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曉榮:我家“坐”在花海裡

2020年11月23日08:05  來源:寧夏日報
 

   陰雨連綿,是彭陽今秋的樣子。連續兩個月,感覺沒幾個晴天。挂雲即雨,山上雲籠霧罩,地上濕漉漉的,空氣潮潤潤的,一如江南的梅雨季節。

   10月30日,難得一個晴天。

   上午八九點鐘,彭陽縣白陽鎮陽窪村的袁曉榮喂完15頭牛,山溝裡的雲山霧海還沒消散。

   她順手給雞群撒了一把玉米粒。烏雞黑得俊亮,蘆花雞毛色雜得跟碎花布拼的一樣。那隻黑紅公雞,等著母雞們吃飽了才吃,像個攢勁男人。

   土窯洞,磚瓦房,土院牆。兩棵側柏樹高大而肥胖,左擠右摟,院門樓子被遮掩得隻留下一條窄窄的人行道。

   袁曉榮進了院子,撥晒著要入缸腌的紅辣椒。房裡爐火正旺,鋁壺裡的滾水“咕咕”作響。洗了把臉,剛坐在沙發上,兒媳就把早餐端上來了。

   門口的那片遲油菜,花開成了黃片,袁曉榮帶著孫子去看自家蜜蜂銜花採蜜。

   梯田從南山和東山層層旋上來了,田裡的春油菜籽收割堆成垛了。

   這幾千畝油菜夏季開花,圈圈疊疊地黃遍了幾個山頭,袁曉榮感覺自家“坐”在花海裡。山頂就是金雞坪景區,幾座山的百合花、金葉菊,引來了天南地北的游客。她養的150隻土雞,剛剛肥了,就被游客上門買走了。

   梯田地埂上的山桃樹葉已經變紅了,山坡上的杏樹、槐樹被雨水泡得早早落光了葉子,枝杆深沉沉的黑,養蓄著下一個繁花似錦。

   每年春季漫山桃紅杏白,陽窪就成了看山花的“網紅打卡地”。那時,袁曉榮覺得自家小院被花圍了,被花裹了。她忙著給牛兒們種草料,她家15窩中華蜂比她還忙,每天起早貪黑地在花山上採蜜。臨到春尾巴,游客就來她家割頭茬蜜。

   “山富了,人才能富。”袁曉榮由不得自己感嘆了一句。

   30多年前,袁曉榮嫁到陽窪村時,山上零兒八碎地長著幾棵老榆樹。稀稀拉拉的草,羊把嘴皮磨爛了也吃不飽,脊背跟刀背一樣瘦。山禿得連隻雀兒也不落腳,冬天煨炕,連個掃碎草沫的地方都不好找。一下雨,山水瘋了似地從山上往溝裡跑,田地、道路被拉出深溝,整面整面的土崖被沖塌。種的地都是“滾牛窪”,十年九旱,春上種上“一帽子”,秋后收個“一抱子”。那時家裡人口多,吃飯的嘴多,打下的糧食不夠吃,一年四季都為吃飽穿暖想辦法。

   “那些窮苦光陰,我都懶得想。”袁曉榮是個向前看的人。

   后來,國家實施植樹造林、打壩修梯田、退耕還林還草等工程,袁曉榮都是積極響應者。

   別人還舍不得讓推土機把熟田推成生地時,她首先讓推土機把自家陡坡地推成平展展的梯田。舍得本錢,農家肥摻著化肥,幾年就把梯田生地變成保土保水保肥的高產田。草足料廣,她家就開始十頭八頭地養牛。一年出欄四五頭牛娃,供幫子弟上學。如今,幫著3個弟弟成家立業了,2個兒子大學畢業在城裡上班生活。

   別人還在含糊退耕后怕沒糧吃時,她首先退出那些不養人的遠山陡地,補貼的糧食比她種的還多。

   她也跟著造林隊挖過“88542”育林溝,拔過行子栽過樹,金雞坪景區的桃杏林就是她和庄裡人一鍬一鍬栽的。如今,紅梅杏熟了,核桃飽了,她和庄裡人就裝滿三輪車開到金雞坪上賣給游客。每年僅賣桃杏核桃,家家都能賣兩三千元。

   “現在政策這麼好,隻要勤快肯下苦,誰都能過上好日子。”袁曉榮的脫貧致富經就這一條。(記者 王玉平)

<p>    <p  align=

  花海成就了“甜蜜事業”。本報記者 王玉平 攝

(責編:趙茉鈺、賈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