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持续推动基层医疗“强筋骨”
解决好基层医疗卫生问题,是全面助推乡村振兴开新局的关键之一。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市县延伸,提升基层防病治病能力,使群众就近得到更好医疗服务,引发全国政协委员关注。
资金人才不足
基层医疗还需加大投入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逐渐成为基层群众看病就医的重要选择。
统计显示,2015年至2019年,国家对公立医院的财政拨款从27.90亿元增加到51.23亿元,增长83.9%,而对公共卫生机构的拨款从18.13亿元减少到10.12亿元,下降44.2%,导致“医卫”之间的差距被逐渐拉大。
全国政协委员戴秀英建议:“政府要加大对基层卫生服务的投入,扩建业务用房(标准化发热门诊)、更新诊疗设备、保障药品供应、改善就医环境等,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硬件的提档升级。”
戴秀英建议,以医保政策为杠杆,建立有效的社区首诊制度。如加大基层卫生机构医保基金的报销比例,调整拓宽基层卫生机构药品目录,使病人在基层就能获得与上级医院同质化的服务,引导病人下沉基层。对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慢阻肺等病情稳定需长期服用同一类药物的患者及门诊特殊治疗(血液透析等)的患者,一次可开12周药量长处方,最大限度降低参保患者到院配药和往返频次,保障门诊慢性病和特殊治疗患者用药需求。
“基层卫生机构任务繁重,考核形式繁琐,工作多流于形式。”戴秀英建议,要重新审核国家基本公共卫生规范服务包括的各项内容,根据工作(内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调整服务项目,尤其要强化公共卫生应急服务,落实重大传染病的社区防控任务和责任。要充分考虑基层卫生机构的条件和承受能力,避免不切实际的考核办法和要求,让基层医生“干应该干的事,干好该干的事”。
“智慧医疗”让便捷触手可及
“仅仅提升基层医疗基础设施、稳定村医队伍,显然还远远不够。要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让百姓在基层卫生院(站)就能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全国政协委员马秀珍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核心在于给基层医疗机构“赋能”,通过数字科技、智慧医疗提升基层医疗水平。
近年来,宁夏以“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建设为契机,通过为全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帮助基层医生更加准确地对66种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诊断,基层门诊病历规范率提高到96.45%。还在全区投放了26台云巡诊车和580个云巡诊包,为公共卫生服务重点人群及残疾人群提供7大项53小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解决了乡村“弱医、少药、缺检查”的困境,成为通过人工智能等数字手段“强基层、惠民生”的样本,为基层智慧医疗的发展、系统设计、整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马秀珍建议,总结宁夏在基层智慧医疗建设中的典型做法和经验,向全国尤其是西部省区推广应用人工智能辅助诊疗、云巡诊车等智慧医疗产品,助力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利用人工智能产品与线下医疗服务紧密对接,将健康数据平台与公共卫生信息平台整合,实现线上疾病监测、传染病防控、慢性病随访等,提供更加精准的公共卫生服务。
马秀珍建议,要培养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一方面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的实务能力培训,如远程医疗、公卫信息平台等系统的基础操作培训和对各类信息数据的管理、整合和处理能力培训,确保各类医疗信息能够被准确识别。另一方面,也可利用人工智能提供的参考诊疗意见,对基层医务人员进行医学专业能力培训,弥补基层医生技术水平的不足。(记者 李志廷)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