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文旅融合:向着“诗与远方”再出发

2020年06月18日08:57  来源:宁夏日报
 

不断探索“文化搭台,旅游唱戏”共赢模式

从沙坡头旅游区搭乘快艇逆流而上,拐过西南方向的大弯,闯进视线的是夯土山坡和坡顶的烽火台。山坡下的树丛中,依稀可以看到一座年久失修的水车伫立在码头边。

一条石砖小路从码头延伸出去,通向中卫市沙坡头区常乐镇大湾村——黄河·宿集所在地。作为大湾村的新“村落”,这里景点环绕,毗邻黄河,与腾格里沙漠隔河相望,因拍摄湖南卫视综艺节目《亲爱的客栈》第三季而迅速走红,如今已成为闻名遐迩的“网红”打卡地。

“我们尊重大自然,坚持在地文化,保留了村庄原有道路、生态和人文,为游客呈现赋有魅力的沿黄景观。让游客可以近距离跟这片土地亲近,感受它的魅力。”黄河·宿集项目创始人陈祖品说,我们希望打造慢节奏的生活方式,为游客提供黄河与大漠兼具的目的地式旅游体验。

黄河·宿集文旅项目是宁夏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宁夏深入挖掘旅游目的地特色文化和资源,打造高质量旅游产品,不断探索“文化搭台,旅游唱戏”共赢模式,为全域旅游注入了新活力。

文化是灵魂,旅游是载体。没有灵魂灌入,旅游火不起来。旅游是实体、是载体、是依托、是平台,归根到底展现的是文化。必须通过整合,发展富有文化内涵的旅游产业,才能守得住“魂”、看得见“体”。

6月13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在镇北堡西部影城老银川一条街上,来自永宁县的游客王新刚走进景区木版年画体验馆。“我们能体验一下这个木版年画吗?”“当然可以,欢迎你们,桌子上的版样随便选。”体验馆负责人任晓辉放下手里正在刻画的版样,热情地招待。

王新刚随即选定了一幅版样。“你仔细看着,先像我这样刷版,一定要保证均匀。”任晓辉拿起墨刷认真示范着,王新刚也拿起墨刷饶有兴致地跟着学。“现在把纸放在上面,从短的这一边拿起,咱俩要同时放,速度一定要慢一些。”任晓辉将木板交到王新刚手里,木板在宣纸上一遍一遍捋过去,黑色的线条逐渐在纸上呈现出来。几分钟后,一幅木版画就呈现在游客眼前。在西部影城,这样的非遗体验项目有很多,也正是因为融入了这样多元化的旅游体验,让西部影城不受季节的限制,全年游客不断。

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围绕全域旅游发展,贺兰县全面推进常信乡四十里店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打造稻渔空间,拓展旅游新业态。贺兰县文化旅游广电局负责人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让我们对进一步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更坚定了我们走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和脱贫富民之路的信心。”

塑造宁夏文化和旅游整体形象品牌

文化有文化的传统,旅游有旅游的经验,文化与旅游融合,离不开创新发展。“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塑造宁夏文化和旅游整体形象品牌,打造个性化、季节性、订单式的品牌,满足游客多样需求,告别过去‘各唱各调’的单一模式。”宁夏宁之旅旅行社负责人骆沛妍说。

近年来,宁夏大力推动演艺和旅游融合,水洞沟景区推出国内首部大型实景马战史诗剧《北疆天歌》,沙坡头旅游区推出国内首台魔幻情境体验剧《沙坡头盛典》,瑞信温泉小镇推出大型旅游演艺秀《西夏盛典》,西夏风情园推出实景马战演艺《烽火西夏》,让游客深深记住宁夏故事。今后,宁夏还要借助一首歌、一部电影或纪录片、一个故事或微视频等,吸引国内外游客“阅贺兰山秀、品葡萄美酒”,叫响“长城博物馆”“星星的故乡”“东西部扶贫协作典范”“中国旅游微缩景观”等品牌。

市场,是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广阔舞台。宁夏推动文化企业、A级景区等市场主体增强市场意识,主动由“我定菜、你选单”向“你点单、我配菜 ”模式转变,努力把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变成市场优势、经济优势。坚持实施“引客入宁”政策,举办香港宁夏旅游宣传周、“八闽亲人宁夏行”等宣传推介活动,着力讲好“塞上好江南、美丽新宁夏”的好故事、新故事,打造“冬天可以去海南,夏天一定来宁夏”品牌特色。

“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关键是要实现‘+旅游’和‘旅游+’两个重要模式,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加’与‘减’的关系。所谓‘加’,就是融合得像水一样,包容一切。推动文化与旅游,文化与生态、创意、房车、健身、登山等融合,实现由‘加’向‘乘’转化,达到几何效应、倍数关系。”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负责人说。

(责编:阎梦婕、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