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宁夏频道>>聚焦”四大提升行动“

聚焦四大提升行动丨宁夏红寺堡区:聚焦三件事 蹚出易地扶贫搬迁脱贫致富新路子

2021年11月15日15:44 | 来源:人民网-宁夏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银川11月15日电 (阎梦婕)今年以来,宁夏红寺堡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创建全国易地搬迁移民致富提升示范区为统揽,聚焦产业、就业、社会融入三件事,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蹚出了一条易地扶贫搬迁脱贫致富的新路子,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俯瞰弘德村。红寺堡区委宣传部供图

“我儿子在村上‘飞地’肉牛养殖园区合作社打工,一个月工资4500元,儿媳妇在村史馆上班,一个月工资2500元,今年合作社分红23000元,生活质量也越来越好了。”弘德村村民刘克瑞高兴地说。

新建了文体活动广场,村民院外修成了花圃,家家户户用上了水冲式厕所……不光刘克瑞家的日子好了,整个弘德村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今的弘德村,村居鳞次栉比、巷道绿意盎然、产业发展如火如荼、村民脸上幸福洋溢,一幅干净宜居、欣欣向荣的新农村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弘德村翻天覆地的变化真实反映了红寺堡区从移民搬迁到脱贫致富,再到乡村振兴的发展历程。“十三五”期间,红寺堡区累计投入各类资金57.7亿元,全面落实“六个精准”,扎实推进“五个一批”,40个贫困村脱贫出列,12779户50585人全部脱贫,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有效解决。

从行路难、吃水难、上网难到通高铁、通自来水、通宽带,从上学难、就医难到“最美的建筑是学校、最暖心的服务在医院”,从群众活动缺场所到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从群众“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红寺堡大地旧貌换新颜,群众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引来的黄河水。红寺堡区委宣传部供图

“过去我们靠天吃饭,一年收成没有保障。自从通上了黄河水、进行土地流转后,每年一亩地有700多元的收入,保障了我们的收成。”巴庄村村民张彦财说。

在太阳山镇巴庄村,伴随着“旱改水”项目竣工,红寺堡区仅剩的旱田村也浇上了黄河水,实现村村都有水浇地。通过修建引水管道及蓄水池,巴庄村从12公里外引来黄河水,将8000亩旱田改造成水田后,又铺上了节水滴灌设施。

今年,红寺堡区把亿元农业项目资金花在“产业、就业和社会融入”三件事上。聚焦发展高效种养业,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

红寺堡区因地制宜推进葡萄酒、枸杞、黄花菜、肉牛滩羊、新能源和文化旅游六大特色产业,建成2条年产3000吨枸杞原浆生产线、黄花菜大数据交易中心及万吨深加工生产线、万头肉牛养殖园区等项目,加快推进百万只滩羊产业生态智慧园区、肉牛滩羊“出村入园”等项目建设。深度挖掘扬黄泵站、“1236”指挥部旧址等旅游资源,全力打造“锦绣新灌区、魅力红寺堡”文旅品牌。坚持保民生、促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抢抓创建全国易地搬迁移民致富提升示范区这一契机,以促进公共就业服务质量提升为重点,在统筹就业“量”和“质”上下工夫,筑牢民生保障根基,让百姓“饭碗”端得更稳,民生福祉持续增强,培育创业实体594个,累计新增城镇就业3400人,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9万余人次,创收近20亿元,工资性收入占到农民收入近一半。

宜居红寺堡。红寺堡区委宣传部供图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红寺堡区将抢抓列入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机遇,以“开局就决战、起步即冲刺”的姿态,紧扣“解决产业、就业和社会融入”三件事,抓住加快产业发展、改善基础设施、优化公共服务、促进社会融入、整治城乡环境“五个重点”,扭住夯实发展基础“一个关键”,力争实现“富民强区、建成示范、走在前列”的目标。

(责编:阎梦婕、宽容)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