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蘭:

環境整治增顏值 美麗鄉村入畫來

2020年05月29日07:51  來源:寧夏日報
 

   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是一場攻堅戰、持久戰,必須持之以恆,常抓不懈。為進一步提升人居環境,積極推進美麗鄉村建設,賀蘭縣明確任務、夯實責任,以村庄街巷硬化、旱廁改水廁為突破口,在全縣掀起了美麗鄉村建設新高潮,切實提升群眾幸福指數,讓鄉村有“面子”更有“裡子”。

   城裡人喜歡上小鄉村

   5月25日,漫步在賀蘭縣金貴鎮關渠村,清新的空氣扑面而來。村民家門口的花池裡,一簇簇鮮花爭奇斗艷﹔一座座民房錯落有致,綠樹濃蔭下,微風拂過,伴著泥土和花的清香,令人心曠神怡。這正是賀蘭縣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生動實踐側影。

   一陣風吹過,馬紅霞家院子裡散落一些枝葉,她拿起笤帚清理著庭院的垃圾,然后把幾個花盆擦拭干淨。帶小孫子、打掃衛生,是馬紅霞一天最重要的兩件事。“自從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以來,村裡的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無論走到哪個角落都干干淨淨、清爽宜人,過去垃圾遍地、蚊蠅亂飛、污水橫流的場面再也看不到了。”馬紅霞感慨地說,如果自家的院裡院外不干淨,她都不好意思出門。

   多年來,柴火亂堆、垃圾亂倒是關渠村的老大難問題。2018年以來,在金貴鎮黨委精心部署和努力推動下,各村變觀念、創機制、促成果,圍繞村容村貌、生活垃圾整治、污水處理、廁所革命等一系列工作,在全鎮展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攻堅行動。

   “農村環境整治千頭萬緒,最要緊的是幫助村民轉變思想,讓他們從以前混亂、臟差的生活環境和不良習俗中走出來。”關渠村黨支部書記趙學明表示,村“兩委”和工作隊通過召開村民會議、入戶走訪、開展美麗庭院評選活動等,增強村民參與人居環境改善工作的自覺性。通過購買垃圾桶、垃圾車,成立保潔隊,讓垃圾從源頭到處置無處遁形。

   今年以來,關渠村結合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組織志願者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努力提升鄉村“顏值”,提高群眾生活質量,打造人人參與創建“美麗鄉村”的濃厚氛圍。干部帶頭、黨員帶動、群眾參與,黨員和干部身穿紅色志願者馬甲,對村庄垃圾堆、柴草堆進行清理。為打造綠色、宜居的生活環境,開展各項環境綜合整治活動,搞好農村造林綠化工作,今年共計補栽桃樹130株、棗樹130株、國槐500株、蜀葵10000株、刺玫瑰1000穴。

   美麗的人居環境吸引了不少銀川市民。“我和老伴去年在村裡租了一個庭院,院子裡種一些菜,春有野花野草,夏有虫鳴花香,秋有碩果累累,冬有白雪村庄,各種大自然的景象盡收眼底,生活特別愜意。”銀川市民姜淑萍告訴記者,她退休后一直想找一處環境優美的庭院居住,當她和老伴來到關渠村時,一下就被村裡的環境吸引了。

   “村裡不少院子都租出去了,城裡人看中的正是這裡的人居環境。”趙學明表示,環境好了,來村裡休閑旅游的客人越來越多。民宿產業、鄉村旅游等發展起來,大家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今年以來,關渠村通過黨建帶婦建、婦聯帶執委、執委帶領全村婦女,開展衛生大掃除,使群眾長期養成收拾屋子、打掃院子、整治村子的良好生活習慣,戶戶做到“居室美、廚廁美、庭院美、家風美、村庄美”,並組織人員為孤寡老人打掃衛生。積極組織人員、車輛對道路兩側亂堆亂放雜物、垃圾進行清理,動用機械清理溝渠內垃圾。截至4月底,關渠村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累計出動人力150余人次、機械40余台次,清理私搭亂建10余處,清理生活垃圾70余噸。

   義務巷長制讓村民變“管家”

   “院子裡雜物堆放得太亂了,要擺整齊收拾一下。”“告訴家裡小孩,不要把垃圾扔在院門口,院裡院外都要保持干淨。”5月26日,洪廣鎮欣榮村“義務巷長”郭淑紅在自己包片的113戶村民家入戶檢查。

   “現在每天出門,看到哪兒有垃圾,哪兒不干淨就立即去收拾,大家都愛護村裡的環境衛生,咱不能落后。”郭淑紅告訴記者,村裡像她這樣的“義務巷長”一共有47人,大家對包片村民家的衛生都會定期上門督促檢查。

   去年8月,欣榮村推行巷道“義務巷長制”管理,建立“強黨建、促脫貧、樹新風”獎勵積分,修訂完善村規民約,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構建形成鄉村文明實踐暨人居環境整治體系機制。

   “我們發出了《致全體村民的一封信》,制定‘門前五包責任制’和‘巷道環境衛生十無’標准,重新修訂《村規民約》,建設鄉村文明暖心積分超市。以移民群眾在山區故鄉村組的名稱,為推行巷長制管理的巷道命名,形成共建、共享、共管巷道的良好氛圍。”欣榮村黨支部書記顧瑋告訴記者,按照“一區一長、一巷一長、條塊結合、黨員帶頭、責任到人”的原則,村裡設置“三級巷長管理職責”,即村“兩委”班子成員按照包片管理任“一級巷長”,各村民小組組長擔任本組“二級巷長”,推選黨員、有威望有責任心的村民擔任小組各巷道的“三級巷長”﹔對巷長實行“日巡、周查、月評、季通報、年考核”工作機制。巷長負責本巷道內農戶環境衛生的監督管理,發動群眾參與巷道、院落和室內環境衛生整治﹔引導村民提高衛生意識,督促提醒村民落實“門前五包責任制”﹔對亂搭亂建、毀壞綠化和公共基礎設施、亂堆亂放等不文明行為及時進行勸阻,並對村情民意進行收集反饋。

   欣榮村以“義務巷長制”管理為基礎,以著力解決垃圾、廁所、內生動力這3個農民最關心、最關切、最困難的“痛點”問題為切入點,實施整村改水改廁工程,試點推行垃圾分類處理﹔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廣場﹔重新修訂《村規民約》,將“要我怎麼做”變“我不能這樣做”,進一步規范村民道德行為﹔建成積分兌換超市,將環境衛生、庭院美化、熱心公益、移風易俗、脫貧攻堅、先進典型、環境保護、村規民約八大類22項內容納入積分范疇,既有加分項,又有減分項,獎罰同步驅動。

   “以前大家對亂扔垃圾、亂貼亂挂之類的行為習以為常,自從實行義務巷長制以來,人人都是保潔員、人人都是監督員,目前全村共推選出47名義務巷長、91名婦女勸導員,共有905戶群眾獲得積分獎勵,群眾養成良好的日常習慣和道德素質,人居環境初見成效。”顧瑋介紹,義務巷長制與積分獎勵機制使廣大村民成為鄉村治理的主要參與者、最大受益者和最終評判者。

   今年4月以來,隨著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戰役打響,村“兩委”大力宣傳發動,分片區逐隊逐戶推進,截至目前共拆除私搭亂建19處200多平方米,清理亂堆亂放380余處,清理建筑垃圾1500多噸,清理溝渠550多米,動用人工共計2596人次,動用大型機械165輛次,綠化植樹1.45萬株,共組織志願者人居環境整治活動6次300多人次,組織婦女志願者幫助農戶清理清掃衛生活動4次120人次,發動群眾參與人居環境整治1200余人次,考核農戶兌現積分7464分,防疫與環境整治志願服務積分2.1萬分。

   眼前的欣榮村正如它的名字,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新氣象。在全縣農村地區率先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和獎勵積分超市,美好人居環境和文明鄉風進一步彰顯。

   “人居環境整治是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一仗,鄉風文明建設是鄉村振興的靈魂,兩者都需要群眾的廣泛參與、共同創建,才能取得持久穩定的成效。目前各村結合實際,正大力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洪廣鎮黨委書記蔡霞表示,通過不斷完善與調整,長久激發群眾的參與積極性,義務巷長制度正成為洪廣鎮在鄉村振興戰略進程中的一次有益嘗試。

   “小廁所”改出“大民生”

   一直以來,農村廁所簡陋臟亂是鄉村“顏值”提升的一塊“絆腳石”。為改變這一現狀,南梁台子隆源村結合自身發展特點,深入推進美麗村庄、人居環境改善等重點項目建設,使村容村貌發生了巨大變化,也讓村民對幸福美好生活更有信心、更有盼頭。

   走進隆源村村民李金寶家瓷磚鋪貼的衛生間,淋浴噴頭、抽水馬桶、洗手池一應俱全。

   “以前在院子裡有一個旱廁,就是一個土坑,夏天蒼蠅蚊子多,味道特別大,做夢都想有一個城裡人那樣的水沖式廁所。”5月26日,記者見到李金寶時,她正在自家的衛生間打掃衛生。現在家裡的衛生間和城裡的沒啥區別,而且空間大,自2015年從海原縣搬遷過來,短短幾年家裡的廁所徹底改頭換面。

   隆源村清潔衛生的無害化環保廁所給村民的生活和居住環境帶來巨大變化,讓村民禹廣榮滿臉喜悅。他告訴記者,在老家時,祖祖輩輩都用旱廁,一個土坑兩塊磚,三尺土牆圍四邊。夏天臭烘烘,蒼蠅亂嗡嗡,雨天污水四溢,冬天容易摔跟頭,清理起來又麻煩。今年,村裡進行農廁入室改造工程,家裡的廁所從屋外搬到屋內。“你瞅這洗手池、這沖水馬桶全是新的,廁所大變樣了,改善了居住環境,咱老百姓住著也舒坦。”禹廣榮笑言,現在3歲的小孫女都不在外面隨意方便,每次嚷著去新洗手間上廁所。如今隆源村2864戶村民,家家戶戶都享受到農廁改造帶來的便利。

   今年,隆源村統籌協調、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污水管網建設項目對全村2864戶農戶的廁所進行水沖式改造,因村因戶優化設計,確保“廁所革命”扎實有序推進,目前“十二五”移民已全部完成改廁。

   隆源村農村改廁工作不僅有效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通過對糞便的無害化處理,阻斷了病菌的傳播,也維護了廣大群眾的健康。更重要的是,改廁改掉了農村千百年來的陳規陋習,促進了農村的移風易俗,“改”出了文明新風尚。

   庭院美、農村美,家庭樂、農村樂。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賀蘭縣積極推進“廁所革命”專項行動,倒排工期、挂圖作戰,結合“干干淨淨迎小康”主題,持續開展“文明村子、干淨院子”建設,在不斷加強廁所改造的同時,還積極推進危房改造工作,幫助困難群眾實現“新房夢”,努力提升農村群眾的幸福指數。

<p>    <p  align=

空中俯瞰美麗賀蘭。

<p>    <p  align=

欣榮村干淨整潔的村居。

(責編:趙茉鈺、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