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人间草木知

——宁夏最后一个贫困县里的N个见闻

记者 李东梅 李 涛 朱立杨

2020年04月01日09:47  来源:宁夏日报
 

春到毛坪村。

3月29日,西吉县震湖乡毛坪村,村民喜桂荣的儿子喜忠虎在牛棚忙碌。

2020年的春天在寒夜里破晓。

草长莺飞,山花烂漫。如海的春色氤氲在大山深处的一个个村庄,弥散在山褶中间的一座座农家小院,一派祥和。

西吉是宁夏最后一个贫困县区。3月25日至28日,记者先后走访了西吉县的6个贫困村,从过去的“贫有千种、困有多样”到如今的“脱贫方式有千种、帮困手段有多样”,贫困群众的点滴变化,贫困村庄的破茧化蝶,记录着宁夏在脱贫致富道路上的种种努力。

小庄村权振堂买了车还在银川买了房

2017年到2019年,权振堂家3年实现三个跨越。2017年,拆掉住了十几年的土坯房盖了3间砖瓦房。2018年,家里接回来一辆10多万元的小轿车。2019年,首付17万元在银川市西夏区买了套115平方米的楼房。

权振堂是西吉县红耀乡小庄村村民,2014年还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这几年村里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成立了合作社帮助农民找市场,反季节销售,把宁夏的优质马铃薯销售到河南、云南等地,家家户户的收入连年翻番。

穷了几辈子的权振堂没想到,在田里也能“种”出脱贫的好日子。2014年家里种了40多亩土豆,年收入七八万元,2017年彻底摘掉了“穷帽子”。站在自家的小院里,权振堂带着记者看“家当”:这是粮仓,有玉米、胡麻,还有荞麦……那是养殖区,养着3头毛驴、十几只公鸡,去年还养了4头猪。那是地窖,窖藏了60吨马铃薯,这几天价格好就出手,能卖个4万多元。

春天的田野,脱贫的希望正在耕种。这几天权振堂已经备好了农资,“天一暖和就能种了,等今年8月底新土豆下来,就去银川装房子。”小庄村党支部书记熊志忠告诉记者,村里仅去年就有六七户村民在银川买了房。

毛坪村喜桂荣大卡车换成45头小牛犊

3月29日上午,阳光正好。西吉县震湖乡毛坪村村民喜桂荣一家正忙着给牛盖“房子”,这是今年全家最大的工程,上下“三层”的牛棚已经陆续入住了65头牛,随着工程的扩建,未来喜桂荣家的养牛规模将扩大到100头以上。

两个多月前,喜桂荣下决心卖掉东风大卡车,结束21年风里来雨里去的路上生活,转型做起了现代“牛倌”。正在扩建的三层牛棚,“一楼”住了4头母牛和4头刚出生的小牛犊,二楼的“房主”是12头膘肥体壮的育肥牛,最高层住着刚从甘肃省武威市“乔迁”来的45头西门塔尔小母牛,整个“房间”细沙铺地,通风向阳,牛棚侧面堆满了从平罗县运来的稻草,能满足所有“住户”两个月的口粮。

1999年,喜桂荣东挪西凑买了辆二手卡车。2006年,17岁的儿子喜忠虎跟着父亲一起跑长途运输。20多年卡车就是家,座椅后面是两层的卧铺,困了就到休息区睡觉,饿了自己开火做饭。喜桂荣已经淘汰下来的整理箱里,装着曾经走南闯北的全部家当:碗筷、饭盆、电饭锅……“只要能挣钱哪里都跑,武汉、云南、新疆,开着大卡车送过快递、拉过百货,运过蔬菜”,货车的车辙丈量过大半个中国的版图。喜桂荣说,现在政策好了,只要想干肯干咋都能致富,在家养牛不用东奔西跑,自己富了还能带动更多的乡亲。

毛坪村党支部书记程海峰说,2018年村里开始探索养牛产业,现在162户常住户有120户养牛,已经成了西吉县的养牛示范村,今年年底存栏将达到1000头。

单北村苏刚两年赚了一辆宝马车

瑞雪、牛哞。3月26日傍晚,春雪下的兴隆镇单北村苍茫中散发着生机活力。

积雪中,脚印和轮胎印指向单北村养牛大户苏刚的牛场。肉牛经纪人们一个个来到门前,大门是虚掩着的,“这里大门常年开着,因为生意四季红火”。

牛场,一名30岁出头、穿着藏蓝羽绒夹克的小伙子忙着招呼大家看牛、装车。

卖家拉来的牛,他瞧一眼就能估出重量,误差超不过5公斤。“这攒劲人就是苏刚,贩了两年牛,开上了50多万元的宝马车。”现场交易,现场结算,卖家揣上一沓钞票,喜气洋洋夸赞。

这些天,随着疫情平稳,各地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3月24日,广州餐饮连锁企业八合里海记的林老板给苏刚来电话:“餐厅开业了,需要上等牛肉,赶紧派车送过来。”

和以前一样,苏刚联系自己的车队,将200头出栏牛陆续运往深圳。苏刚说,自己生意能做大就因为和八合里海记这样的大客户合作:“我看上了对方的规模,对方看上了西吉牛肉的品质和单北村人的诚信。”

白雪却嫌春色晚,且将新火试新茶。一杯茶的功夫,工人们又来装牛,目的地,深圳。

(责编:阎梦婕、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