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中科生物創新突圍棄“金”折“桂”

“今年,公司投入7000萬元技改資金,對年產5萬噸月桂二酸生產工藝進行技術革新,目前取得突破性進展,降低了企業的生產成本、能耗,預計年產量可增加30%。目前,公司產品生產技術已達到國內領先水平。”12月6日,寧夏中科生物新材料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畢志強告訴記者。
“說起我們公司,大家熟悉的是更名前寧夏恆力生物新材料有限責任公司這個名稱,之前我們的主營業務是鋼絲繩,但隨著產業轉型升級,鋼絲繩基礎制品加工已經不適應高質量發展的需求,公司發展舉步維艱。”畢志強說,轉型升級是企業突圍的唯一出路,公司痛下決心砸掉金屬制品的“飯碗”另起爐灶,一個採用生物發酵法生產月桂二酸項目吸引了公司的“眼球”。
月桂二酸可用於生產高端尼龍工程塑料、熱熔膠、低凝點高級潤滑油、切削液等產品,這些產品廣泛應用在汽車、電器、航天航空、軍工、3D打印等領域。以前,國內60%以上的高端尼龍依賴進口,月桂二酸原料不足制約了國內高端尼龍產業的發展,2017年5月,公司獨家買斷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三代月桂二酸全套生產技術。國外生產月桂二酸主要利用化學合成法,合成條件苛刻,而該項目採用生物發酵法生產工藝,具有生產條件溫和、原料轉化率高、環境友好等特點。2021年,年產5萬噸月桂二酸項目建成生產。“投產以來,產品質量得到消費者的肯定,但我們在生產中發現,產品原材料消耗高、水消耗高,造成企業生產成本高,節能減排預期差。”畢志強說,今年公司繼續加大科技研發力度,組織技術骨干人員對“卡脖子”技術進行攻關,通過技術創新和工藝優化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預計技改完成后,生產月桂二酸用水消耗降低40%,年生產能力達到6.5萬噸。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我們將瞄准世界一流目標,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月桂二酸生產為基礎,計劃橫向增加同系列長鏈二元酸產品生產能力,縱向新建長碳鏈尼龍生產線,構建全產業鏈,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助力產業發展邁向更高水平、跨入更高能級。”畢志強對企業發展前景信心滿滿。(記者 張濤 秦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