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靜:“糙漢子”的“蘋果經”

2020年01月07日09:52  來源:科技日報
 

王玉靜在果園 受訪者供圖

“對,我就叫王玉靜,是個大老爺們。”這位身高一米八的壯漢一開口,大家都忍不住笑了起來。

王玉靜是寧夏吳忠市扁擔溝鎮烽火墩村的“紅人”,不光因為名字。2009年,他發展“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市場”的新型農業經營模式,帶動周邊1.6萬畝果品產業發展,為社員戶均增收6000元。同時,作為一名有著多年果樹種植經驗的科技特派員,他還幫助30戶貧困家庭脫貧致富。

去年5月,寧夏第三屆“最美科技人”揭曉,王玉靜榜上有名。“不管啥時候,都要靠科技。”他感慨道。

“種出最好的蘋果”

距離吳忠市利通區市區25公裡的扁擔溝鎮,曾經以條件艱苦出了名。

這裡家家戶戶都種蘋果,20世紀90年代初期,王玉靜也有了一個佔地幾十畝的果園。然而由於種植品種單一,沒有品牌效應,他和鄉親們的蘋果每斤隻售0.1元。

“最后果園被挖掉了,我特別心疼,其實這個產業還是非常好的。”王玉靜無限惋惜。

痛定思痛。

王玉靜意識到自己歸根到底還是缺乏先進技術。於是在1996年,他帶著四處籌借的1600元隻身前往陝西省洛川縣學習嫁接、栽培、灌溉等技術。

在洛川,王玉靜大開眼界。“為啥人家種的蘋果虫害少、品質好?首先就得給蘋果套袋,而我之前聽都沒聽過。”

學成歸來后,他開始率先在寧夏嘗試蘋果套袋技術。起初,由於技術掌握不全面,蘋果著色不太均勻,直接損失達1萬元。

“這個產業別人能做起來,我為啥不行?”不服輸的王玉靜又買來各類書籍邊學邊試,3年后,果園終於迎來大豐收。僅4天時間,個大、色鮮、可口的兩萬斤蘋果被搶購一空,每斤售價達到了1.2元。

2009年,王玉靜加入科技特派員隊伍,帶領周邊果農一起發展科學種植。他經常說:“我們科特派不但要種蘋果,還要種出來最好的蘋果,讓它們市場上有吸引力。”

在他的努力下,烽火墩村周邊的果樹種植面積從300畝發展到3000畝,目前已經達到10000畝。

讓果農成半個專家

加入科特派那年,王玉靜決定將品牌效益推廣開來。

他聯合6戶社員共同出資55萬元,創辦了專門從事果品生產技術服務、預冷銷售為一體的果品產銷專業合作社,發展新型農業經營模式。

偌大的合作社,他安排了一間100平方米的屋子作為培訓專用室。“沒有科技支撐,咋能種出優質蘋果呢?果農一點果樹知識都沒有,所以我的任務來了,要把大家種蘋果的技術培訓好。”

這些年,王玉靜每年至少舉辦15—20期培訓班,累計發放宣傳冊8000余冊。他的合作社現有會員804戶,果農一個個儼然是半個專家。

“有了科技做支撐,不愁果子賣不上好價錢。”王玉靜自信滿滿。他說自己種的蘋果還有一個“秘笈”,那就是硒。

2014年,他經吳忠市科協牽線,帶著蘋果、取了土壤,來到寧夏農林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中心做檢測,結果顯示硒元素含量非常高。

巧的是,吳忠市基於豐富的硒土壤資源,第二年決定成立硒產業辦公室。王玉靜借著這個“東風”,積極帶領果農推廣富硒果品種植。他還注冊了“塞硒士”商標,扁擔溝的蘋果一時名聲大噪。

經過多年奮斗,王玉靜建設優質經果林生產基地8400畝,實現年產優質富硒果品4700噸、銷售額達到940多萬元。合作社被評為全國優秀專業合作社,個人也先后獲得全國農村青年創業致富帶頭人、自治區十佳果品生產技術能手等榮譽。

榮獲寧夏“最美科技人”

王玉靜常說,作為一名科技特派員,隻有不斷引進新品種、推廣新技術、發展綠色營養農產品,路子才能越走越寬。

為了打好“富硒”這一金字招牌並形成合力,2016年,吳忠市又成立了富硒農產品協會,王玉靜被推選為秘書長。他覺得自己肩上的擔子更重了。

“這幾年日子比以前好過了,但我一個人富了沒啥值得說道的,通過科技帶領身邊的群眾共同致富,這才算干了一件有意義的事。”他說。

在他的張羅下,富硒農產品協會成員單位已達72家,涉及水果、小雜糧、大米、枸杞、面粉、牛羊肉等多個產業。吳忠市的“富硒”招牌,名氣越來越響。

王玉靜也在以自己的方式讓利於民。在他的合作社,蘋果收購價每斤一律高於市場價0.3元。畝產量按照4000斤計算,農戶每畝蘋果可以多掙1200元。

在科學種植的同時,他還熱心扶貧濟困。在他的指導下,貧困戶馬秀權也種起了蘋果樹,年收入達1.9萬元。“我還在合作社的果園打工,一年能掙個七八千。”馬秀權說,是王玉靜幫他摘掉了“窮帽子”。

2019年5月23日,46歲的王玉靜榮獲寧夏“最美科技人”稱號,是11位獲獎者中唯一的“土專家”。

“是‘科特派’身份讓我獲得了這麼高的榮譽,我感到很榮幸。我要繼續深造自己,把個人所學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果農,帶領更多人發家致富。”王玉靜說。(王迎霞 通訊員 張紉芳)

(責編:趙茉鈺、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