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山区乡镇学校的“逆袭”之路

2020年06月22日10:01  来源:宁夏日报
 

一般来说,在山区农村学校,尤其是乡镇初中,因硬件设施落后、师资力量薄弱等,人们总是千方百计把孩子送到城区学校就读。然而,在同心县王团中学,这一现象竟然被“倒转”过来,许多家长和学生拒绝“进城”。

2019年秋季招生,因为王团中学校内已经超过2000人,同心县决定将王团镇前红村、张家湾村的120名初一新生划拨到县城内的豫海中学就读。

“当大家准备迎接新生时,没想到,等来的却是一纸盖了村委会章子的‘联名信’。”同心县教育局副局长马占银说,翻看信中内容,家长和孩子们都希望在王团中学读书,给出的理由非常直接:县城太远。

6月16日,记者在前红村见到学生家长李平时,对之前写联名信一事,至今被认为是他这辈子做的一个明智的选择。“村子距王团中学只有10公里,距县城中学超过25公里。”张家湾村学生家长买铁军不想让孩子“进城”的理由也很简单:太远,不想让孩子来回奔波。

话虽如此,但两所学校都是寄宿制学校,家长们为何会有如此“盘算”,王团中学校长王正义给出了解释。

“别看我们只是一所乡镇中学,但我们的升学率和综合考试成绩连续5年都处在全县前三的位置,特别是化学、思政等单科成绩,一直在全县12所中学中‘领跑’。”王正义自信地说,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但稳定了生源,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学校名气,得到了辖区和周边百姓的普遍认可。同时,也成为众多学生拒绝“进城”的真实理由。

乡镇中学能够和县城中学一争高下,和同心县近几年不断推行教育均衡化有关。除了教学等硬件设施的逐步完善外,王团中学还通过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破解年轻教师在讲台上“站不稳”的难题,通过实施校内外“1+1”结对帮扶,不断提升教学的软实力。

“从实践来看,要实现教育均衡化,制定好的政策是最重要的,其中尤其重要的是在师资配备、财力投入方面的政策。”主管教育的同心县副县长杨晓娟说,这些年,同心有意识地把人力、财力向原本基础比较薄弱的学校倾斜,逐渐实现了均衡发展。

“不要大开发、让利大教育。”这是同心县近年来提出的教育攻坚口号。

近年来,同心县投资30多亿元建成占地1平方公里的教育园区,实现学前教育到职业教育全覆盖。2015年启动棚户区改造以来,同心县又坚持开发让位教育,落实教育项目建设用地1001.78亩,其中乡村173.78亩、城镇828亩,按照棚户区改造项目土地挂牌出让价格计算,仅土地这一块就让给教育近11亿元。

目前,同心县学前教育毛入学率85.03%,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100%,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33.58%等,实现了“巩固-提高-一个都不少”的目标。

利用“互联网+教育”助力脱贫攻坚,2019年,同心县投资580万元在全县建立72个在线课堂教室,今年计划再建设87所学校164个在线课堂,采取“一拖N”的形式由县城优质学校带动贫困村学校,帮助贫困村开齐开足课程。

在同心县第二小学金霞老师的一堂英语课上,她的学生不再是55个,通过“空中课堂”,同时开课的还有下马关镇张家树完全小学的7个孩子、韦州镇旧庄完全小学的17个孩子。

不仅如此,为开学讲好第一节课,同心县聘任27名县级领导、12名乡镇党(工)委书记、90名村党支部书记担任全县中小学校、幼儿园名誉校(园)长;为讲好历史课,同心县的37名退休老干部担任起了思想政治辅导员;讲好传承课,同心县第二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开设起了陶艺综合实践课。

(责编:阎梦婕、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