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量变向质变飞跃

让宁夏瓜果蔬菜产业更“绿色”

2020年07月31日07:49  来源:宁夏日报
 

   又到了蔬菜大量上市的季节!走进宁夏绿田园合作生产基地,放眼望去,一大片绿油油的蔬菜铺满田间地头,一派丰收景象。

   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昼夜温差大……宁夏集聚了西北地区几乎所有的气候特点,且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因此,宁夏蔬菜的品质在同类型蔬菜中更胜一筹,是农业部规划确定的黄土高原夏秋蔬菜生产优势区域和设施农业优势生产区。

   2019年我区瓜菜种植面积296.8万亩,占全国蔬菜面积的0.87%,总产量731万吨,产值116.9亿元。其中,蔬菜总产量565.6万吨,人均占有量822.1公斤,比全国人均水平高317公斤;西甜瓜总产量165.4万吨,人均占有量240.4公斤,比全国人均水平高196.2公斤。

   今年以来,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统筹推进全区瓜菜产业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努力实现“卖原料”向“卖产品”、小产业向全链条、创品牌向创标准转变,加快推进全区瓜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形成了设施蔬菜、露地冷凉蔬菜、硒砂瓜三大产业格局。随着新技术、新品种在蔬菜产业上的应用和推广,我区广大农户不再一味跟风种植,更多地选择绿色、安全、无公害,在优化结构中提质增效,让我区蔬菜产业保持更加健康、稳定的发展态势。

   传统农业,浇水、施肥、打药,农民全凭经验、靠感觉。如今,在平罗县盈丰植保专业合作社的蔬菜种植基地,是另一番景象:瓜菜该不该浇水?施肥、打药怎样保持精确的浓度?温度、湿度、光照,如何实时按需供给……一系列作物在不同生长周期曾经被“模糊”处理的问题,如今都由数据说话,农民只需听“指令”,就能种好大棚。

   走进蔬菜温棚,合作社理事长蒋洪波打开手机,点击开启键,棚内的喷水器迅速作业,水雾像绵绵细雨一样均匀喷洒。

   “我们在蔬菜大棚内,安装有各类传感器,可感知不同的数据。”蒋洪波向记者介绍,“咱在手机下载个App,就可以从手机上接收短信,随时了解棚内的情况,进行相应的管理。”

   同样的土地,在观念转变后结出了“金色”的果实。“以前,我们农民种菜,靠两条腿在各个棚间来回跑,忙得喘不过气来,如今1个人管几个大棚都游刃有余。”蒋洪波说,用物联网技术种菜,产量可提高20%,1亩地最少可节约劳动成本500元至800元,“主要是品相好,目前我们的蔬菜打入上海、广州、成都等一线城市的超市,价格比以前翻了不止1倍,1亩地1年的收入在2万元左右”。

   通过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商品化、品牌化发展,我区蔬菜实现品牌溢价自然不在话下。

   截至6月底,全区瓜菜播种面积230万亩,瓜菜上市量195.9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20.5万吨。上半年蔬菜价格整体上扬,特别是番茄、西蓝花、菜心等价格高,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5.7%、181.5%、18.3%。全区20类蔬菜产地平均价格每公斤4.07元,同比增长0.41元,增幅11.2%,瓜菜总产值64.07亿元,较上年增长4.5亿元,增长7.5%。

   目前,我区已初步形成一批品质优越、在区外有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的特色优势产品,贺兰螺丝菜、越夏番茄、西吉西芹、彭阳辣椒、固原马铃薯等远销海内外;“宁夏菜心”成为香港市民的“心头好”,“银川菜心”“银川番茄”“上滩韭菜”等更是成为了全国市场上的“靓仔”。

   自2016年以来,我区已连续5年举办全国知名蔬菜销售商走进宁夏活动,邀请全国重点蔬菜批发市场、知名销售商来宁,体验产地环境,感受产品品质,发展订单生产、合作共建基地,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良性发展。5年共签订基地共建、产销协议367项,协议总额53.38亿元,有效拓宽了销售渠道。

   蔬菜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带动生产资料供应、产品运输、包装、餐饮、劳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仅供港蔬菜带动我区相关产业发展产生的总产值达到6.7亿元,吸纳就业2200多人。

   “下一步,我们要打好产业发展的特色牌,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产业园区为支撑,以特色发展为目标,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让瓜果蔬菜产业更‘绿色’,规划到‘十四五’末,我区瓜菜面积达到350万亩,总产量达到1000万吨以上,综合产值达到350亿元,全区农民年人均来自蔬菜产业纯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说。

(责编:梁宏鑫、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