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吃得上 吃得饱 吃得好

2020年11月18日08:14  来源:宁夏日报
 

   “都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我却吃到了免费的午餐。白花花的米饭、香喷喷的牛肉……”固原市原州区三营镇鸦儿沟小学生王栋栋在作文《营养午餐》中,这样描述自己享受到“营养午餐”的喜悦心情。

   为了改善农村学生营养状况,提高农村学生健康水平,加快农村教育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我区以贫困地区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重点,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2011年秋季开学,固原市先行试点。其中,原州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按照不同区域,选择人口相对集中的乡镇张易小学、生态移民新村三营镇鸦儿沟小学和偏远的寨科乡阳井沟教学点等3所学校开展试点工作。

   “午餐荤素搭配,让孩子每餐都吃到热乎乎、顿顿有肉的营养饭菜。”鸦儿沟小学校长马生成介绍,营养改善计划试点之初,每人每天按4.6元的标准,早晨提供一个熟鸡蛋,中午提供一顿安全、营养、卫生的午餐,全年在校时间按200天计算。

   试点就是探路子,总结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

   2012年春季学期,固原在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市农村小学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当年秋季学期,固原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全面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同时,我区实施“提标扩面”,将营养改善计划膳食补助标准提高到5.6元,将实施范围由试点的7个县(区)扩大到11个县(区)。“提标扩面”后每年增加的1.1亿元支出全部由自治区财政承担。

   为把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这项惠民工作做好,使广大学生吃得上、吃得饱、吃得好,固原市各县区克服农村学校分散、点多、面广的困难,所有营养改善计划学校采取食堂供餐模式。

   同时,建起了学校抓好食品卫生安全制度、原材料采购索票索证制度、食品留样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的“四项制度”;总结出严把原材料采购关、入库保管关、出库加工关、分发食用关、清洗消毒关、财务收支审核公示关“六道关口”;建好原材料采购登记册、入库登记册、出库登记册、学生分发食用登记册“四本账册”。

   “通过抓制度、严把关、建好帐等一系列工作流程,确保了营养改善计划规范、科学、健康、有效运行。”原州区教育体育局营养改善计划工作人员司继新介绍,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学校食堂的米、面、油、调料、鸡蛋等大宗物品全部通过政府公开招标,确保了原材料来源安全。

   鸦儿沟小学按照食品安全管理相关规定,合理设置学校食堂原料存放、加工操作、备餐、就餐场所。“食品加工严格执行卫生操作规定,确保采购、加工等各个环节的食品安全。并在食用之前,由专人负责留样,样品留足100克,留样食品保存48小时。”马生成介绍,学校还实施“明厨亮灶”工程,实行教师陪餐制度,确保食品安全放心。

   原州区作为首批“阳光校餐”项目试点县,率先用手机通过“晒校餐”的方式,每天在教育部“阳光校餐网”的平台上实时展示营养改善计划的执行情况与效果,传递学校每天校餐的加工、制作、分发、食用,价格核算等全过程,让社会和各级政府及时看到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成果,使营养改善计划工作更加透明化、公开化。

   “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使固原广大农村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告别了中午喝白开水、啃干馒头的历史。热腾腾的饭菜使学生获取了成长过程中所需的各种营养,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了基础。”固原市教育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如今,固原市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所有乡镇和行政村,做到周周有食谱,餐餐有牛肉,荤素搭配、科学营养。精细化管理的食堂沐浴在阳光下,忙碌的身影无处不在,处处可以看到孩子们灿烂笑容。

   “自实施营养改善计划以来,孩子们明显上课精神了。”鸦儿沟小学六年级班主任常婷说。营养改善计划实施8年来,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吃上了安全、卫生、营养的饭菜,学生身体状况、精神面貌和学习状态有了巨大改观。

   “通过对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合格率由实施初期不足80%提高到现在的98%。”司继新介绍,经委托宁夏医科大学对实施范围内的学生体质进行3年纵向追踪监测,实施范围内学生平均身高增加了3.9厘米,平均体重增加2.6公斤。

   农村学校营养改善计划作为一项民生工程,还解决了农民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后顾之忧,使父母不再为孩子的吃饭、营养问题发愁,减轻了农民负担。“每年每个孩子可以减轻贫困家庭负担1120元,家长可腾出更多的时间就近务工,增加家庭收入,一心脱贫致富。”司继新说。

<p>    <p  align=

  固原市三营镇鸦儿沟小学学生在用餐。

(责编:赵茉钰、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