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情》中帶大家種植蘑菇的凌一農,廣受觀眾喜愛。在寧夏眾多教農民種蘑菇的“凌一農”們,有一位科技特派員,他就是福建省農業科學院食用菌專家林戎斌。
2007年,林戎斌克服了黃土高原海拔高、空氣干燥、冬季嚴寒等困難,將剛滿月的小孩交給年邁的父母照顧,奔赴寧夏彭陽縣。經過多年努力,使食用菌技術推廣與產業開發成為閩寧科技協作的新亮點。
蘑菇生長喜冷怕熱。每年11月至來年4月,福建盛產優質食用菌。5月至10月,則因高溫無法出菇。
因為氣候冷涼,彭陽5月至10月可生產質優食用菌,但栽培技術欠缺是產業發展的絆腳石。如何利用當地資源優勢,發展特色產業,帶動農業發展、農民致富,是寧南山區農村扶貧工作的一個難題。
“彭陽縣擁有充足的日照、適宜的溫度、豐富的原料,非常適合食用菌生產,尤其是夏季反季節生產食用菌。”林戎斌說。而此前,彭陽縣食用菌僅限於反季節常規生產,種植蘑菇靠天吃飯,生產受制於氣候條件,產量不穩定,極大地影響菇農積極性,使食用菌產業難以快速發展。
菌種是食用菌生產的關鍵。
冬季為了防止運輸過程中菌種破碎和凍傷,林戎斌為菌種逐瓶包上泡沫紙,裹上毛氈,裝入紙箱,外面再釘上木條,將經過四重保護的菌種在春節期間運抵彭陽。他協助彭陽科技服務中心規劃“寧夏六盤山食用菌研究中心”建設,並籌措資金援助了日滅菌1萬袋(瓶)的設備等,使菌種污染率降低到1%以下,彭陽縣達到年產200萬瓶食用菌菌種的能力,優質食用菌菌種不但供應彭陽本地,還提供給周邊縣市。
林戎斌還和彭陽縣科技局一起多方爭取經費,建立了閩寧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和大學生科技特派員農村創業基地,大大提高了食用菌生產的成功率和效率。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林戎斌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邀請福建省食用菌專家33批56人次在寧夏舉辦18場食用菌培訓﹔在福建舉辦7次培訓,組織21批次近百名當地科技特派員和技術骨干到福建等地培訓、實習。他親自參與授課,全程陪同學員,照顧學員生活。先后培訓農業技術員、科技特派員、農村優秀實用人才等1500多人次,這批技術骨干已成為寧夏食用菌產業的中堅力量。
如今,彭陽縣閩寧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產值達3800萬元,雙孢蘑菇每平方米單產提高了1.5公斤,杏鮑菇產量每袋提高了0.1公斤,雞腿菇、杏鮑菇等通過了有機認証,“六盤山珍”品牌已獲得市場認可。
林戎斌(右2)和科技人員研究蘑菇種植技術。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攜手打造面向新時代的中阿命運共同體 第五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博覽會8月19日至22日在寧夏銀川舉辦。本屆博覽會以“深化經貿合作,共建‘一帶一路’”為主題。據了解,本屆博覽會總計簽約成果277個,計劃投資和貿易總額1566.7億元。圖為第五屆中阿博覽會會場外景。記者 劉 峰攝…【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