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寧夏頻道>>本網原創

《人民巷會客廳》系列訪談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丨席靜宜:履行好“兩統一”工作職責,統籌做好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

2022年05月18日11:18 | 來源:人民網-寧夏頻道
小字號

寧夏是沿黃九省區中唯一全境屬於黃河流域的省區。近年來,銀川市把全市擺在黃河流域乃至更大區域去考量,提出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示范市,率先在全國以立法形式將每年6月設立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主題宣傳實踐月”。近日,人民日報社寧夏全媒體中心推出《人民巷會客廳·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特別欄目。

第二期,我們邀請到的是銀川自然資源局局長席靜宜。席靜宜局長介紹了這兩年銀川市自然資源局圍繞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示范市建設所做的一系列工作和取得的成效以及2022年的工作計劃和重點等。

主持人:這兩年,銀川市自然資源局圍繞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示范市建設出台了很多規劃方案,開展了一系列工作。具體有哪些舉措,取得了哪些成效呢?

銀川自然資源局局長席靜宜(右)做客人民巷會客廳。人民網 周航攝

席靜宜:作為首府城市的自然資源管理部門,責無旁貸,必須扎實履行“兩統一”職責,圍繞國土空間規劃、生態保護修復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是抓好頂層設計,規劃體系逐步建立。規劃對城市發展、經濟建設影響重大,為推動先行區示范市建設,我們堅持規劃先行。一方面是推動國土空間規劃編制。銀川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作為銀川市規劃體系中的頂層設計,是未來15年銀川市城市空間發展的總綱、建設的藍圖。在規劃編制過程中,充分銜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將“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目標貫徹到國土空間保護和利用全過程,科學劃定三區三線、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保護,構筑生態安全屏障,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和基礎設施配套。

另一方面,推進專項規劃編制。在國土空間規劃的基礎上,針對銀川市生態保護修復的薄弱環節、關系全局的重大問題,自然資源局還組織編制了《銀川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21-2025年)》《銀川市國土整治與生態修復專項規劃》等一系列重要規劃,為今后一段時期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方向。此外,扎實推進鄉村振興規劃編制。2021年銀川市已有90個村庄完成了“多規合一”實用性村庄規劃完成編制,今年計劃再啟動93個村開展規劃編制工作。目前全市已有154個村庄(社區)開展了村庄規劃編制,140個已取得成果,批復49個,其中52個重點移民村已全部完成編制。

二是抓好系統治理,生態修復成效逐步顯現。我們在保護生態、修復生態的同時,不斷厚植先行區示范市建設的綠色基底。利用工礦廢棄地進行生態修復治理打造,賀蘭山東麓已實施7個生態修復治理項目,治理面積達8200畝,形成了生態恢復重建、建設用地再利用、農用地再造、特色產業打造修復模式。其中:生態恢復重建模式,主要運用於重要交通干線兩側可視范圍內、邊坡穩定的礦山廢棄地。如,套門溝建筑石料礦區及新干公路周邊生態恢復治理,全長4.5公裡的生態治理,改善了公裡兩側可視范圍的生態環境面貌。建設用地再利用模式,主要運用於地形條件較好、可供開發利用的工礦建設用地,如,雲山路北側採砂坑治理項目,通過邊坡修復治理后的800畝土地被重新利用,作為銀川市公安特種訓練基地進行建設。農用地再造模式,主要運用於生態破壞輕微、環境污染較小的礦山區域,依據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原則,復墾改造后進行農業、林業等綜合利用。如,西夏區鎮北堡昊苑村礦山環境治理內360余畝修復地打造成桃李芬芳生態園,賀蘭縣對宰牛溝遺留採礦沙坑治理后改造出1500畝耕地。特色產業打造模式,主要用於葡萄種植,大力發展賀蘭山東麓百萬畝葡萄文化長廊,構建多功能農業景觀。如,西夏區、永寧縣已經有多個通過利用廢棄採砂坑治理,而形成的葡萄種植及葡萄酒產業。

在加快黃河銀川段干流灘地綜合整治修復方面,2021年市政府將收回的18.97萬畝河灘地交由市國資委進行統籌管理。銀川市自然資源局組織編制完成了《黃河銀川段兩岸生態修復規劃》,提出運用“草地修復、濕地恢復、林帶養護、沙地治理”等保護治理方式開展生態修復,以優化提升黃河銀川段兩岸生態功能,合理配置各類要素資源,有序拓展高質量發展空間,努力構筑“一廊三線四區”的生態保護修復格局。

2022年,自然資源局將根據“統一行使所有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生態保護修復職責”的要求,將黃河灘區作為國土空間用途管控規則的探索試點區域,加強黃河灘區綜合整治,合理界定黃河灘區功能空間,探索黃河灘區不同區域、不同類型自然資源用途管制規則,以求更好地保護、利用、治理黃河灘地。

同時,推進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建立起覆蓋市、縣、鄉、村的四級林長制治理體系,深化山林權改革,2021年實施營造林14.184萬畝。今年,自然資源局利用3.12植樹節舉辦了以“同創森林城市,共建美麗銀川”為主題的大型宣傳活動及文藝演出。3月底組織區市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干部職工1000余人在興慶區沙漠運動公園開展了全民義務植樹活動,種植樟子鬆、絲棉木、棗樹、沙棘等20000余株,完成種植144畝。制止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嚴格落實耕地保護責任和耕地佔補平衡制度,嚴格基本農田管理,制定印發了永久基本農田核實清理、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等一系列實施方案,細化了工作目標、落實了工作責任。

此外,堅決落實禁牧政策,持續開展野生動物保護管理工作,與公安、市場監管、綜合執法等部門聯合開展野生動物違法行為打擊行動,保護野生動物資源安全。實施草原生態修復治理項目,2021年完成2萬畝草原生態修復任務。自然資源局與市應急管理局、市森林公安等部門組成了聯合督導組,不定期組織開展森林草原防滅火應急處置演練。利用多渠道開展森林草原防火宣傳,加快推進森林草原火災風險普查工作,明確風險點,提早做好預防工作。研究制定《銀川市沙產業發展實施方案》,積極開展土地沙化區生態修復,結合國土綠化中部防沙治沙工程,2021年在靈武市、白芨灘和興慶區實施喬灌木造林和未成林撫育提升及退化林改造共計8.36萬畝,聯合白芨灘自保局共同建立沙產業研究院。

銀川自然資源局局長席靜宜做客人民巷會客廳。人民網 周航攝

主持人:2022年的工作計劃和重點是什麼呢?請您介紹一下。

席靜宜:銀川市自然資源局將繼續按照寧夏自然資源系統工作會議“在年底前形成區、市、縣三級國土空間規劃報批成果”的要求,在已完成的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階段成果基礎上,加快推進銀川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工作,廣泛征求市民和社會各界意見建議,不斷完善規劃內容和成果。

實施賀蘭山東麓銀川段歷史遺留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建立國土整治及生態修復項目庫,推動生態保護修復示范區建設。研究制定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修復政策,推進賀蘭山採礦退出區“生態修復+產業導入”見到實效,推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價值轉化。謀劃和儲備生態保護修復大項目、好項目,爭取中央和自治區資金支持,以項目為牽引,打開生態保護修復工作更好局面。

同時,全面落實《銀川市礦產資源規劃(2021—2025年)》,探索礦產資源節約利用、綜合利用、綠色利用激勵約束機制,最大限度減少礦產資源開發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提升全市礦業發展質量,健全政府引導、部門聯動、企業主建、第三方評估、社會監督的綠色礦山建設行動體系,完成12家綠色礦山創建。

全面開展地災隱患排查,精准掌握威脅居民點、交通干線、工礦廠區等地災隱患點分布情況、動態變化等情況。完成全國自然災害地質災害風險普查。

此外,我們始終把耕地保護作為最重要的政治任務,嚴格耕地用途管制,全面推行“一地一碼”管理,將耕地保護任務數圖一致納入銀川市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壓實耕地保護責任。落實耕地“進出平衡”制度,嚴格按照補充耕地立項、實施、驗收全程監管機制,對補充耕地逐地核實認定,確保佔用和補充耕地數量質量相當。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不同強度的管控機制,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嚴格管控“非糧化”。

在市級國土空間規劃中統籌規劃造林綠化空間和位置,完成年度6.7萬畝營造林綠化任務,修復治理退化草原2.5萬畝,同步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鞏固白芨灘治沙成果,促進沙產業科技成果研究及轉化應用。

作為自然資源部門,銀川市自然資源局將繼續發揮好、履行好“兩統一”工作職責,統籌做好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加強自然資源的保護開發與利用,努力為人民群眾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

總策劃:張文、黃屹

總監制:賈茹

制片人:周航

主持人:李甜甜

文字:秦瑞杰、李甜甜

人民日報社寧夏全媒體中心出品

(責編:周航、賈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