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過廣袤的田野和蜿蜒的山路,位於大山深處的原州區頭營鎮張崖村隨之映入眼帘,連片的耕地簇擁著263戶人家,炊煙在山坳裡徐徐飄蕩。在張崖村村委會的辦公室裡,笑聲不斷,大伙相圍而坐,各自忙著手頭的工作。“看來還要加把勁,剛又有顧客打電話要訂購些咱們的小米呢!”寧夏政府辦公廳派駐張崖村第一書記薛立華挂完電話,笑呵呵地說。
聽完薛立華的話,69歲的村民張會手底下更是麻利,他熟練地通過分裝機和塑封機,將小米按斤分袋包裝。“駐村工作隊都很照顧我們這些老人,有什麼輕鬆的活優先交給我們做,幫助我們增加收入。”不一會兒,一袋袋裝好的小米被裝進了包裝盒,村委會主任張勇按照顧客的訂購分別堆放開來。2019年2月,自治區政府辦公廳薛立華同志被選派到張崖村駐村扶貧,張崖村位於原州區頭營鎮東南方,距離鎮政府約28公裡,位置偏遠,全村263戶668人,其中建檔立卡戶55戶185人,村集體經濟缺乏活力,沒有主要產業,這就是他任第一書記后面對最大的難題。
考慮到張崖村土地肥沃,適宜谷物的生長和發育,但由於群眾以前種的是品種老、畝產低、口感差,賣不上好價錢。通過駐村工作隊聯系寧夏農林科學院的小雜糧種植專家,引進耐旱高產的“張雜谷13號”,承包耕地1000余畝,爭取到自治區農科院62萬元資金建設滲水地膜谷糜示范基地,種植谷子750畝、糜子300畝,並聯系自治區農科院固原分院對農民的種植技術和理念進行培訓。
經過一年的努力,2019年底,張崖村谷糜產值達87萬余元,出售苜蓿草收入10萬元,並給建檔立卡戶爭取種養殖產業等到戶項目補貼資金51萬元,幫助56戶建檔立卡戶實施了牛羊養殖、圈棚改造、玉米和土豆種植等項目。通過谷糜基地、牧草基地的建設,寧夏山豆子公司、固原瑞春雜糧公司、六盤山特產館、吳忠農投集團公司等先后與張崖村集體合作社達成合作意向,進行訂單收購,向寧夏山豆子公司銷售谷物30噸,吳忠農投集團公司銷售紫花苜蓿干草400噸。截至目前,全村脫貧53戶184人,僅剩2戶4人未脫貧,退出貧困序列,貧困發生率由2017年的7%降至今年的0.5%,遠低於國家3%的標准。
史衛東是張崖村“張雜谷13號”種植大戶,“去年我租地種了120畝谷子,種子和地膜都是村裡免費發放。銷路方面,有薛書記聯系的愛心購等電商平台,我自己也能拓展一些,再說咱們的谷子品質好、粘稠度高,熬粥能熬出厚厚的油皮,根本不愁賣。去年光賣谷子,我家就掙了7萬多元,加上賣羊羔和牛的錢,總收入超過了10萬元呢。”史衛東對駐村工作隊的工作贊不絕口。
“今年,我們將谷物種植面積擴大到3300余畝,收入肯定比去年好呢。目前,駐村工作隊正在積極協調固原水利設計院,爭取項目,並引入沈家河水庫,通過滴灌將旱地變為水地,進一步增加谷糜產量。同時,幫村裡的孤寡老人再種上一些,讓扶貧的工作實效看得見、摸得著。”談起脫貧攻堅工作,張崖村支書石宗信心滿滿。(閻夢婕、劉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