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寧夏頻道>>本網原創

人民巷頭條丨固原馬鈴薯產業:昔日“救命蛋” 今日致富薯

劉峰 穆國虎 實習生楊文
2022年08月18日11:10 | 來源:人民網-寧夏頻道
小字號

洋芋,學名馬鈴薯,俗稱“土豆”。

馬鈴薯,在寧夏固原市還有“救命蛋”的別稱。脫貧之前,正是這普普通通的馬鈴薯,在“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充當著老百姓賴以生存的蔬菜或主食,養活了一方人。

近年來,固原市對馬鈴薯產業鏈的不斷拓展、延伸,馬鈴薯從種薯繁育到食品深加工的全產業鏈逐漸清晰。目前,固原市的馬鈴薯種植面積近100萬畝,鮮薯總產量150萬噸,加工制品15萬噸,生產產值達到20億元。昔日旱塬上的“救命蛋”搖身一變,成為了如今的致富薯。

立足資源 培育制種產業

“洋芋”,顧名思義,外來物。

馬鈴薯傳入中國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在固原市的種植歷史也有300余年。這裡具有高寒、冷涼的氣候特點,且土層深厚,土壤肥沃,黃土和灰褐土有機質含量高,適宜馬鈴薯生長,繁育的種薯不帶病虫、種性好。

2003年,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政府召開第一次“固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將馬鈴薯作為固原市優先發展的四大支柱產業之一。同年3月,寧夏又把馬鈴薯列入固原市重點發展產業,在政策、項目資金上給予重點扶持。

固原市的原州區、西吉縣、隆德縣、涇源縣、彭陽縣,以盛產馬鈴薯而聞名。同時,固原市充分考慮現有加工基礎,依據國內外市場需求,大力發展馬鈴薯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積極推動馬鈴薯現代化農業全產業鏈發展。

馬鈴薯種植基地。原州區委宣傳部供圖

近日,記者走進固原市原州區、西吉縣的萬畝馬鈴薯種植基地,連片的馬鈴薯長勢正旺,馬鈴薯即將迎來豐收季。

“目前,在政府主導、企業主體、農戶參與的發展模式下,我們已建成寧夏農科院固原分院馬鈴薯核心種苗供應中心,年繁育核心種苗100萬株。”固原市農業技術中心副主任楊曉明說。

馬鈴薯育種研發。固原市委宣傳部供圖

固原市已建成固原天啟、西吉佳立、西吉恆豐為引領的馬鈴薯原原種繁育中心,原原種繁育能力2億粒,年繁育原原種1億粒,原種田2萬畝,一級種12萬畝左右,繁育各級種薯30萬噸。

馬鈴薯育苗。固原市委宣傳部供圖

在自治區產業政策扶持下,通過政府採購一級種薯,為種植戶免費或低價供種,三級繁育體系建成並順暢運行,全市脫毒化率、良種率基本實現全覆蓋、專用化率達到80%以上。

同時,固原市向廣西、雲南、新疆及周邊省區外銷種薯10萬噸,取得了較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提質增效 延伸產業鏈

在固原市,老百姓普遍認為,馬鈴薯分為兩種:一種是固原馬鈴薯,一種是其它馬鈴薯。

這份自信源自固原馬鈴薯的品牌、品質、品味。“馬鈴薯產業,在固原形成了澱粉及其加工、種薯外銷、鮮薯銷售的格局。”楊曉明說,由於固原馬鈴薯品質好、口感好,現在已經形成了較高的市場認可度。

據了解,精澱粉等制品加工已成為固原市馬鈴薯產業加工業重要支撐業態,近年通過技術改造、環境整治,保留了年精澱粉加工規模萬噸以上的企業19家,年精澱粉加工能力達到35萬噸。

固原市不僅加工本地的馬鈴薯,還加工周邊省區的馬鈴薯,形成了以原州區、西吉縣為重點的澱粉及其產品加工集聚區,年累計生產馬鈴薯澱粉13萬噸,衍生制品2萬噸。

西吉粉條。西吉縣委宣傳部供圖

與此同時,固原市針對馬鈴薯產業加工層次低、制品單一、發展后勁不足等問題,積極探索向精深加工發展,以拓展發展市場和空間。

2020年,固原市引進企業,在固原市實施雪川馬鈴薯全產業鏈建設項目,建設馬鈴薯薯條薯片薯泥等休閑食品多條生產線,推動固原市馬鈴薯加工業轉型升級。

2022年8月6日,位於原州區的雪川固原馬鈴薯產業綠色高質量綜合開發項目一期建成投產,將形成育、繁、推、儲、加、銷為一體的馬鈴薯全產業鏈。

固原馬鈴薯產業綠色高質量綜合開發項目落成典禮。固原市委宣傳部供圖

目前,雪川公司帶來的10多個獨立研發品種,在當地試驗示范,從中優選了適合種植的3個品種進行推廣,結合全程機械化耕種技術和水肥一體化智能滴灌技術,實現畝均產量8000斤、產值6000元的目標。

薯條生產線。固原市委宣傳部供圖

“8月下旬至9月初馬鈴薯就要上市了,我們將加班加點生產薯條,讓固原市的薯條走向全國。”項目負責人表示,2022年底將在固原市生產出1.2萬噸的薯條,銷往全國各地。

隨著產業鏈的延伸,固原馬鈴薯產業將帶動物流、包裝、印刷等行業的發展。

從填飽肚子的“土豆豆”到脫貧致富的“金豆豆”,再到高端產品,固原市的馬鈴薯全產業鏈正在逐步形成。

聯農助農 促進鄉村振興

今年47歲的原州區中河鄉豐堡村村民王連吉,將自家12畝地流轉給馬鈴薯種地基地后,進城務工了。

“土地流轉費6000元,我在縣城干磚瓦工,干一天,能收入300元,媳婦在村子裡的蔬菜基地干活,每天120元。”王連吉笑著說,土地流轉給馬鈴薯種植地基,是個好事情。

目前,中河鄉1.5萬畝土地流轉給用於集中種植馬鈴薯,其中豐堡村流轉土地2500畝。老百姓既可以得到土地流轉收入,還能進入馬鈴薯種植基地或者外出務工。“土地流轉后,老百姓的增收渠道拓寬了。”豐堡村黨支部書記李忠俊說。

在西吉縣馬蓮鄉馬蓮村,實施設施農業日光大拱棚以工代賑項目,建成日光拱棚260座,並配套相應灌溉設施。

“日光拱棚建設成本高,管理也需要專業知識,村民自己搭建,無形中會提高種植門檻和種植成本,缺乏科學種植方法和統一管理,更會導致馬鈴薯產量降低。”據馬蓮村黨支部副書記蘇發強介紹,馬蓮村將村民的土地流轉給村集體,淘汰傳統拱棚,將新型拱棚承包給村民,並為拱棚設施購買產業保險,為村民提供技術服務,實現規模化、標准化、集約化種植和管理。

固原市採取“三統三分”機制,出台培育壯大馬鈴薯產業工作方案,統一建設高效節灌良田,分業配套田間設施,統籌推進馬鈴薯產業高質量發展。通過推廣“脫毒良種+黑膜覆蓋+配方施肥+機械耕作+病虫防控”的“五統一”標准化技術,打破鄉村界限,建立土地統一經營與農民分項獲利新機制。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做優種植端、做強加工端、做大市場端、做好利益端,打造百萬畝優質馬鈴薯生產加工基地,到2025年全市馬鈴薯種植面積穩定在100萬畝,年產鮮薯200萬噸,加工轉化率達到65%以上,實現全產業鏈產值100億元。”固原市副市長楊生俊說。

(責編:閻夢婕、寬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