夫,提升养殖技术统一补栏、出栏,实施规范化养殖,加快肉牛养殖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由于工作出色,2017年3月,白军民被调往原州区头营镇圆德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圆德村是原州区“十二五”县内移民安置点,移民分别来自炭山、寨科、河川、头营、开城、张易、三营等7个乡镇,共528户2347人。其中,生态移民362户1639人,劳务移民166户708人。

   圆德村实行社区化管理,生态移民每户配套一栋蔬菜大棚,劳务移民每户临街建有商住楼。2017年,全村有建档立卡户291户1291人,贫困发生率53.82%,是原州区的贫困村。

   相比石羊村,圆德村产业基础弱、土地少、贫困人口多。为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白军民走村串户调查摸底;召开群众大会,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结合实地制定扶贫方案。

   “依托配套的蔬菜大棚,发展温棚蔬菜种植;依托配套建设的头营农贸市场和临街商住楼,发展集镇经济;开展技能培训,发挥致富带头人作用,培育劳务产业;实施到户项目,带动发展养殖业。”白军民对村产业发展如数家珍。白军民多方争取项目资金,硬化园区生产道路,配套两眼灌溉机井,成立蔬菜合作社,推动“园区+合作社+大型超市”产供销对接的经营模式,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带动移民增收。

   村民马步仁原来家住寨科乡蔡川村,搬迁到移民安置点后,在技术人员指导下,很快掌握了种植技术。现在,马步仁成了圆德村的蔬菜种植能手,加上子女外出务工,一年全家收入5万多元。建档立卡户村民姬廷宏,一家3口人相继患病住院,让原本贫困的生活雪上加霜。白军民了解情况后,多次上门开导谈心,鼓励他贷款发展产业。现在,姬廷宏养羊100多只,年出栏六七十只,一年收入七八万元。有了稳定产业,姬廷宏重拾生活信心。

   通过一套“组合拳”,圆德村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种植、养殖、经商、劳务有序发展起来,文明新风润泽心田,村民生活幸福美满。2017年,经第三方评估组验收,圆德村脱贫出列,同年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

   为了记录圆德村变化历程,感恩社会各界的爱心帮扶,白军民将6年来涉及圆德村的文件、方案、故事等汇编成《扶贫印记》,成了圆德村从贫穷走向小康的历史见证。

<p>    <p  align=

  白军民入户了解村民发展情况。

(责编:赵茉钰、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