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跨國”選育出4個玉米新品種

記者 王延斌 通 訊 員 李才林

2021年03月10日11:09  來源:科技日報
 

“該新品種高抗印度尼西亞主要病害‘玉米霜霉病’,在印尼國家審定試驗中,平均產量折合畝產793.34公斤,比第1對照品種Bisi18(印尼主推品種)平均增產8.28%,比第2對照品種P36(最新審定的跨國公司品種)平均增產7.31%,居所有參試品種第一位。”這是中國科學家在印度尼西亞開展“本土化”育種選育的IDCHN07交出的成績單。“IDCHN0”的名字,包含了印尼(INDONISIA)和中國(CHINA)元素,寓意兩國政府支持國際科技合作。

科技日報記者從山東省農科院了解到,近日,經印尼國家玉米品種審定專家委員會審查同意,來自中國的山東省農科院玉米研究所聯合多家單位在印尼開展的“本土化”育種選育的IDCHN04、IDCHN07、IDCHN09和IDCHN10共計4個玉米新品種一舉通過印尼國家審定。據了解,4個品種一次性通過審定,我國科技“走出去”結出他國“本土化”碩果,是我國農業科技專家在國外“本土化”育種的新突破。

在當地高產高效試驗中,經印尼專家測產驗收折合畝產最高達到914.51公斤,平均產量折合畝產890公斤。測產驗收專家組一致認為,品種與技術集成試驗實現了多項突破,增產增效顯著,可進一步擴大試驗示范規模,為印尼農業生產提供更有力的支撐。同時,在印尼多個地區開展大面積試驗示范,新品種深得當地政府、農業技術部門、科研院所和農民的認可與評價。

玉米是我國和印尼的主要糧食作物,雙方開展玉米聯合研發具有“支撐社會民生、保障糧食安全和實踐科技外交”的戰略意義。同時,玉米是印尼第二大糧食作物,隨著玉米需求量急劇增加,印尼政府提出了“玉米自給計劃”予以優先發展。

本次審定品種,由兩國專家在印尼歷時十余年選育而成,這為印尼玉米生產發展及農業科技創新產生了重要影響,切實踐行了“一帶一路”倡議。

(責編:閻夢婕、賈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