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培訓 精准幫扶 寧夏拓寬殘疾人就業路
認真的整理文件、熟練的裝盒散香、辛勤的喂養牛羊。就業,為殘疾人打開了一扇窗,找到了奮斗的方向。“我曾因殘疾而自卑,經過培訓和學習,我有了融入社會的信心,增強了工作的能力,邁出了致富的腳步。”寧夏中衛市河灘村村民林家寶說,“以前靠國家幫扶,勉強維持生活,現在兜裡鼓了,精氣神也足了。”
殘疾女工在工作。 張海峰攝
2021年以來,寧夏針對不同類別、不同級別的殘疾人,通過實施“托養+就業”“互聯網+就業”、職業技能提升、集中扶持等八項措施,有效拓寬了殘疾人就業渠道,促進了殘疾人就業。
王燕將整理好的散香裝箱。 張海峰攝
足不出戶 就業無憂
走進中衛市沙坡頭區大路街村王燕家,干淨整潔的小院邊擺著一張定制的桌子,上面堆滿了散亂的線香,而王燕的工作,就是整理包裝這些散香。因小兒麻痺致殘的王燕曾經靠撿廢品為生,6年前在當地殘聯的介紹下,她成為了進寶制香廠的員工。
“我隻需要把散香包裝好,其他的都不用管,老爸搭手一起干,一個月能賺2000多。”王燕說,自己越練手越快,剛開始裝一箱要5小時,現在3個小時就能干完。裝完了打個電話,就有專人上門來收,同時送來新物料。自從成為制香廠的員工,有了收入,有了保障,更有了尊嚴。
“我們把半成品香配送到殘疾人家,經過他們的包裝,我們再收回成品。”進寶制香廠負責人陳進寶介紹,目前殘疾員工有36名,他們不用坐班,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工作,既照顧到了自己的身體,也能有一筆收入。無論殘疾與否,員工一律計件付費,有些殘疾員工的收入,要比普通員工還高。
中衛市殘聯理事長馬斌介紹,對殘疾人進行實用技術培訓,借助龍頭企業的優勢,將殘疾人轉化為產業工人,是幫助他們融入社會的重要手段。目前全市有4個村子進行試點,200多名殘疾人有了工作。
工作中的柏雨晨。 張海峰攝
一人一策 跟蹤服務
2020年,即將大學畢業的柏雨晨開始投遞簡歷,可企業在了解到她因脊柱損傷致殘后,都沒有了下文。“那時候我十分焦慮,家裡人也為我工作的事操碎了心。”柏雨晨說,就在畢業前夕,石嘴山市大武口區殘聯聯系到她,詳細咨詢了她的專業,未來的就業方向,並提供了就業建議,同時將一張公益性崗位的報名表交到了她的手中。
報名、考試、培訓,柏雨晨很快在石嘴山大武口區統計局公益性崗位入職,日常做些整理文件等辦公室工作。“專業對口,身體能承受,收益也不錯,我從沒想過能找到這麼好的工作。”柏雨晨說。
為了保障殘疾大學生能順利就業,石嘴山市平羅縣每逢畢業季,都會召開殘疾大學生就業座談會,與家長、學生坐在一起,聽意願、談想法,並與企業積極對接。平羅縣殘聯理事長黃學梅介紹,近五年來,共計為100多名殘疾大學生實現了就業,就業率達100%。
據悉,寧夏多個部門聯合,推動落實將不少於10%的公益性崗位安排殘疾人就業。截止目前,全區已有1560名有就業意願和就業能力的殘疾人通過公益性崗位就業。
工作中的殘疾工作人員。 張海峰攝
招聘培訓 全面保障
走進寧夏文昶創意文化發展有限公司,8名殘疾人坐在工作台前,認真細致的工作著,部門負責人李文靜正在電腦前整理材料。她曾因為身體殘疾,找工作時處處碰壁,得知永寧縣組織了殘疾人專場招聘會,她專程從銀川趕去參加,並與文昶公司結緣。“我當時激動的好幾天沒睡好覺,既興奮又感動。”李文靜說,剛入職時只是做些手工藝品,現在不但做行政工作,還運營公眾號、抖音、淘寶等網絡平台,每個月收入近2000元,幫家裡減輕了不小的負擔,技能越學越多,生活越過越好,自己對未來充滿信心。
說起辦企業的初衷,文昶公司負責人紐明淚流滿面。“因為我的孩子也是殘疾人,起初只是想帶孩子做點事情,沒想到走著走著,就聚起了這麼多的人。”紐明說,現在政策好了,在政府的大力幫扶下,殘疾人找工作不再困難。公司也會響應號召,擔起責任,幫更多的殘疾人朋友就業增收,融入社會。
近年來,寧夏大力推廣“托養+輔助性就業”模式,著手打造示范性輔助性就業機構,全區輔助性就業機構發展到17家,輔助性就業人數達到1136人。同時還實施“互聯網+就業”拓展行動,開展大數據標注、電商、直播等網絡就業項目培訓1000多人次。今年以來,寧夏完成殘疾人工作者就業政策培訓近400人次,組織線上線下殘疾人專場招聘會28場,全區城鄉新增就業3474人。同時,還通過扶持龍頭企業、合作社、致富帶頭人、扶貧車間等經濟實體,發揮殘疾人產業扶持基地作用,帶動困難殘疾人增收致富。
得益於寧夏殘聯八項舉措的實施,截至今年第三季度,寧夏就業年齡段殘疾人有11.7萬人,其中5.84萬人已就業,比上年度提高7.9%。城鎮殘疾人新增就業、農村殘疾人新增就業、城鄉殘疾人技能培訓、高校殘疾人畢業生就業等指標排名均位居全國前列,創歷史新高。(秦瑞杰、張海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