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穿越銀川、吳忠、石嘴山的調研——

寧夏有天下言,更有道不盡的團結

記者 李增輝 劉少華

2020年09月02日11:1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寧夏川/兩頭子尖/東靠黃河西靠嗎賀蘭山/金川銀川米呀糧川/哎嘿……/米呀米糧川呀米糧川/糜子黃/山丹丹花開/黃河的水流富呀嗎富兩岸……”

  在銀川長大的歌手蘇陽,引用寧夏民歌,這樣歌唱家鄉。

  黃河穿過寧夏,留下一片美麗的土地,也見証一代代勤勞的人民。在這片土地上,居住著漢族、回族、維吾爾族、東鄉族、哈薩克族、撒拉族和保安族等。2019年末,寧夏常住人口達694.66萬人,其中回族人口佔36.69%,是全國最大的回族聚居區。

  多民族混居,既是寧夏的歷史,也是寧夏的現實。他們之間如何相處?

  寧夏下轄五個地級市。日前,本報記者前往銀川、吳忠、石嘴山三地,就民族團結現狀採訪、調研。

  在總書記看過的社區,“老鐵們”這麼處

  鐵站明生活的社區在吳忠市金星鎮金花園社區。社區成立於2003年,居民來自五湖四海。客觀上,居民結構復雜。社區常住居民13850人,其中回、滿、蒙、藏等少數民族佔總人口的45%。

  老鐵以前住在農村,聽說進城以后鄰裡間就互相不認識了,連對門都不打招呼。他不信這邪,從裝修開始就挨家挨戶打招呼,天天串門。退了休沒事干,同單元的娃放了學,父母還沒下班,就都到他家來吃吃喝喝。很快,全樓的娃都有了一個鐵爺爺﹔再后來,一傳十十傳百,大家伙干脆推選他當了業主委員會主任。

  “從年輕那會,總有人說‘你原來是回民,咋這麼大方、這麼能干呢?’”老鐵笑,大伙有了矛盾都來找他,哪分什麼漢民、回民呢。

  老鐵帶記者去物業,19個人正在開會。

  “誰是回族的?”7個人舉了手。

  “有漢族朋友嗎?”7隻手齊刷刷舉著。

  “處到什麼份上了?”人群開始七嘴八舌,有說認了干親的,有說紅白喜事離了誰都不行的……

  金花園社區黨總支書記張麗萍告訴記者,該社區探索實施“自治、德治、法治、共治”“四治融合”的社會治理模式,“七彩家園”“七星服務”“四治融合”“社區鄰居節”……一系列社區治理、服務的創新機制讓和諧家園遍開民族團結花。

  今年6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赴寧夏考察調研時,來到金花園社區,了解當地促進民族團結等情況。在這裡,總書記深情地對大家說,中華民族是多元一體的偉大民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少數民族也不能少。

  從娃娃抓起,一場民族團結接力賽

  在寧夏,民族團結是從娃娃抓起的。

  “過去我們經常看到,節假日的時候,家長帶著孩子去清真寺。但這幾年孩子們也會主動告訴家長,他們想去的是青少年活動中心、革命烈士紀念館、博物館、科技館、軍事博物館……”吳忠市利通區第一小學校長周曉玲告訴記者。

  利通一小是吳忠市“第一梯隊”名校,建校已近80年時間,1992年獲得教育部頒發的“中國名校”稱號,在當地有標志性意義。

  周曉玲是回族,對民族團結感受頗深。學校下決心,讓孩子們樹立“大民族觀”。在利通一小上學,從一年級到六年級,會分別進入不同的“省”上學。按照全國行政區劃,這些班級被命名為“北京班”“河北班”“上海班”……每到一個班級,學生就需要了解這個地方主要的民族。

  針對民族團結,教學分成三個階段,一、二年級“三個學會”,三、四年級“四講”,五、六年級“五好”,按年齡層依次增加難度。到小學畢業前,所有孩子都可以自行手繪民族團結主題的手抄報,一屆又一屆積累成厚厚幾大摞……

  到了中學,民族團結的接力棒繼續。

  石嘴山市第八中學,這所跟改革開放同齡的學校,每學期都把學生們帶到街頭巷尾去實踐。在石嘴山市,第八中學是中學教育裡的“第一梯隊”,也有著非常強的示范作用。

  校長閆發濱告訴記者,民族團結這個主題要融合在日常教學中,而不是刻意灌輸。比如,歷史課上,既會把各民族變遷的歷史都講清楚,也會展示改革開放以來民族團結互助的現實。

  打開厚厚一大本“市八中民族團結進步知識測試卷”,其中45道題,涉及各民族相關知識。粗略翻下來,這份八年級的測試題,大部分學生都能做到90分以上,不少還得了滿分。

  “寧夏媽媽”和來自各族的大學生們

  “干媽,疫情過去我就回來看您,可想您了!”在“民族情一家親”微信群裡,蒙古族干警巴特爾表達著對王菊茹的思念。一年多前,小伙子從北方民族大學畢業,摟著“寧夏媽媽”大哭一場后,回到了家鄉內蒙古。

  王菊茹家在銀川市西夏區文昌路街道共享社區,她和巴特爾等人的故事,要從社區書記劉麗娟的一個主意說起。那時,她自己的孩子在福建上大學,總擔心孩子人不生地不熟。將心比心,2015年,劉麗娟發動社區幾位退了休的、家境不錯的大姐,每人從附近的北方民族大學認個親,為外地來寧夏上大學的孩子“找個家”。

  王菊茹很快就答應了,巴特爾成了她第一個干兒子。很快,這位“寧夏媽媽”的家裡,又有了來自新疆的柯爾克孜族女孩古麗·巴努爾以及維吾爾族的夏依達、熱娜、馬效加入。一到周末,他們就打電話:“干媽,明天回家!”王菊茹便在家早早做好飯等著。

  幾年時間裡,他們一起回家,一起出游,一起做志願者……幾年裡,這些孩子頭疼腦熱,丟了手機,學業不順,種種事情都是第一時間求助干媽。

  去年,第一批孩子畢業后,王菊茹受不了心裡的失落感,很快申請結了新的干親,兩位壯族和土家族大學生加入了她的家庭。像這樣的“結親互助”,在共享社區已經有20多對。

  就這樣,不同民族的孩子,從天南地北來到寧夏上學,又在寧夏進入當地家庭,融合在一起。更重要的是在這些遠方的“家”裡,他們度過了重要的成長期,畢業后,走上了警察、教師等社會需要的崗位。

  聽診器那頭,是不分民族的患者

  在石嘴山市第一人民醫院,腎內科主任金克鋒最常面對三個民族的患者,漢族、回族和蒙古族。石嘴山這個位於寧夏最北端的城市,吸引著來自寧夏和內蒙古兩地的患者。

  “我的聽診器兩頭連接著醫生和患者。”金克鋒是這家醫院腎內科創辦人。這位回族醫生,一直跟各民族患者打交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風俗習慣是他要面對的第一個問題。有些老人,甚至在病情嚴重時,選擇拒絕治療。金克鋒反復做工作,不厭其煩地給病人和家屬打電話,講道理說情況。最終,大部分人都接受了他的建議。

  就這樣,醫患之間變得極其熟悉,以至於很多病人遇到感冒、腹瀉、牙疼這種小毛病,都反過來打電話問他,成了“幸福的煩惱”。

  在整個石嘴山市第一人民醫院,充分尊重患者宗教信仰、生活習慣,已成常態。醫院本身就是漢族、回族、蒙古族、滿族等多個少數民族組成的大家庭。每到開齋節、古爾邦節等少數民族傳統節日,科室其他人員都主動加班、值班,讓少數民族醫護人員能夠歡度節日﹔醫院少數民族和漢族職工喜結連理的比比皆是。這家醫院已連續15年蟬聯5屆“全國文明單位”,榮獲“全國民族進步先進集體”、“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全國百佳醫院”等多項榮譽稱號。

  然而不可避免的是,在醫院這樣的地方,總會有醫患矛盾。

  石嘴山市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劉建文主任就是專門處理這些矛盾的。他的話匣子一打開,都是曾經有些“驚險”的故事。由於石嘴山各民族混居,發生醫療矛盾時,往往會涉及民族生活習俗。即便在今年疫情防控期間,這個專門的調解委員會,也利用線上辦公,成功調解多起醫療糾紛。

  事實上,不只是在醫療糾紛中,在民族團結建設中,石嘴山市司法局一直發揮著重要作用。

  意外工傷的務工者、因交通事故引發維權的市民、尋求援助的年邁老人……在石嘴山市法律援助中心的各民族流動人口法律援助窗口,各族群眾絡繹不絕。去年,石嘴山市司法局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

  一雙紅舞鞋,一個屋檐下

  舞台上,16位老年舞者表演出了這樣的一幕。初見芭蕾《小天鵝》,她們喜悅與興奮,於是自己制作紅舞鞋,失敗、被嘲笑,氣餒、不服輸,最終她們穿上紅舞鞋,在舞台上用腳尖立了起來,跳起芭蕾舞步,用俏皮的表情,展現著此刻的喜悅。

  這是一支屢獲大獎的舞蹈,名為《紅舞鞋》,曾獲2012年“荷花風韻”全國中老年回族舞蹈大賽一等獎,入選了第十七屆全國群星獎決賽,登上全國社區網絡春晚的舞台……

  這群老人,大部分來自石嘴山市大武口區青山街道團結社區,主要由漢族、回族和滿族群眾組成。王志紅是其中一員,這位回族大媽,退休之后在跳舞中找到了獨特的樂趣。在演了幾年《紅舞鞋》后,她們大大擴充了隊伍,在石嘴山市老年大學裡組織了一支40人的藝術團,王志紅擔任團長。這支多民族舞蹈隊已在當地小有名氣。

  石嘴山本身就是一個移民城市,上世紀“三線建設”年代,大批人口從全國各地匯聚於此,各民族混居多年,彼此早已深度融合。就在團結社區,有的家庭甚至能出現錫伯族、滿族、漢族、回族共處一室的現象。

  王志紅對此亦感受頗深,她爺爺曾是當地非常有名的宗教人士。爺爺在世時,就對漢族人的生活習慣非常包容,這也深刻影響了全家人。如今,她女兒嫁給了漢族人。

  寧夏人心態開放,每個人都能講出一段故事,一段這些年各民族之間如何相處的故事。

  回族村子裡,海南黎族姑娘“嫁給愛情”

  王珠戀是紅寺堡區大河鄉河西村村委委員。她來自海南,是黎族人,從最炎熱、多水的地方,嫁到了寒冷、干燥的大西北﹔從熟悉的亞熱帶食物,到如今喜歡上了清真餐。問及作出這個選擇的原因,她紅著臉說“嫁給愛情”。

  在個人的幸福追求背后,王珠戀幾乎無縫銜接進入了一個回族人聚居的村子。事實上,這個村子由2001年從海原縣搬遷而來的移民組成,有2075人在此定居。而整個紅寺堡區,也是為扶貧移民開發成立的。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紅寺堡區黨委書記丁建成說,紅寺堡區始終堅持將民族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成立了由區委書記任組長、政府區長任第一副組長,區委、區政府分管領導任副組長的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健全了民族工作聯系會議制度。

  “天下黃河富寧夏”,但其實,寧夏不隻有黃河。在這個狹長的地帶中,能找到高山、盆地、平原、台地、峽谷、濕地、黃土丘陵、沙漠、草原、高原……被視作中國微縮的地理景觀。就像人們總說,“寧夏有天下人”,“寧夏有天下言”。在這片土地上,有上海味、東北味、山東味、北京味的普通話,它們都成了“寧夏味”。

  在紅寺堡,有一座寧夏移民博物館。博物館裡清楚地展示著這個包容天下人的地方,在歷史上始終吸引著不同的民族,始終是一片民族團結與融合的樂土。

  圖片說明:

  圖①:在石嘴山市第八中學,學生們圍繞民族團結主題,精心制作各種美術作品。

  本報記者 劉少華攝

  圖②:吳忠市紅寺堡區老百姓元宵社火活動。

  中共吳忠市紅寺堡區委宣傳部供圖

  圖③:快遞小哥成為城市中流動的民族團結進步宣傳員。

  銀川市民族事務委員會供圖

  圖④:石嘴山市惠農區禮和鄉銀河灣燎疳節活動。

  申 慧攝

  圖⑤:銀川市連續12年舉辦全國少數民族春晚,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銀川市民族事務委員會供圖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0年09月02日 第 04 版)

(責編:趙茉鈺、賈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