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禁塑令 宁夏向“白色污染”说不

2020年04月03日10:16  来源:宁夏日报
 

  编前语

  塑料制品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它在给我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伤害。2008年6月1日起,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并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但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今年1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明确率先在部分地区、部分领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到2022年底,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消费量明显减少,替代产品得到推广。

  在全区,塑料制品使用情况如何?各行业是否做足了“禁塑”准备?本报记者深入商场超市、农贸市场、制塑工厂实地调查——

  农贸市场成“监管盲区”

  “您需要购物袋吗?”3月30日,新华百货超市物美店收银员樵雪琴在给顾客结算商品金额的同时,都会主动询问顾客是否需要购物袋。“以前免费时所有的顾客都会选择要塑料袋,现在约一半左右的顾客会自行准备环保购物袋。”樵雪琴说。该店负责人宋殷婷告诉记者,据公司数据统计,塑料袋消耗额从以前每年五六万元的标准,下降至三四万元。“从塑料袋使用量的下降可以看出,这些年老百姓的环保意识逐步在增强。”

  “近年来,通过环保购物袋、购物车免费租赁等措施的推广,华润万家超市塑料袋使用量正在以每年15%-18%的比例下降。”3月30日,华润万家生活超市正源北街店副总经理孙德军说。

  记者走访银川市多家大型商场、超市发现,这些场所提供塑料袋都是符合国家环保要求的,一般分大、中、小三个型号,价格相差一两角钱,每个购物塑料袋上都有承重、厚度、执行标准、规格等标识。

  根据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2008年6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袋,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袋有偿使用制度。但在一些场所,施行状况不容乐观。

  3月30日11时,在银川市同心路农贸市场,记者注意到,每个摊位上,都摆放着大小不一、五颜六色的塑料袋,超薄的占多数,都是免费提供。市民买菜时,摊主会主动套袋,买的种类多时,会在一堆袋子上再套一个大袋。前来买菜的市民都拎着装满蔬菜、水果的塑料袋,一次拎着五六个塑料袋的人比比皆是。“大家常用的这种塑料袋每卷50个,批发价3.5元。”一名批发塑料袋的摊主告诉记者,记者发现这种塑料很薄,上面没有任何标识。正在买菜的朱女士表示,虽然自己带了无纺布购物袋,但购买的每种菜还是要套上一层塑料袋:“这样干净又方便,塑料袋带回家还能当垃圾袋。”

  当天,记者又走访了银川市兴庆区唐徕市场、隆湖市场等多个农贸市场、小超市以及临街小餐饮摊点,发现经营户使用超薄塑料袋现象很普遍,均是免费提供。

  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厅相关负责人说,由于塑料袋具有方便、耐用、低廉等特点,目前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但它所带来的“白色污染”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他建议治理塑料污染要从源头上解决,一方面大力推广可降解塑料袋或其他可替代产品,另一方面严禁生产销售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记者 李锦 智慧 实习生 高兴 文/图)

CgsCGl6GYIeAdnyxAAHNjJAS8pU795.jpg

  超薄的塑料袋充斥农贸市场。

  餐饮企业寻找“绿色方案”

  记者走访全区部分餐饮企业时发现,在人们消费观念的“倒逼”下,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已经开始使用环保餐具。3月30日,银川市金凤区大阅城仙芋传奇甜品店里,店员正在忙着制作甜品,杨枝甘露、西米露、双皮奶……每道甜品都盛放在纸质餐盒里。该店负责人表示:“每份纸质餐具进价1元,比塑料餐具贵,但纸质餐具安全环保,消费者认可度高,对比之下,我们选择了纸质餐具。”

  近年来,外卖市场发展迅速,一次性外卖餐盒成为塑料污染的重灾区。面对塑料餐盒引发的环境污染,银川市很多餐饮外卖商家已在悄然改变。金凤区尹家渠街井盒炒饭店负责人田先生介绍,作为加盟店,按照总公司要求所使用的餐具必须是环保餐具,其中纸质打包盒更是店里的一大特色。“目前店里一天最多使用400多个打包盒,纸质打包盒成本价为每个0.8元,而塑料打包盒成本价仅为0.2元左右,尽管如此,我们还是选择用纸质打包盒。”田先生说。

  “随着人们环保安全意识的增强和消费理念的提升,档次太低的包装会影响销售,这也促使更多的餐饮商家改用更美观、档次较高的环保餐具。”一家餐饮连锁公司负责人吴刚说。“饿了么”银川区域运营负责人介绍,“饿了么”平台曾推出“一元换环保餐盒”活动,用卫生环保的餐盒替代泡沫餐盒,很受消费者青睐。2017年起,平台推出了新一代环保可降解塑料袋,同时上线了“无需餐具”备注功能,用户下单选择该备注即可获积分奖励。据“饿了么”平台统计,2019年,该公司在宁夏“无需餐具”订单量环比增长66%。

  但记者走访也发现,银川市很多商户仍在使用泡沫塑料盒等不可降解的餐具,尤其是便利小吃店、烧烤店等。兴庆区富宁街一家烤饼炒饭店的自取和外卖都使用泡沫塑料盒,该店工作人员表示:“这种餐盒便宜,是不是环保没考虑。”

  “国家对塑料餐具使用会越来越严,全区餐饮业不能再置若罔闻,必须立即行动,寻找可替代的绿色环保餐具、提高餐具质量等。”吴刚说。他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应出台措施,对违规使用不可降解塑料餐具的餐厅进行规范和处罚,督促全区餐饮行业积极进行餐具“改革”,引导居民更好接受环保餐具。(记者 杨超 文/图)

CgsCGl6GYIeAYA14AAF55dX20yY345.jpg

  银川市金凤区大阅城仙芋甜品店工作人员正忙着打包。

  塑料制品企业迎接“考试”

  “我们已经掌握了生产可降解地膜的技术,如果政府有要求或全面推广,随时可以开工生产。”3月31日,宁夏闽德塑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郑开煌说。

  按照升级版“限塑令”规定,禁止生产和销售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禁止以医疗废物为原料制造塑料制品。

  记者走访发现,全区塑料制品生产企业正积极采取举措,迎接“考试”。“1吨不可降解地膜1.2万元,而1吨可降解地膜约2.3万元,如果单靠市场经济推动,价格高的卖不出去。但是我们要做好准备,应对挑战和要求。”郑开煌说。据了解,宁夏闽德塑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主要生产农用地膜。郑开煌介绍,公司2018年就具备生产可降解地膜能力,但可降解地膜比不可降解地膜价格高出1倍,市场接受度低,所以至今仍在生产不可降解地膜。“我们增加了地膜厚度,从0.008毫米增加至0.012毫米,又在生产中添加抗老化剂,保证地膜1年不风华,利于残膜回收。”郑开煌说。

  3月27日,吴忠市东星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缝制车间内,18台机器轰鸣,忙碌的进行产品生产末端环节。“可靠的产品质量是我们企业生产和发展的基础。20年来,我们通过引进先进设备和专业技术、质量检验人员,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公司负责人顾林说。吴忠市东星塑料制品有限公司2000年成立,主要生产化工、建材等工业类包装,面粉大米等民用类包装和集装袋工业用原料,是西北地区同行业中规模最大塑料制品企业。“我们严格把控原材料,绝不会使用回收料或残次原材料,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生产符合相关标准的产品。”顾林说。(记者 智慧 李锦)

  废农膜回收防污染

  3月30日17时,太阳斜照在蔬菜大棚上,反射出点点光芒。银川市兴庆区掌镇镇春林村春林6队农民王志刚猫着腰走进大棚,大棚中种植的西红柿有的已经抢先“红了脸”,垂着脑袋,憨态可掬。

  种植温棚蔬菜15年,王志刚是种菜的“好把式”。“蔬菜长势好坏,除了跟施肥浇水有关,还跟这个伙计关系很大。”王志刚指着头顶的棚膜告诉记者:“大棚覆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采光度,黄瓜西红柿只有光照充足,才能个大味甜。”

  王志刚说,一公斤棚膜质量好一些的四五十元,差一点的十几元,他通常选20多元一公斤的膜,一栋棚算下来,棚膜价格2000多元。“仔细些用,一张膜能用4年,最差也得2年。”“寿终正寝”的棚膜该怎么处理?王志刚说,几十块钱卖给收废品的人,具体怎么处理,他也不知道。

  那么,废弃的农用覆膜到底去了哪里?

  记者从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了解到,2019年全区各县(区)覆膜总量为1.67万吨,实际回收残膜1.6万吨,残膜回收率为95.5%。近年来,各部门通过实施残膜回收利用工作,提高了农民环保意识,农村乡村道路、农田地头、河坝堤岸和旅游区等区域的残膜堆放、飘挂现象得到了有效管制。农膜有效回收也降低了土壤地膜残留量,减轻了对土壤的危害和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土壤结构得到改善。

  “然而,农用残膜回收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全区残膜回收成本高且没有形成严格的回收质量标准。”该位负责人介绍,残膜分拣存在着劳动生产率低、劳动强度大、用工成本高等问题,造成残膜回收成本相应提高,制约了残膜回收工作;残膜回收质量标准无法界定,网点回收随意性大,加工成本高。

  该位负责人建议,应积极宣传废旧农膜污染的危害性及回收再利用的重大意义,增强农民对废旧地膜捡拾、回收的自觉性。充分利用春耕生产和秋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有利时机,广泛动员农民群众到田间进行挖掘式捡拾残膜,尽可能做到残膜零污染;推广适时揭膜、机械捡膜、一膜两用等技术,减轻破损,提高地膜使用寿命;引进农用残膜加工再生和回收利用的新机械、新技术,建立覆膜收膜一条龙服务,提高残膜回收利用率。(记者 秦磊)

  多方协力遏制“我行我塑”

  “这次升级版的‘限塑令’加大了政策的覆盖广度,有利于精准施策。”3月31日,自治区发改委环资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宁夏多部门将依据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结合全区实际,紧扣职能部门任务,拿出切实可行的细化措施,进一步明确宁夏实施塑料污染治理的“时间表”。

  “近年来,全区在限塑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结果不尽如人意,塑料制品滥用现象普遍存在。”自治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与2008年国家推行的“限塑令”相比,《意见》覆盖范围更大、可操作性更强,不少具体举措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意见》明确,到2020年底,禁止生产和销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签;禁止生产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餐饮企业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到2022年底,星级宾馆等场所不再主动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等。《意见》还将电商、外卖等新兴领域作为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要求强化对平台入驻商户管理,制定一次性塑料制品减量替代实施方案;快递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塑料胶带、一次性塑料编织袋等。

  “这次升级版的‘限塑令’着眼于全产业链布局,涵盖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实行分阶段、分区域精准限塑,执行力度显著提高,是落实生态文明理念的具体体现,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力量。”自治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塑料污染治理工作涉及领域广、主体多,需要多部门共同协作推进。”该负责人介绍,全区将以完善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支撑保障体系为基础,加大对塑料制品减量、新型模式培育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提升塑料污染环境风险评价、替代产品技术研发能力。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提出建议,应将“限塑”“禁塑”内容列入校园教学内容,以小手拉大手,影响带动家庭成员理念和行为培养。相关专业人士认为,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应建立健全法规制度和标准,将塑料污染防治纳入相关法律法规要求,通过建立健全新兴领域企业绿色管理和评价标准等举措,让升级版的“限塑令”能够落地落实。(记者 李锦 智慧 实习生 高兴 文/图)

CgsCGl6GYIeAJ_iuAAGy3x-sZhg937.jpg

  塑料编制袋企业负责人正在向生态环境执法人员介绍生产工艺。

  快递包装悄然变脸

  签收快递时,快递箱上的纸质四联单不经意间已换成了带有二维码的电子面单、快递包裹被胶带缠成“粽子”的现象少了许多,甚至连胶带都变窄了……这些推进快递行业绿色化、减少污染的小举措不知道您是否留意过?宁夏邮政管理局市场监管处处长王瑞军介绍,2018年至今,邮政部门在快递行业内探索绿色包装工作,逐步实现包装材料的减量化和再利用,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为了减少纸质浪费,我们在快递单上也花了心思。”王瑞军说,快递行业不仅逐步提升电子面单的使用率,还将电子面单逐步缩小尺寸,减少纸质材料的使用。按照加快快递包装综合治理工程的要求,从“瘦身胶带”到不再二次包装,从使用循环中转袋到设置包装废弃回收装置,截至2020年一季度,全区寄递企业电子运单使用率已达到99.66%,电商快件未二次包装比例目标已达到80.95%,循环中转袋使用率目标已达80%,“瘦身胶带”封装比例为86.37%,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率为79.54%,循环中转袋使用率为85.56%,符合国标标准的包装废弃回收装置58个,企业自行购置的包装废弃回收装置225个。

  “快递行业污染防治是一场持久战,需要多个环节联合作战。”王瑞军说,治理还应该从电商企业源头抓起,在限制其对塑料袋和胶带使用的同时,还应找到更结实耐用的可降解材料进行推广。

  对此,银川市翔宇速递有限公司韵达分部负责人赫彦虎深有感触。“为了控制成本,我们会节约使用胶带,但货物使用什么样的包装并不受快递企业控制。”赫彦虎说,他们这家设在小区周围的站点,收发货物中60%都是衣服类,哪怕一件衣服也会里外包至少两层塑料袋,如果能研发出可循环利用的包装,就能极大地减少污染和浪费。(记者 刘惠媛 文/图)

CgsCGl6GYIeAFSprAADuWIkOULo314.jpg

  邮政工作人员正在组装环保纸箱。

(责编:赵茉钰、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