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工復產地方策系列報道

寧夏:從“家門口”到“廠門口” 東西部扶貧協作穩就業

賈茹 閻夢婕

2020年04月07日14:43  來源:人民網-寧夏頻道
 

寧夏固原市,素有“貧瘠甲天下”之稱,是寧夏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也是全區最大的勞務輸出地。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不少企業的生產經營受到了不同程度沖擊,這給固原市就業市場帶來不小壓力。為此,開春以來,寧夏通過出台各項穩崗穩就業措施,把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抓手,通過外輸送、內增長等模式,拓寬各類就業渠道,為固原市脫貧攻堅打下堅實基礎。

外輸送 從“家門口”到“廠門口”

從西北到東南,從大山到大海。寧夏固原市原州區賀套村村民張栓栓怎麼也沒想到,人生第一次離開家鄉,竟然是打著免費“飛的”去大城市賺錢。

2月27日至2月28日,為確保赴閩務工人員安全外出,固原市按照“分批有序錯峰”的要求,包機分兩批次向福建用工企業護送315名務工人員。圖片由固原市委宣傳部提供

張栓栓是村裡的建檔立卡戶,家中父親年邁,母親和弟弟常年臥病在床。作為家裡唯一的“壯勞力”,他隻能一個人到銀川打工養活一家人。然而,疫情的暴發,阻擋了打工者們的腳步,眼看著家中快要見底的糧食,“失業”在家的張栓栓隻能干著急。

就在這時,張易鎮賀套村村支書王志雄帶來一個好消息,“通過閩寧勞務協作的牽線搭橋,固原市要組織一批務工人員到福建打工,包機把大伙從‘家門口’送到‘廠門口’。一個月至少能賺4000元,還管吃管住。”這讓張栓栓心頭一熱,說啥也要出去闖一闖,第二天一早就報了名。村裡與張栓栓一起去打工的還有18人,其中建檔立卡戶就有12人。

在全力戰“疫”的同時,固原市搶抓東西部扶貧協作特別是閩寧勞務協作機遇,針對東南沿海企業用工難和固原市勞動力就業難的問題,加大“點對點”精准服務向福建企業勞務輸出,集中輸送的交通費和疫情防控費用由政府免單,並為務工人員購買“鐵杆庄稼保”,有效緩解疫情帶來的就業壓力,助力脫貧攻堅決戰決勝。截至目前,固原市包機包車集中輸送務工人員10237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2300人,主要輸送到福建、江蘇、浙江、廣東、安徽、江西、陝西等地的75家企業。

“固原市按照‘一罩一証一冊一卡’要求,採取疫情防控知識宣傳普及、健康教育、配發防疫口罩、行前消毒、檢測體溫、出具健康証、發放務工手冊等針對性措施,確保輸送前務工人員身體健康,阻斷風險人員外出。”固原市人社局副局長王斌說,務工人員抵達企業后,還將建立務工人員個人健康檔案,確保其達到防疫要求后安全上崗,實現務工人員“出家門、上車門,下車門、進廠門”,暢通了務工綠色通道,杜絕了中途交叉感染的風險。

“我已經到福建一個月了,廠裡的領導都很關心我們。希望我在這裡可以學好技術,多賺點錢寄回家中。”張栓栓滿心期待著新的生活。

據了解,近年來固原市先后向福建輸出勞務人員13萬多人次,常年穩定在福建工作的固原籍務工人員達3萬多人。僅2019年,固原市向福建轉移農村勞動力2972人,穩定就業1700余人,兌現貧困勞動力跨省就業獎補資金1170余萬元。

內增長 助力“家門口”就近就業

扶貧車間即將發出的產品訂單。李甜甜攝

在固原市彭陽縣,務工人員則在家門口順利復工。

3月27日一早,經過體溫測量、信息登記后,何小榮像往常一樣進入彭陽縣古城鎮皇甫村艾蒿產品加工扶貧車間,到自己的工位上開始了忙碌的一天。

“1月20日我們就放假回家了,本來車間計劃農歷大年初八開始上班,結果受疫情的影響,復工的日期也被延后了。”何小榮坦言,疫情多持續一天,自己在家就多焦慮一分。

復工的消息一傳來,何小榮一直懸著的心總算放了下來。她所在的扶貧車間主要從事艾草產品加工制作,在閩寧兩省區對口扶貧協作的背景下快速發展起來,目前已成為村民就近打工的好去處。

據寧夏煌甫謐艾益康產業有限公司負責人晁主鐸介紹,該扶貧車間共解決就業崗位37個,其中建檔立卡戶11戶。廠內員工月平均收入可達 2000元,有效帶動了當地貧困戶走上脫貧“快車道”。“在疫情得到控制后,政府第一時間就協助車間進行復工申報,以最快的速度讓車間再度‘忙碌’起來。截至目前,扶貧車間的復工率已達到百分之百。”晁主鐸說。

為防止因疫情返貧致貧,固原市加強全方位聯絡對接,發揮現有勞務站和勞務中介作用,建立24小時轄區內重點企業用工調度保障機制。第一時間全面展開就業幫扶,積極組織符合條件的扶貧車間復工復產,並對接轉移有就業意向的人員外出務工,同時還新增公益性崗位優先安置建檔立卡戶上崗,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

曾經的“貧瘠甲天下”,如今在“兩線作戰”的關鍵時期,按下了“快進鍵”。

這得益於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得益於東西部扶貧協作的深情牽手,得益於寧夏所有干部群眾心手相牽、負重拼搏。

1996年,國務院啟動東西對口幫扶戰略,確定由東部9省市和4個單列市對口幫扶西部10個省區。這一年,福建、寧夏兩省區黨委、政府開啟了山海相連之路,從此開始了以東部之優補西部之短,以先發優勢促后發效應,變“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扶貧”,形成了多層次、多形式、全方位的對口支援“大扶貧”格局,激活了西部自身的內生動力。

“不以事艱而不為,不以任重而畏縮。”自此,閩寧協作的接力棒就這樣一屆屆傳下來。

24年來,福建省向寧夏伸出援手,提供各類資金30.45億元,扶持建立了10個產業園區,援建閩寧示范村110個。福建省85個鄉鎮結對幫扶寧夏105個鄉鎮,先后派出11批184名援寧挂職干部支援寧夏建設。

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寧夏的脫貧攻堅正處在“臨門一腳”的關鍵時刻。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為防止因疫致貧、因疫返貧成為脫貧攻堅新的困難和挑戰,寧夏在全面落實就業扶持政策的同時,又增加了3000個公益性崗位,幫助吸納就業。此外,還加強與福建省等省區市的勞務協作對接,通過建立崗位信息共享、員工健康狀況互認、人力資源互助、返崗人員互送等對接機制,幫助寧夏農村勞動力拓寬就業渠道,及時返崗復工。

“把疫情耽誤的時間搶回來,把疫情造成的影響補回來,堅決實現脫貧攻堅的圓滿收官。”自治區黨委書記陳潤兒的這句話,是在寧夏當下攻城拔寨的關鍵時期,為向黨和人民遞交一份滿意答卷的庄嚴承諾。

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山海相牽,閩寧互助,隻要在疫情之“危”中抓住扶貧之“機”,堅定不移把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實好,我們就一定能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

(責編:閻夢婕、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