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花開 籽籽同心】寧夏固原:“冷涼蔬菜”成了“火熱”產業
9月末,六盤山區的最低氣溫已經降至10°以下,露地種植的冷涼蔬菜(又稱喜涼蔬菜)也進入了最后的收獲期。
姚磨冷涼蔬菜基地品種展示區。人民網 梁宏鑫攝
在寧夏固原市原州區彭堡鎮姚磨冷涼蔬菜基地的品種展示區,生長著番茄、辣椒、甘藍、特色葉菜、菜心等各類適宜當地種植的蔬菜品種。有一塊露地種植的菜心,已是今年的第四茬。採摘結束后,這裡的主陣地將轉移到田邊的蔬菜大棚內。
姚磨冷涼蔬菜基地品種展示區。人民網 翟巧紅攝
農業現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在給記者介紹基地冷涼蔬菜種植情況時,姚磨村致富帶頭人、瑞豐蔬菜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晰不止一次地感嘆科技對農業發展的重要性。
姚磨冷涼蔬菜基地品種展示區種植的生菜。人民網 梁宏鑫攝
“在六盤山區露地種植,本來4月份才能點播下種,現在通過設施育苗,4月份氣溫一上來就可以進行定植,這時種苗一般已經達到了‘四葉一心’,5月就能收獲了。”蔬菜提前上市,意味著更好的價格和收益。李晰還舉了智能苗床的例子,“點播2000盤(每盤108株到168株不等)種苗,隻需要七八個人。”據了解,原州區年育苗能力達到3.8億株,自給率70%。
“魚菜共生”探索生態循環農業新路徑
姚磨生態園。人民網 翟巧紅攝
在姚磨生態園,記者參觀了基地8月份剛剛引進的“魚菜共生”生態循環種養新模式——對養魚的水進行過濾分流,一部分含有魚糞的尾水經過生物技術處理后用來澆灌蔬菜,另一部分水進入水塔,通過淨化、消毒后,重新注入養魚池。通過循環利用多種資源,有效避免尾水外排、提高水資源利用率、降低化肥農藥使用量、提升農產品品質。
姚磨生態園內的養魚池。人民網 翟巧紅攝
姚磨生態園內養魚尾水澆灌的番茄。人民網 翟巧紅攝
經試驗測算,以種植普羅旺斯番茄和養殖斑點叉尾鮰魚苗為例,“魚菜共生”設施大棚年增加漁業收入近2.78萬元,年增加蔬菜收入2.27萬元,農藥使用量減少50%,每棟大棚每年可為農民增加收入5萬元。
年輕人返鄉為鄉村振興注入新鮮血液
寧夏是農業部門規劃確定的黃土高原夏秋蔬菜生產優勢區域和設施農業優勢生產區。而地處六盤山區的固原市,素有“春去秋來無盛夏”之說,海拔高、氣候冷涼、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為冷涼蔬菜的培育和種植提供了良好環境。
姚磨冷涼蔬菜基地品種展示區種植的辣椒。人民網 梁宏鑫攝
為促進冷涼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原州區按照“經營主體+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由5家龍頭企業、70家合作社、1.7萬戶農戶參與,建成26個設施農業園區和5個萬畝、14個千畝標准化露地蔬菜基地,全區蔬菜面積達到22.4萬畝(含復種),產品遠銷廣州、深圳、西安等20多個大中城市,外銷率70%以上。其中姚磨、河東、吳磨、豐堡4個基地被粵港澳大灣區認証為菜籃子基地。
姚磨生態園航拍圖。人民網 梁宏鑫攝
談到基地種植的“明星產品”夏陽白,李晰頗為自豪:“在廣州、深圳、上海等南方市場上特別受歡迎,一件(約30斤)批發價能達到200元左右。因為品質優良,我們有一定的定價權。”
一位菜農正在採摘蔬菜。人民網 梁宏鑫攝
一棵菜也能換來萬斗金。隨著冷涼蔬菜產業發展成為當地的特色主導產業,農民的“錢袋子”也越來越鼓。李晰告訴記者:“當地最先買車的都是菜農,從最初幾萬元的車,到現在二三十萬不等。”看到越來越多的菜農通過種菜發家致富,不少外出務工的年輕人紛紛選擇回鄉,加入新型農民的隊伍。“以前村裡80%以上的年輕人都選擇外出務工,如今以打工為主要收入來源的村民已經不足20%。”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