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港西村:看山鄉新變

黃喜祖/文 林鬆峰/圖

2021年03月31日11:4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原標題:看山鄉新變

游客在港西村體驗陶藝制作。

正是踏青好時節,時常有朋友推薦去閩南東山縣樟塘鎮港西村走一走,如今,它已在網上“走紅”。一個周末,我決定前去看看它究竟有啥魅力。

村道兩旁,隨風搖曳著綠色花穗的馬鞭草,猶如歡迎的手臂﹔而那孕育著麥粒兒的一丘茵茵麥田,像是一幀打開的農耕文化冊頁。順路行走,“妙筆生花”“狀元書屋”“仙泉大井”“陶齋學堂”“斗門涇”……一處處記載著豐富人文歷史、描摹閩南山海風情的畫卷,便在眼前鋪陳開來。

為將港西建設得“村美民富”,成為遠近聞名的鄉村旅游文化示范項目,港西村的鄉賢們,共同投入了數百萬元。按照古貌,港西村修繕了建於乾隆年間的陶齋學堂文化園,並對村裡的巷道進行硬化、綠化、美化等改造與提升﹔“三字經”“跳火堆”“紡紗線”“插秧田”等一幅幅壁畫,被描繪於古舊房屋的牆上,再配以一座座活靈活現的彩繪雕塑,和彩虹村道相映成趣,農耕文明、文藝氣息就這樣巧妙地匯集於這個山村。

如今,港西村已成為鄉村振興的一個示范,是廈漳泉等地游客心中的旅游熱門景點。“借助鄉賢之力,助推鄉村振興,是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途徑。”談及港西村的“新山鄉巨變”,樟塘鎮黨委書記朱義興欣喜地說道。

指著一座修舊如舊的古建筑,陶齋學堂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林鬆峰介紹,這處兩進式閩南古厝名為“陶齋學堂”,是港西村第七世祖“六股公”所建,他曾倡議“不建祠堂建學堂”。聽著介紹,我走進了這處農家人有膽識“興庠序”的遺產。那些“先生堂”“讀書屋”“小課桌”,一一重現當年的景象。我仿佛看到一班農村娃,手裡捧著聖賢書,正跟隨著先生,念念有詞,大聲誦讀……撫摸著那條形的案桌,鄉土的韻味、耕讀的情調扑面而來。港西村人重教育之風,讓人感佩。

轉過一處長廊,耕牛、谷桶、斗笠、犁鏵,靜靜地立在那裡。我頓覺,尋覓詩意,何必出走遠方?港西村,已將鄉愁靜好安放。

“斗門涇,駕舟楫,可搖櫓?漁舟唱晚,紅霞滿天伴歸鷺。幽深巷陌,石階溜光,那是時光滑過的腳步﹔鄉間風情,慢慢打開,細細品讀……”耳旁傳來一位詩人的吟詠。港西,這顆萌發於山鄉的文旅種子,值得人們細細品味。

(責編:閻夢婕、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