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宁夏频道>>宁夏要闻

宁夏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这样炼成

2022年02月14日09:01 | 来源:宁夏日报
小字号

梁小军:科研扎根热土 成果助农兴农

记者 马 越 李志廷 文/图

与牛羊打了大半辈子交道,梁小军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能够准确判断牛羊生长中的各类问题,与这些不会说话的动物顺畅“交流”。

梁小军是宁夏农林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所长,也是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母牛带犊营养与饲养”岗位科学家、宁夏首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支宁科技扶贫东西部协作行动”“宁夏深度贫困区肉牛产业提质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首席专家。

梁小军的成果是从宁夏贫困山区牛羊养殖户家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出生在固原市农村的梁小军,对祖辈生活的这片土地感情深厚。高考填报志愿时,他填报了清一色的农业院校,最后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专业录取。

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宁夏农林科学院。从家畜繁殖到营养,从疾病防控到胚胎移植,梁小军的研究领域涉猎广泛,并在家畜繁育与健康养殖研究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进入2000年后,全区奶牛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奶牛的“身价”也拉开了差距:母牛一落地就有四五千元收益,而公牛只有二三百元。为了让农民提升收入,梁小军在科研项目支持下,最终攻克了高产奶牛性控快繁技术。

3年项目执行期内,梁小军通过研究与示范推广同步,共完成奶牛冻精1万多枚,性控冻精的平均情期受胎率高达50%以上,银川地区的奶牛性控冻精母犊率高达93%。

更让梁小军有成就感的是,他制定出了全国第一个性控冻精应用技术地方标准,被国内多个厂商列为技术教材,对高产奶牛的性控快繁起到了助推作用。

对于从事奶产业相关行业的人来说,2008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随着三聚氰胺事件的曝光,乳品安全受到空前关注。对此,梁小军将研究领域转向奶牛隐性乳房炎病原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和防控方面。他带着团队一边广泛采集奶样,一边从隐性乳房炎的发病规律到引起炎症的病原分离鉴定,再对应到药物和临床以及如何降低发病率、提高乳品质等,展开了系统研究。

5年项目期内,梁小军研究发现了隐性乳房炎的病原微生物不单纯来自环境,他的团队从同一头奶牛的乳汁和子宫分泌物中分离出五六种相同病原微生物,揭示了隐性乳房炎和繁殖障碍之间的高度相关性。

随着科研经历日渐丰富,2016年,他成为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母牛带犊营养与饲养”岗位科学家,再次进军肉牛研究领域。

肉牛和奶牛虽相差一字,但从养殖技术和产业发展来看完全不同。

宁夏南部山区虽有肉牛养殖的自然条件和悠久传统,但养殖技术和养殖效率亟待提高。梁小军跑了许多村落,从种、草、繁、养、管等多个点位着手,每个点位细分关键技术,再通过技术成果的物化形式渗透下去,让群众精准掌握技术要领。

在梁小军的努力下,山区肉牛胎间距缩短45天以上,基本实现了“一年一胎”,育肥牛日增重达1.5公斤,养殖效益大幅提高。

2018年初,科技部与自治区科技厅聚焦宁夏六盘山深度贫困区草畜、小杂粮等五大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瓶颈,实施“科技支宁”科技扶贫东西部协作行动。梁小军联合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曹兵海教授团队、宁夏肉牛首席研究员吴彦虎团队和固原市张国坪研究员肉牛团队等,共同创建了“种养结合、草畜耦合、粪污生物转化还田”生态养殖技术体系,大幅提高了资源制约型特困区土地产出率、资源循环利用率和农业综合效益,打造的“马沟模式”成为科技精准扶贫的样板。

帮着老乡脱了贫,梁小军并没有止步。这些年,他通过优化完善种养结合的生态农业技术体系,推动了宁南山区种植结构的调整,为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他说,自己还将继续奋斗在研究路上,为农民增收致富加倍努力。

<p></p></p>

梁小军在实验室工作。

(责编:阎梦婕、宽容)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