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西吉县:产业生金引领民富

2020年09月11日09:27  来源:宁夏日报
 

   9月8日,西吉县吉强镇芦子沟村沐浴在仲秋的暖阳中,谷穗沉甸、胡麻归仓,又是一年丰收时。

   趁着天晴,村民王宝强早早起床,来到粮场处理胡麻。“今年风调雨顺,粮食长势好,10亩胡麻能产1000多公斤。”王宝强看着胡麻堆估算产量。

   此时,其他村民三三两两来到粮场,穿上防尘服,打开电风扇,3人一组忙碌起来。随着木铲扬起、落下,胡麻壳随风飘走,妇女手持扫帚轻轻掠去残秆,露出油亮饱满的胡麻籽。

   “按照2公斤胡麻籽榨6两油,50公斤胡麻榨15公斤油,一共能榨300公斤油。”王宝强算了一笔账,“按照每公斤纯胡麻油零售价60元,10亩胡麻能收入1.8万元。”

   “村里有粮油厂,粮食不用运出去,在家门口就能加工变现。”村民王桥梁接过话说:“幸亏有了小常。”

   王桥梁说的小常,就是开办粮油厂的致富带头人常晓明。

   芦子沟村是吉强镇10个深度贫困村之一。2016年,在外闯荡多年的常晓明返乡创业,探索精细化杂粮种植,决定改变家乡落后面貌,带领村民致富。

   “之前,村民依靠畜力耕种,加上青壮年劳力外出,导致山地无人耕种撂荒。”常晓明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以每亩地100元的价格,从村民手中流转2000亩土地,利用大型机械深耕开荒。

   紧接着,常晓明引进谷子、燕麦、胡麻等优质品种,并投资1700多万元建起杂粮加工厂、农民田间学校、实验采摘园,实施标准化种植。

   在常晓明的带动下,芦子沟村180多户参与杂粮种植,通过土地流转、联合经营、订单收购的方式,带领村民转变传统作业方式,走上种、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路子。

   “谷子亩产从原来100多公斤增加至现在600多公斤,胡麻从亩产60多公斤增加到100多公斤。”吉强镇党委副书记马雄介绍,芦子沟村有5000多亩耕地,种植杂粮3000多亩,收入300万元左右。王宝强除了自己种地外,还负责基地杂粮种植,一个月收入4000多元。

   常晓明引导村民发展了杂粮种植产业,还带动村民就业。“村里的剩余劳动力到基地务工,每天能挣80元至150元。”通过村集体资金入股分红、设置公益性岗位、政策兜底等多项措施,芦子沟村在2020年实现整村脱贫,贫困发生率降为零。

   随着油料产品销量逐年增加,芦子沟村生产的小米、胡麻油以纯正、口感佳深受消费者青睐。为了保证优质原粮的贮存和供应充足,常晓明在芦子沟村周边6个行政村流转土地1万多亩,建成11个杂粮种植基地,带动农户2000户,年加工原粮3000多吨。

   在芦子沟村忙着收获小秋杂粮的同时,马莲乡张堡塬村的冷凉蔬菜大量上市外销。

   “常年用工量约为100人,季节性高峰期用工量达500人,工人务工费从100元到300元不等,季节性务工收入均在8000元以上。”张堡塬村向丰公司负责人苏德花说起用工情况如数家珍。

   自2014年向丰公司建成现代循环示范园区以来,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改变传统的养殖、种植、销售模式,带动当地村民产业转型。同时,向丰公司结合张堡塬村土地和气候优势,与广州一家农业公司合作成立农业合作社,种植冷凉蔬菜基地。

   “通过以销定产,帮助村民从自耕自种中解放出来,提高土地利用率,村民通过在基地务工增加收入。”苏德花说,“土地流转费每亩600元,村民每天在基地务收入100元以上,熟练工一天可挣300元。常年在企业务工的人员中,建档立卡户占60%以上,年支付工人工资500万元。”

   “村民一年四季有工可务,在家门口务工还能照顾老人、孩子,做到顾家挣钱两不误。”马莲乡党委书记魏廷峰说,如今张堡塬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万元。

<p>    <p  align=

  小秋杂粮喜获丰收。

(责编:赵茉钰、贾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