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银川5月20日电(宽容)近年来,随着农村的发展,农民的健身需求日益显现,满足农民健身需要,不但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和提高公民身体素质的必然要求。全国政协委员、宁夏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法学研究所所长李保平建议,要加大农村体育设施建设,解决农村体育设施建设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积极回应农民健身需求。
长期以来,我国体育健身设施建设的重点在城市,对农村体育设施建设有所忽视,导致农村体育设施建设与农民健身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李保平在调研中发现,目前农村体育设施建设结构不合理、门类不齐全,室外场地多,室内场地少,过分强调标准化使得体育设施建设与行政村规模和农民实际需求匹配度不高。在生态移民中,集中搬迁导致有的行政村近万人,按照一般行政村标准配备的体育健身设施根本无法满足需要。此外,农民缺乏健身理念,如何调动农民参与体育健身的积极性,提高设施使用效率,发挥作用,是农村体育设施建设中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李保平直言不讳的指出,农村体育健身场地被占用、挪用现象时有发生。农村体育场地一方面在不断投入建设,但同时,一建了之问题突出,管理维护没有跟进,损毁现象时有发生。
针对这些问题,李保平建议,要加大农村体育设施建设投入,补齐短板,切实解决农村体育设施总量不足的问题。要优化结构,避免一刀切,因地制宜搞建设。针对北方冬季时间较长,有条件的地方可考虑多建室内健身场地,解决农民有半年左右无法利用室外体育设施锻炼问题。针对当前农村人员结构老龄化、低龄化特点,多建适合老年人和少年儿童健身锻炼的场地设施。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围绕乡村发展规划,有重点的建设健身场地设施,避免“撒胡椒面”造成资源浪费。
此外,李保平建议一定要管好农村体育健身设施,建立属地管理责任制,落实管理经费,建立定期维护保养机制,防止人为破坏毁损。通过社区运动会、体育大集、篮球比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形式,组织农民积极参与健身运动,养成运动习惯。实现由“要我运动”到“我要运动”、“要我参与”到“我要参与”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