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加快医教结合促进残疾儿童康复教育同步发展

给“折翼天使”插上“隐形翅膀”

记者 张慈丽

2021年04月22日08:42  来源:宁夏日报
 

4月18日,当10岁的小泰端着一杯水摇摇晃晃送给妈妈时,他的母亲李婷(化名)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这一刻,所有的艰辛与付出都值得。

小泰2个月时被查出缺氧缺血性脑病,1岁被确诊为脑瘫,孩子走路不稳,没有语言能力,还有较严重的情绪问题。也因此,无法适应普通学校生活,于2017年进入宁夏残疾人康复中心康教班学习。几年来,在老师的精心呵护和帮助下,小泰认识了300个汉字、50以内的数字,并掌握了5以内的加减法。与此同时,他双脚可以踩实地面行走,双手能独立完成较大块物体的抓握、取放,唇闭合问题、流涎问题显著改善,还可以发出几个简单的单词音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尤其是不再无缘无故发脾气,也学会了分享和帮助他人。李婷的压力也在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中得到缓解。“康复教育班的所有老师都为我的孩子付出了大量心血,他们不仅专业,还很善良,没有放弃任何一个孩子。非常感谢康复中心以及所有老师。”李婷感激地说。

宁夏残疾人康复中心为全类别儿童提供康复服务,是全区唯一集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精神、视力六大类残疾儿童康复服务的技术资源中心。2017年,该中心成立7至14岁义务教育阶段康复教育班,填补了我区7至14岁残疾儿童康复教育历史发展空白。教育班不仅扩展残疾儿童康复服务的范围,通过实施个别化教育和康复技能训练,促使每个残疾儿童在认知、运动、语言、社交、生活自理等方面得到发展,实现“医教结合,康复教育”双向同步发展的效果;还通过户外拓展训练、提供创业就业指导等,丰富孩子的精神生活,为他们今后就业、融入社会做准备。

出生于2010年的小磊,患有感应神经性耳聋,平时依靠佩戴助听器来获取外界声音。2017年,小磊到了该上小学的年龄,本该高兴的事却让父母感到焦灼无助:在普通学校会不会跟不上教学进度,因此产生厌学心理或者自尊心受到伤害;会不会因为欠缺语言表达能力,无法融入集体……一次偶然的机会,小磊进入了宁夏残疾人康复中心康教班,在这里小磊不仅学习文化知识,还有听觉训练、发音练习等康复课程,实现教育与康复同步发展。通过努力,小磊于去年9月顺利转入到普通小学上四年级,并在期末统考中取得较好的成绩。据老师反馈,小磊不仅学习好,而且性格开朗,乐于助人。记者了解到,近3年,在宁夏残疾人康复中心接受康复教育的学生已全部纳入学籍,11人升入普校融合教育,4人进入特校随班就读。

据自治区残联康复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康教班是帮助孩子们从温室走向田野的中间地带,提供的不仅仅是功能的提升,还包括环境的改善和心理的支持。去年至今,我们重点对顺利离训、进入学校学习的各类残疾儿童提供校园跟踪服务,由专人负责入学儿童的功能评定、目标厘定和康复指导工作,帮助儿童顺利融入学校生活,确保儿童的康复训练不因入学而中断。下一步,我们还将进一步完善7至14岁康复教育特色课,探索康复教育新模式,实现特色教育新发展。”

(责编:阎梦婕、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