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润心香满城

——彭阳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纪实

2020年08月21日07:51  来源:宁夏日报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2018年8月,彭阳县紧抓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机遇,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原则,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统筹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规划和设施建设、资源配置、队伍建设、产品供给,创作公共文化精品,打造公共文化活动特色品牌,建设文化惠民工程。

通过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践,彭阳县有效解决了机制建立、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城乡全覆盖等重点问题,进一步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软实力持续增强。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两年来,彭阳县逐步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城乡统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成网络健全、结构合理、发展均衡、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形成了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对标重点 高质量创建文化惠民工程

彭阳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乘车沿彭青高速公路到古城镇收费站下高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高耸立在罗家山腰的任山河烈士纪念碑,在蓝天白云映衬下,更显高大雄伟。

每年清明节,当地群众自发到烈士陵园祭扫,彭阳县第二小学组织师生在烈士陵园开展缅怀革命先烈系列活动,朗诵红色经典、聆听革命故事,引导青少年铭记革命历史、崇尚革命英雄、继承革命事业。

“打开任何一个乡镇的电子阅览室,都能看到任山河烈士陵园有关内容。”古城镇文化站站长扈廷玉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经常将家乡的故事拍成小视频对外展示,当地的孩子通过电子阅览室,远程“借阅”图书。

彭阳县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过程中,结合实施“宽带乡村”“智慧彭阳”“云服务”等重大信息工程,实施数字图书馆、公共电子阅览室、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城乡电子阅报屏等项目。

“目前已在156个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成农家书屋,并为图书馆、部分乡镇、社区、行政村图书室采购线上数字电子阅览机、文化一体机。”彭阳县文化旅游广电局副局长马宏芳介绍,通过构建全县统一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推动公共文化资源城乡互联互通。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彭阳县高站位凝聚共识,以建设具有彭阳特色和西部标准的示范区创建模式为目标,高起点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最大范围地覆盖服务人群、更大程度地对接群众需求、更大限度地提升群众文化获得感。

“2014年,彭阳县通过了自治区级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县创建验收。”彭阳县主要负责人介绍,该县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一项民心工程,不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优质均衡发展。

首先,统筹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服务资源配置、服务队伍建设、服务产品供给,发挥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三馆”服务功能,补齐乡镇文化站建设短板。

“提升156个行政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服务功能,扶持发展文化大院、民间文艺团队、非遗传承基地和非遗传承人。”通过一系列措施,彭阳县构建起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形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每天有1000多人在图书馆读书学习。”彭阳县图书馆副馆长马少萍介绍,图书馆藏书26万册,设立电子阅览室、成人阅览室、少儿阅览室、借书室,方便人们阅读学习。

彭阳县以人为本下移文化活动重心,通过以城带乡、以乡带村,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送戏下乡、送电影进村、广场文艺演出等文化惠民工程,把文化活动从城市延伸到村。

2018年以来,彭阳县采取订单式服务、菜单式派送,累计完成广场文化演出140多场次、“送戏下乡”演出132场次、“戏曲进校园”演出30场次、“戏曲进乡村”演出144场次,电影放映3600多场次。

先后在冯庄乡文化站、红河镇友联村、古城镇乃河村、城阳乡刘河村举行6D球幕电影体验活动,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向基层延伸,让更多群众享受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带来的实惠。

精心组织歌舞、社火、曲艺、运动会等各类赛事活动,形成文化“大家办、大家演、大家看”的长效机制,让群众享受到创建带来的“福利”。

“每天傍晚,大家忙完一天的农活,就到广场跳舞、唱歌、看电影,休闲娱乐。”古城镇皇甫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专管员姬丕花负责广场音箱调配、组织活动,每天忙得不亦乐乎。

彭阳县在实现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达标的同时,每年拿出93万余元,为156个村配备专管员,专门负责村级文化活动,帮助乡村群众充分享受文化信息资源,把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为服务人民、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

探索创新 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焕发生机

在白阳镇图书分馆,书架上3000多册图书整齐码放,桌椅等设施齐全。“分馆有22大类图书,只要读者拿着‘一卡通’,就可到总馆和分馆随借随还。”工作人员马少萍介绍,“分馆建成后,方便周边5个居民小区上万人就近阅读。”

彭阳县按照服务半径、服务人口,合理确定分馆和基层服务点布局,探索建立“通借通还”的城乡公共文化资源共享机制,方便群众阅读。

为了让图书“活”起来,彭阳县将县图书馆公共图书与乡镇综合文化站图书室进行优秀图书交流,乡镇文化站图书室和农家书屋优秀图书进行定期循环,为村组农家书屋配给图书,做到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图书不断更新、补给,为农家书屋注入新知识。

文化建设人才是关键。彭阳县严格落实基层文化服务单位编制,按标准配备乡镇文化站专职人员和村(社区)文化管理员。建立科学合理、推动有力的公共文化服务制度保障。

彭阳县针对全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探索建成既符合实际,又具有地域特色的制度体系,确保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运行。

该县坚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文化机构为骨干,以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参与为补充的多元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运行机制。结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优化服务,吸引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投入公共文化领域,参与公共文化项目建设,进一步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活力。

“把料领回家,‘按图索骥’就能完成作品。”刘茹创建的文化创意公司每年培训刺绣、编织、缝纫900多人,稳定就业30多人、灵活就业300多人,年支付工资100万元。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组织职工制作并捐赠香囊7万多件。

彭阳县通过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的办法,鼓励有志于发展文化产业园区、农民文化大院的企业或个人投身文化事业,带动发展文化产业园区、文化扶贫车间,建成农民文化大院84个,扶持发展农民文艺宣传队伍39个,进一步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范围。

采取事业化管理、企业化运作模式,开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扶持发展壮大基层文艺队伍,鼓励文化演出队伍成立文艺演出公司,进一步激发全县文化事业发展活力。

充分利用好“三区”人才队伍,结对帮扶乡镇、文化部门单位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企业,培训60余人次,带动了一批乡村文化能人建文化大院、发展小微文化企业、组建文艺宣传队伍。

“三区”人才袁红红进村入组负责彭阳县农村秦腔辅导,从坐、念、唱、打等基本要领入手,一字一句领唱腔,手把手教动作。“经过培训学习,才意识到以前有很多地方错误,动作也会了,步子也会走了。”村民杨文升谈起培训成果赞叹不已。

彭阳县通过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才激励和保障机制,培育并壮大乡土文化人才队伍和民间文艺团队,逐步建立起一支文化志愿者队伍。

截至目前,彭阳县累计挖掘根雕、剪纸、刺绣、纸织画、手工艺制作等各类文化志愿者30余人,开展文化志愿活动12场次。通过鼓励大学生志愿者担任农村文化专管员职位,让志愿者参与创新和创业,发展文化新业态,激发文化发展潜能。

突出优势 拭亮特色文化品牌金字招牌

彭阳县是皇甫谧故里,也是黄土高原上典型的农耕文化“博物馆”,自旧石器以来,各种文化遗存多如繁星,战国秦长城、姚河塬商周遗址、百泉县遗址、红军长征宿营地……无一不彰显彭阳县文化品牌资源优势。

守着文化“宝山”,彭阳县积极探索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公共服务相结合的实践路径,通过挖掘当地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民族文化等内涵,利用“文化+”进行拓展和延伸,打造公共文化活动特色品牌。

走进占地11000平方米的彭阳县博物馆,古朴的石器、陶器、青铜器、铁器透着历史厚重的气息,已磨损的骨器、草鞋、军装默默讲述沧桑巨变。徜徉在7000多件文物中,犹如在时空里穿越。

“为了让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采取数字信息技术,通过线上演示、线下组织群众现场观看,发挥公共文化服务功能,让人们了解彭阳历史文化,体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彭阳县博物馆馆长杨宁国说。

“创文”不是“独角戏”,而是琴瑟和鸣的“大合唱”。在创建实践中,彭阳县不断加大文旅休闲项目建设、精品演艺剧目创排力度,培育文化“创意+旅游”等新业态,打造独具彭阳特色的文化旅游名片。

春季山花烂漫、秋季梯田恢宏,是彭阳县近年来打造出的又一靓丽文化旅游品牌。

刚刚结束的彭阳县第二届梯田节暨“梯田百合、美丽彭阳”文化旅游节,满山盛开的百合和绿水青山相得益彰,吸引区内外游客纷沓而至。六盘山山花旅游文化节、梯田文化旅游节、网络山花文化旅游节……一场场文化旅游盛会,吸引几十万人前来“打卡”。

彭阳县还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主题宣传活动、“文艺轻骑兵”下基层文艺演出、2020年“文化大篷车”下基层文艺演出、庆“七一”暨纪念建党99周年电影放映、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和我的祖国”全县干部职工大合唱比赛等活动。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资助民俗文化产品开发、生产,搭建民间传统工艺品展销平台,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物美价廉、适销对路的“彭阳有礼”文创产品。促进文化建设与旅游发展良性互动,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互促互荣。

城阳乡长城村村民韩彩琴发挥自己刺绣特长,在村里成立“绣娘阁”,通过线上线下销售纯手工枕头、鞋垫、布鞋,年收入3万多元。

围绕开展精品文艺创作,组织文化爱好者,以打赢脱贫攻坚战、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题材,创作小品小戏、快板、歌曲、绘画、书法、剪纸等文艺精品百余个,起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服务功能。

围绕非遗文化和农耕文化优势,建立非遗展厅、特色文化展室。现在,彭阳县12个乡镇均在示范村建立了农耕文化展室、手工艺品制作室、根雕展室、民俗展室、村史史料展室、红色文化展室、乡村书院等,推动农村文化百花齐放。

<p>    <p  align=

亲子阅读,快乐成长。

(责编:赵茉钰、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